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长江上游龙溪河厚颌鲂种群资源的利用现状和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栖息地被破坏和过度捕捞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的种群资源显著减少.利用单位补充量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上游支流龙溪河的厚颌鲂种群资源已经被过度开发,现有的捕捞强度(0.94年-1)远超过种群可承受的水平(F40%=0.18年-1,F0.1=0.20年-1和F25%=0.30年-1);繁殖潜力比为4.50%,低于25%,将造成种群的补充量不足,导致种群资源量下降;限制捕捞强度和捕捞规格是控制过度捕捞、保护种群资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2.
白条草蜥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6种胃肠激素抗血清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avidin-biotin complex method),对白条草蜥(Takydromus wolteri)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5-羟色胺细胞较其他5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更为广泛,整个消化道中(即从食管到直肠)均有分布,其分布密度高峰位于幽门。食管、回肠和直肠未检测到生长抑素细胞,生长抑素细胞在幽门部分布密度最高,总体来说生长抑素细胞的分布在胃部较高而在小肠部较低。胃泌素细胞和胰多肽细胞分布在小肠,均在十二指肠分布密度最高。胰高血糖素细胞在胃幽门部分布密度最高,十二指肠、空肠次之,回肠分布密度最低。P-物质细胞仅分布于幽门部。6种内分泌细胞以圆形和锥体形为主,它们广泛分布于消化道黏膜之间、腺泡上皮细胞之间及上皮细胞基部。内分泌细胞的密度分布与其食性、食物组成和生活环境有关,它们的形态与其内、外分泌功能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23.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信号:线粒体功能障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欣  唐希灿 《生命科学》2006,18(2):138-144
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细胞中,可以进行独立复制的特殊的细胞器,它既能提供细胞内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源,也参与多种其他极为重要的生理活动。线粒体呼吸功能的障碍是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早期共识的病理现象,探索线粒体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变化,不仅对研究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对设计和开发创新药物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线粒体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过程中出现功能障碍的证据、诱因和可能的治疗方案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4.
为了解长江中游鱼类的早期资源现状, 2017年和2018年5—7月在长江干流宜都断面开展鱼类早期资源调查, 采样网具包括弶网和圆锥网。调查期间共采集鱼卵21120粒和仔鱼2123尾。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 鉴定鱼类5目9科37种。其中, 鱼卵有29种, 仔鱼有27种。2017年和2018年通过宜都断面的鱼卵径流量分别为124.45×108粒和101.07×108粒, 优势种为四大家鱼和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 仔鱼径流量分别为16.43×108尾和8.29×108尾, 优势种为贝氏?和寡鳞飘鱼(Pseudolanbuca engraulis)。根据发育期和流速分析, 四大家鱼鱼卵来源于三峡大坝下游至宜都断面之间的产卵场, 仔鱼来源于三峡大坝以上的产卵场。与2009—2010年相比, 2017—2018年通过宜都断面的鱼卵径流量增大了85.3%, 尤其是四大家鱼的鱼卵径流量与2005—2012年相比增加了约13倍。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结果显示, 流量和流量日变化对产漂流性鱼卵密度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2017—2018年仍有大量的鱼卵和仔鱼补充到长江中游江段。与历史数据相比, 三峡大坝下游宜昌江段鱼类产卵规模有明显的增加, 可能与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亲鱼增殖放流和生态调度等保护措施的实施有关。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长江中游的鱼类资源, 建议除了已经逐步实施的长江全面禁渔措施之外, 还应恢复江湖连通, 保护和修复长江中游河漫滩生境, 继续开展重要经济鱼类亲本放流, 以及开展生态调度。  相似文献   
25.
利用2004~2009年长江宜昌江段三层流刺网的渔获物数据,分析三层流刺网的主要捕捞对象和个体大小,探讨三层流刺网对长江鱼类资源的影响。结果显示,采集到5目8科40种鱼类,主要捕捞对象为铜鱼、圆口铜鱼、瓦氏黄颡鱼、长吻鮠和圆筒吻鮈等喜流水的种类。三层流刺网主要捕捞对象的体长明显小于初次性成熟体长。本研究的分析结果说明三层流刺网的主要捕捞对象为喜流水、中下层鱼类的幼鱼,对鱼类资源造成了过度捕捞。为了保护长江鱼类资源,建议在长江水系开展全面禁渔。  相似文献   
26.
卷积神经网络可以通过树木年轮样本构造特征图像实现物种识别的自动化。本研究通过建立树木年轮样本构造特征图像集,选用LeNet、AlexNet、GoogLeNet和VGGNet 4个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基于树木年轮横切面的计算机自动化树种精准识别,进而确定各模型的树种识别准确率,明晰不同树种在自动识别中的混淆情况,探测不同模型识别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 本研究训练的用于树种识别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可信度;4个模型中GoogLeNet模型树种识别准确率最高,为96.7%,LeNet模型识别准确率最低(66.4%);不同模型对于所选树种的识别结果具有一致性,表现为对蒙古栎识别准确率最高(AlexNet模型识别率达到100%),对臭冷杉的识别准确率最低。本研究中也存在类似结构树种的识别混淆情况。模型在科和属水平的识别准确率高于种水平;阔叶树种因其显著的结构差异容易区分,阔叶树树种的识别准确率高于针叶树。总体上,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探测了树木年轮特征的深层信息,达到树种的精准识别,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的自动树种初筛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27.
长江武穴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鱼类早期资源调查聚焦于揭示鱼类的产卵与仔鱼阶段的时空分布特征, 如产卵持续时间、产卵场位置, 其研究结果对渔业资源科学的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    相似文献   
28.
生物多样性强烈的时空尺度依赖性和多层次性决定了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变量的分析需要在不同生态系统进行多空间尺度、全面和连续的监测。因此, 构建生物多样性研究监测网络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的基础工作。近年来, 对地观测组织-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GEO BON)、亚太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APBON)等全球、区域以及国家尺度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蓬勃发展。中国陆续在国家尺度上建立了针对生态系统和物种的长期监测网络, 其中, 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China Biodiversity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 Sino BON)于2013年启动建设, 在我国主要生态系统和环境梯度设置30个监测主点和60个监测辅点, 目前已建成10个专项网对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进行监测, 并建立了以数据标准与汇交、近地面遥感为核心的综合监测中心。Sino BON打造了从地下、地面到森林林冠的多尺度、多类群(功能群)以及多营养级交互为重点的监测与研究平台, 为理解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 以及国家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提供详实可靠的生物多样性变化数据。为进一步支撑国家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深化全球多样性保护合作, 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亟需在监测技术、监测区域、数据标准、综合信息平台等方向谋求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9.
红外触发相机技术是野生动物研究的一个新手段,已显示出多方面的独特优势。2015年8月—2016年9月,选择浙江省临安区北部的太湖源、天目山、清凉峰和大峡谷4个区域7块样地,安放127台相机,并测定13个生态因子,对白鹇Lophura nycthemera栖息地选择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可比较的8个生态因子中(与传统方法比较),有6个相同,占75%;2个有差异,占25%。白鹇栖息地选择主要与食物、水源和人为干扰等密切相关。从干扰因素看,白鹇偏好选择人为干扰少、离公路较远(500~1 000 m)的栖息地,并回避下坡位。从食物因素看,白鹇主要选择坡度较小、灌木较少(20株/4 m~2)、草本适中(50~100株/m~2)和落叶较多(≥80%)的栖息地。由于白鹇强烈回避人为干扰强度大的栖息地,有关部门在进行旅游开发时,应专门针对其栖息地进行保护管理,制定政策措施,降低人为干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Logistic回归分析在厚颌鲂生活史类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4种中国淡水鱼类和近海鱼类的生态参数为基础,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长江上游龙溪河厚颌鲂的生活史类型,然后用平衡产量模型进行验证,并探讨合理开发龙溪河厚颌鲂种群资源的渔业管理措施.结果 表明:logistic回归模型估算出厚颌鲂属于k选择鱼类的概率为13%,判别标准为29%,因此厚颌鲂应该属于r选择鱼类;Beverton-Holt产量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厚颌鲂平衡产量曲线与典型的r选择鱼类尖头塘鳢极为类似;捕捞死亡系数和起捕年龄的变化对产量曲线有显著影响,因此限制捕捞量和网目大小是控制过度捕捞,合理开发和保护种群资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