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01.
中国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始,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系统研究了分布于青藏高原、内蒙古草原、横断山脉等地理分布区的代表性物种的生理适应性,研究主题包括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冬眠(蛰眠)、水代谢、生态免疫、肠道菌群与宿主的能量代谢和产热调节,研究物种以小型哺乳动物为主。在新时期除了进一步加强对极端环境的生理适应研究外,也需关注大型动物对环境的生理适应,发展新兴领域如保护生理学等,同时要借助多组学技术、同位素技术、遥感技术、红外技术等,加强对动物生理适应的机理性探究。本文回顾了中国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主要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202.
红嘴鸥在昆明城区的停留时间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嘴鸥大规模进入昆明城区觅食形成人鸟互动的重要生态现象,其在城区的停留时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基于常年统计和定点连续观察,本文探讨了红嘴鸥在昆明城区的停留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① 1987~2006年,红嘴鸥到达和离开滇池的日期分别是10月3日~11月3日和翌年的3月18日~4月18日;停留177±9 d,在滇池停留32±11 d 后才进入城区,而不进城34±21 d 后才离开滇池;② 2007年2月12日~3月4日,红嘴鸥每日7: 25~9: 50进城觅食,10: 30~16: 30返回滇池夜宿,在城区停留 4.7±1.5 h/d(2.5~8.5 h/d);③人工投喂食物是吸引红嘴鸥进城并长时间停留的决定性因素;而突发声响,特别是水面划船等人为干扰,促使红嘴鸥过早返回滇池.作者认为,为了促使红嘴鸥进入城区并长时间停留,需要限制游船等人为干扰和深入了解滇池地区越冬红嘴鸥的分布地及其动态特点.  相似文献   
203.
普通烟草WRKY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4.
陈良榉  杨明  陈艳  孙华钦  许文明 《遗传》2015,37(2):121-127
微小RNA(MicroRNA, miRNA)是长度为22个核苷酸的小片段非编码RNA,作为RNA干扰的参与者之一,其通过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各种基因的表达,进而对细胞的生命活动产生广泛影响。miR-15b是miR-15/16家族一员,是一类在机体各系统、特别是血管内皮系统广泛表达的微小RNA,主要影响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成管等行为。文章主要对miR-15b及相关家族成员在各类细胞、特别是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作用机制及miR-15b在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文章对miR-15b相关家族成员在以胎盘内皮发育异常为病理基础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如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5.
汤静思  杨明耀  李英 《遗传》2015,37(1):8-16
假基因是一段具有与功能基因相似的DNA序列,但由于存在许多突变以致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过去的研究认为假基因是没有功能的DNA片段,是基因组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然而,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假基因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假基因可与功能基因竞争性结合miRNA,从而调控功能基因的表达;假基因还可产生内源性小干扰RNA抑制功能基因的表达;甚至有的假基因还可以编码具有功能的蛋白质。文章通过假基因的分类、假基因的识别、假基因的功能和假基因与癌症疾病的关系等方面综述了假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6.
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dauricus)是国内研究冬眠生理学的主要模式动物,且日益为医学研究所关注。实验室条件下繁殖种群具有明确生活史特征,是相关研究的理想对象,但以往研究中,达乌尔黄鼠实验室条件下繁殖成功率及后代成活率均很低。本研究通过采取丰富饲料种类、雄性出眠后的暖温暂养、“双笼配对”等措施,对实验室条件下越冬达乌尔黄鼠进行配对,从21对动物中成功繁殖出18窝子代,繁殖成功率85.7 %。78只子代饲养至3月龄,仍有67只存活,存活率为85.9 %。通过本实验,得出改进达乌尔黄鼠实验室条件下繁殖的主要措施如下:(1)繁殖期母鼠及发育期幼鼠,除饲喂标准大鼠饲料外,适量添加幼犬粮、胡萝卜,以补充营养;(2)出眠的雄性达乌尔黄鼠放入18℃房间暂养2周,有助于其性腺发育,促进繁殖成功;(3)“双笼配对”能有效地降低外界干扰,减少动物的杀婴行为。    相似文献   
207.
目前关于螽斯科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及其分子进化的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利用L-PCR技术结合嵌套步移PCR扩增获得纺织娘Mecopoda elongata和日本纺织娘M. niponensis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 同时对二者之间的碱基组成和结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纺织娘线粒体基因组(GenBank登录号JQ917910)序列全长15 284 bp, A+T含量71.8%; 日本纺织娘线粒体基因组(GenBank登录号 JQ917909)序列全长15 364 bp, A+T含量72.4%; 2种纺织娘序列长度差异主要是控制区长度不同引起(纺织娘控制区长294 bp, 日本纺织娘控制区长393 bp)。2种纺织娘基因组基因含量、 相对位置及转录方向均与其他已报道的螽斯科昆虫一致, 未发现基因重排现象; 基因组中均存在较长的间隔序列, 在trnA/trnR之间的间隔序列长度分别为63 bp与68 bp, 在trnQ/trnM之间的分别为55 bp和26 bp, 在trnSUCN/nad1之间的均为21 bp。而最长的基因重叠区域在2种纺织娘trnC/trnW之间均为8 bp, 在atp8/atp6和nad4L/nad4L之间均为7 bp。蛋白质编码基因的碱基组成和密码子使用均具有明显的偏倚性; 除nad1和nad2以特殊的TTG作为起始密码子, cox1使用特殊的起始密码子ATGA外, 其余的10种蛋白质编码基因均使用典型的ATN作为起始密码子。在tRNA基因中, 除trnSAGN外, 均能折叠形成典型的三叶草形二级结构。在这些tRNA基因中均存在一定数目的以G-U错配为主的碱基错配, 类似现象同样存在于其他已测定的六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中, 表明G-U配对在线粒体基因组中很可能是一种完全正常的碱基配对方式。基因组中控制区的A+T含量略低于线粒体基因组的其他区域, 表明高A+T含量并不是该区域的必要特征。本研究结果为螽斯科系统发生关系重建积累了有价值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208.
贮脂类动物在冬眠前大量积累脂肪来准备冬眠,并在入眠时迅速降低体温和代谢率。为探究入眠准备期达乌尔黄鼠体温、代谢率、呼吸商及能量代谢的变化,将其入眠准备期分为育肥期、体重高峰期、育肥后期和冬眠前的试降期,使用植入式半导体温度记录元件iButton、开放式代谢仪和改进的代谢笼,监测其体温、代谢率及呼吸商和能量摄入的变化。结果显示:(1)达乌尔黄鼠体温在冬眠前13 - 34 d 开始下降,远早于冬眠但晚于体重高峰期;体重高峰期体温有降低的趋势,持续时间为1 - 3 d;育肥后期体温显著下降,体温日波动幅度增加。(2)体重高峰期的静止代谢率高于育肥期,育肥后期有降低的趋势,试降期最低。(3)呼吸商在体重高峰期先升高,之后迅速衰减;入眠准备期的能量摄入在体重达高峰期前达到最大值。结果表明,达乌尔黄鼠在入眠准备期,其体温和代谢率已开始降低,能源物质已开始转变;体重高峰期可能是达乌尔黄鼠入眠的一个转折点或启动入眠的开关。  相似文献   
209.
中国棘蝇属二新种记述(双翅目: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万琦  杨明 《昆虫学报》1998,41(1):98-102
中国棘蝇属二新种记述(双翅目:蝇科)薛万琦杨明(沈阳师范学院昆虫研究所沈阳110034)1994-05-30收稿,1995-10-10收修改稿·98·棘蝇属PhaoniaR.-D.是蝇科中的大属,世界性分布,但南极和北极附近以及远离大陆的岛屿尚未发现...  相似文献   
210.
首次记述我国大陆孳生于海南岛五指山瀑布岩壁上蚋属2新种,即瀑布蚋Simulium (Simulium) waterfallum sp.nov.和副瀑布蚋S.(S.)parawaterfallum sp.nov.二者均隶属于蚋亚属Simulium的多条蚋组multistriatum—group以其孳生环境命名。文中对其两性成虫、蛹和幼虫进行描述并分别与其近缘种进行分类讨论。模式标本存放于贵阳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