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61.
沿海蝗区东亚飞蝗产卵选择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沿海蝗区南大港水库为研究区域,通过2年野外调查旨在掌握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Meyen)产卵场所的选择。结果表明,飞蝗产卵适宜的植被覆盖度、土壤含盐量和土壤5cm含水量分别为0~30%、0.09%~1.99%和10.0%~20.0%,当植被覆盖度>70%,土壤含水量>30%或含盐量>3%时,不再适合飞蝗产卵。土壤有机质和pH值不是影响飞蝗产卵选择的主要因素。与20世纪50年代的研究结果相比,飞蝗产卵时对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的耐受范围拓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262.
2000~2005年对黄河滩区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天敌种类普查,调查结果显示,东亚飞蝗天敌104种,隶属6纲23目43科,优势种9种。评价了天敌对东亚飞蝗的控制作用,优势种为中国雏蜂虻Anastoechus chinensis Paramonow,在发生区内,对卵块寄生率为22.4%~56.5%,一般年份寄食率为36%。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 L.Koch在蜘蛛类天敌中占50%~70%,是蝗蝻期的重要天敌。发现不同植被覆盖度内的飞蝗天敌群落和数量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63.
【目的】筛选出微孢子Paranosema locustae感染条件下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实时定量PCR最适内参基因。【方法】本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东亚飞蝗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18s核糖体RNA(18s RNA)、微管蛋白基因(Tubulin,TUB)、肌动蛋白基因(Actin,ACT)和延伸因子1基因(Elongation factor1,EF1)5个候选基因在3个微孢子浓度(1×10~4、1×10~6和1×10~8个孢子/头)感染12 d后的表达稳定性;应用ge Norm、Bestkeeper和Normfinder 3个软件综合分析5个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结果】ge Norm软件对5个内参基因在不同微孢子虫浓度感染下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8S基因稳定性最低,平均表达稳定性值M值最高为0.658 4,TUB基因稳定性最高,M值最低为0.278 4。Norm Finder软件分析在不同微孢子虫浓度感染下的5个内参基因的稳定值分别为0.152(EF1)、0.181(ACT)、0.212(TUB)、0.329(GAPDH)和0.395(18S),可知内参基因稳定性顺序为:EF1>ACT>TUB>GAPDH>18S。由Best Keeper软件分析表明5个候选内参基因的SD值均小于1.0,表达均较稳定。根据其变异系数值CV的大小可知,ACT基因最为稳定。【结论】综合3种软件分析结果,在不同微孢子虫浓度感染下,可选择的较为稳定的内参基因ACT、EF1和TUB基因作为相对定量的参照基因。  相似文献   
264.
森林田鼠族(Myodini)是䶄亚科(Arvicolinae)的重要类群,广泛分布于整个全北区及东洋区部分区域,该族目前存在的分类学问题是缺乏化石标本、短时间的物种分化、有限分子样本和部分类群采样困难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近年中国森林田鼠族的系统分类研究成果主要有:(1)绒鼠属(Eothenomys)的采样和系统发育研究基本涵盖了全部类群,发现1新亚属和4新种,分别为川西绒鼠亚属(Ermites)和石棉绒鼠(Eothenomys shimianensis)、金阳绒鼠(E.jinyangensis)、美姑绒鼠(E.meiguensis)、螺髻山绒鼠(E.luojishanensis),原来被普遍接受的黑腹绒鼠福建亚种(E.melanogaster colurnus)、中华绒鼠康定亚种(E.chinensis tarquinius)、西南绒鼠康定亚种(E.custos hintoni)被证实为3个独立有效种,滇绒鼠(E.eleusis)、丽江绒鼠(E.fidelis)的种级分类地位进一步得到确认;大绒鼠贡山亚种(E.miletus confinii)和黑腹绒鼠滇西亚种(E.melanogaster libonotus)实为克钦绒鼠(E.cachinus)的同物异名。(2)基于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支持恢复东亚䶄属(Craseomys)的属级分类地位,同时解决了䶄属(Myodes)的非单系起源问题;研究进一步证实山西䶄(Craseomys shanseius)应为棕背䶄的山西亚种(Craseomys rufocanus shanseius)。(3)高山䶄属(Alticola)的平颅高山䶄亚属(Platycranius)分类地位受到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质疑,该亚属的唯一物种平颅高山䶄(Alticola strelzowi)与高山䶄属指名亚属物种聚在同一枝;库蒙高山䶄(A.stracheyi)实为斯氏高山䶄(A.stoliczkanus)的同物异名。基于近年系统分类研究结果,目前中国森林田鼠族分布有5属共30种。  相似文献   
265.
依据形态学及ITS、LSU、β-tubtef-1α等4个片段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描述了产自中国的小脆柄菇属微小脆柄菇支系下1个新种及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翘鳞小脆柄菇Psathyrella squarrosa、斑褶菇状小脆柄菇P. panaeoloides和皂味小脆柄菇P. saponacea。翘鳞小脆柄菇发现于广东省,群生,担子体较小,以菌盖由长椭圆形至近球形膨大细胞组成的白色角状鳞片及囊状的侧生囊状体为主要识别特征。提供了详细的描述、线条图、生态照片及相近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266.
N,N-二甲基乙酰胺(DMA)的大量应用导致其越来越多的进入环境.然而水环境中的DMA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尚不明确.通过急毒性、再生、抗氧化酶活力及彗星电泳试验.探讨DMA对东亚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的毒性作用.研究发现,DMA处理涡虫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7.7、18.4、10.7、6.7 g/L;浓度大于0.9 g/L的DMA会损伤再生组织,延缓涡虫完成再生;处理48 h后,DMA浓度为0~5 g/L时,涡虫体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呈上升趋势,大于5 g/L时酶活力开始下降,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在DMA浓度小于1 g/L时呈下降趋势,大于1 g/L后呈现上升趋势;DMA对涡虫DNA的损伤作用不明显,浓度达到10 g/L后才表现出遗传毒性(P<0.05).结果表明DMA对涡虫有明显的生物毒性,同时涡虫对DMA毒性的反应灵敏,可用于监测水环境DMA污染.  相似文献   
267.
以陕西镇坪化龙山地区的东亚七筋姑自然居群为对象,通过重力玻片法、套袋法和人工授粉对其进行连续的传粉生物学观察和研究,以明确其散粉规律和繁育系统.结果表明,东亚七筋姑的花期在五月中下旬,单花花期2~3 d,整个花序的花期随花序大小的不同而异,一般为3~7 d;东亚七筋姑为虫媒传粉,其访花昆虫大多为小型昆虫,主要种类有小型甲虫、蚁类和蝇类等;东亚七筋姑自花传粉是可育的,存在异花传粉,不存在无融合生殖,自然条件下结籽率为58%,人工异株异花授粉结籽率为82%.可见,东亚七筋姑的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类型,需要传粉者.  相似文献   
268.
东亚飞蝗谷胱甘肽S-转移酶分离纯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硫酸铵沉淀技术和GSH-agarose亲和层析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5龄若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GSTs活性在硫酸铵各沉淀段均有分布,但在55%~100%沉淀段活性较高,在硫酸铵饱和度为85%时比活力最高,达到420.33μmol/min/mg protein,纯化倍数为18.86。根据硫酸铵粗沉淀谷胱甘肽S-转移酶结果,选择硫酸铵浓度为60%~90%沉淀段进行GSH-agarose亲和层析,纯化后比活力最高达到1365.29μmol/min/mg protein,纯化倍数达到61.25。经SDS-PAGE鉴定,得到的GST为1条带,亚基的分子量约为24kDa。  相似文献   
269.
王新华 《昆虫知识》2009,(2):306-306
2009年1月5-8日第四届东亚水生昆虫学国际会议(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quatic Entomology in East Asia)在泰国孔敬召开。会议由泰国孔敬大学主办。Sangpradub博士担任组委会负责人并主持了本届会议。  相似文献   
270.
作者在整理北美外来入侵植物中发现一些起源(或主要分布)于东亚植物的学名,在北美乃至欧洲使用非常混乱.本文特将有关重要类群整理出来,包括异名、原产地、北美的分布以及必要的讨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