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肾功能和血脂水平的变化和相关性,探讨其在肾移植术后评价肾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10月~2016年9月就诊于我院确诊慢性肾衰并进行肾移植手术的300例术后随访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根据观察组患者Hcy水平的不同将其分成Hcy正常组与Hcy异常组,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水平;测定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C(CysC)的水平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观察组血清Hcy与eGFR值、血脂指标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观察组肾移植术后eGFR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cy、TC、TG、HDL-C、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cy异常组血清LDL-C水平明显高于Hcy正常组,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Hcy正常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cy与eGFR、HDL-C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573、-0.414,P0.05);与TG水平呈正相关(r=0.432,P0.05),与TC、LDL-C无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TG、LDL-C水平均与患者eGFR下降有关(P0.05)。结论:在肾移植术后,慢性肾衰患者的TG、LDL-C、Hcy水平均升高,且伴有eGFR水平的降低;肾移植术后肾功能的改变与血清TG、LDL-C、Hcy水平相关;检测肾移植患者血脂指标、Hcy的水平可以评估移植肾功能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22.
马明真  高扬  郝卓 《生态学报》2019,39(2):599-610
大气湿沉降是流域生态系统水体中碳氮的重要来源,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及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江西千烟洲典型亚热带流域降雨过程的碳、氮湿沉降和径流过程的季节性动态特征进行监测分析,探讨流域沉降、径流输出的C、N耦合及平衡关系。结果表明:千烟洲香溪流域降雨径流中碳氮浓度明显低于雨水,流域大气降水中DOC浓度和TN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香溪河流域常规水体C∶N均值为2.81,远低于根据Redfield比率得出的适宜浮游生物生长的C∶N(6.6左右),说明外源性N输入导致该流域水体环境处于N过量的状态,长期输出会提高下游鄱阳湖水系的营养化程度。降雨过程对流域碳输入输出平衡影响较小,对氮输入输出平衡的影响较大。流域湿沉降DOC年输入量为69.41 kg hm~(-2)a~(-1),TN湿沉降通量为77.23 kg hm~(-2)a~(-1),碳氮沉降水平受区域降雨量及空气污染情况控制。香溪流域生态系统截留的沉降TN占当地氮肥年均使用量的33.13%,大气降水对亚热带流域生态系统的大量营养物质输入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3.
黄土高原典型坝系流域碳氮湿沉降与水体碳氮流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珺杰  高扬  汪亚峰 《生态学报》2019,39(3):853-863
本研究通过对黄土高原坝系流域的碳(C)、氮(N)湿沉降过程、降雨径流过程及其基流过程的动态监测,揭示C、N湿沉降对流域水体碳氮流失的贡献,探讨C、N流失负荷在降雨-径流中的分布,进一步评估黄土高原雨季水体碳氮流失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碳、氮湿沉降通量分别为173.95 kg km~(-2)mon~(-1)和43.01 kg km~(-2)mon~(-1),而通过径流的碳、氮流失量为11.52 kg km~(-2)mon~(-1)和2.19 kg km~(-2)mon~(-1)。雨季C、N湿沉降对该地区水体C、N流失的贡献率分别为65.81%和100%,其中流水侵蚀引起的C、N流失贡献率为59.20%和56.16%。黄土高原主要以流水侵蚀为主,C、N主要集中在降雨径流后期,因此截留后期径流可以有效控制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24.
平阳霉素自发现以来一直作为抗肿瘤的一线用药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将平阳霉素制备成微球剂型,改变其体内代谢过程,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增强平阳霉素的疗效成为医药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通过平阳霉素与博来霉素的对比体现出平阳霉素的优势;之后对平阳霉素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了相关介绍,经总结得出平阳霉素具备高效低毒的特点;最后对平阳霉素微球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概括,并提出了该药物在未来应用方面的展望。  相似文献   
25.
朱晓蔓  高扬 《生理学报》1996,48(4):385-389
本工作观察不同氧浓度,不同低氧时间猫血浆皮质醇浓度和海马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的改变,以分析海马在低氧应激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吸入10.4%及7.9%O2后,猫血浆皮质醇浓度逐渐升高,分别于45min及30min达峰值;而低氧30min后,海马组织中的NE含量明显降低,两者与低氧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6.
郝卓  高扬  张晴雯  熊佰炼 《生态学报》2021,41(24):9681-9690
河流溶解硅(DSi)作为营养物质对维持陆地、河流及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选取贵州典型喀斯特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DSi湿沉降过程,基流过程及降雨径流过程的动态变化进行全年监测分析,探讨DSi在旱雨季交替下的输送特征及河流DSi浓度变化引起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①湿沉降过程降雨量越大,DSi浓度越小,河流DSi浓度变化有明显的旱、雨季特征,雨季DSi浓度较高,旱季较低,地表水径流量及DSi浓度对降雨径流过程的响应比地下水明显。②DSi沉降通量及输出通量呈明显的旱、雨季差异,雨季DSi湿沉降通量占全年的69.5%,地表水雨季DSi输出负荷占全年的98.1%,地下水占51.4%。③流域硅酸盐岩风化过程不强烈,主要受到碳酸盐岩及蒸发岩控制。流域DSi浓度受人为水库影响明显,经过水库后河流中DSi浓度旱季下降29.0%、雨季下降70.9%。研究为全面认识硅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
茶薪菇是我国广泛栽培的一种食药用菌,由于其形态特征与柱状环伞十分相似,分类地位至今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和多基因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茶薪菇和柱状环伞的分类问题,结果表明:茶薪菇和柱状环伞是两个不同但亲缘关系密切的物种;在形态上,茶薪菇菌盖颜色浅褐色至深褐色,油茶味浓,菌环较薄易脱落,褶缘囊状体柱状、烧瓶状或纺锤状,易与柱状环伞相区别。因此,提出了该种新组合——茶薪菇Cyclocybe chaxingu,并指定了茶薪菇的新模式(凭证标本为HFJAU1332,保存于江西农业大学真菌标本馆)。  相似文献   
28.
采用60Co-γ射线诱变籼稻(Oryza sativa subsp.indica)保持系‘T98B’获得一份兼具黄叶和少分蘖表型的突变体yllt1(yellow leaf and less tillering 1),利用色素含量测定、构建显隐性混池和基因表达量测定等方法从表型和遗传层面对其遗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yllt1苗期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为野生型水稻品种‘T98B’的77.78%和60.00%,叶绿体发育异常,缺乏功能性叶绿体类囊体片层;其分蘖盛期的单株分蘖数为野生型的21.43%。遗传分析发现,在突变体yllt1与‘T98B’的杂交F2群体中,黄叶与少分蘖性状的重组率为0.00%,表明yllt1同时控制叶色与分蘖表型;yllt1呈隐性遗传,受一个细胞核基因独立控制。该研究进一步采用连锁分析法将yllt1精细定位到第11染色体上,经测序分析推断发生了突变的登录号为LOC_Os11g05552的基因是yllt1的目的基因;该基因编码叶绿体前体信号识别颗粒54 kD(cpSRP54)蛋白,其第1外显子的第29位碱基C发生了缺失,将造成其蛋白产物从N-端至C-端氨基酸组成的严重破坏。RT-qPCR分析结果显示,yllt1叶中叶绿素合成基因OsCAO1、OsCAO2与OsNOL等的表达量明显下调;茎中分蘖正向调控基因OsTAC1受到显著抑制,而负调控基因OsTB1与OsDLT的表达量明显增强。研究结果表明cpSRP54同时参与了水稻叶色和分蘖的调控。  相似文献   
29.
选取鄱阳湖流域内从初级支流到最大干流再到湖区(香溪→架竹河→赣江→鄱阳湖)这一联通水系线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流域多尺度碳、硅输送进行监测,并对其浮游植物群落分布进行研究,揭示鄱阳湖流域多尺度碳、硅输送对浮游植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鄱阳湖通江流域的碳、硅浓度与碳硅比呈明显空间变化。香溪流域和鄱阳湖湖区溶解态硅(DSi)浓度显著低于架竹河流域和赣江流域,而溶解性总碳(DTC)和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变化则与之相反;碳硅比随流域尺度的扩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西鄱湖高于东鄱湖,冬季高于其他季节。(2)碳、硅对浮游植物分布特征的影响随着流域尺度的变化而变化。架竹河流域浮游植物主要受碳影响,且硅藻对溶解性无机碳(DIC)浓度变化最敏感,赣江流域,硅成为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因子,进入鄱阳湖湖区后,硅对浮游植物分布的影响减弱;DIC虽然不是鄱阳湖流域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子,但可通过影响水体pH值间接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3)浮游植物密度随着流域面积的扩大而成倍增加,鄱阳湖湖区浮游植物密度约为架竹河流域的11倍,湖区生态环境及水体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0.
目的: 以有氧运动作为参照,观察4周电针干预对大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探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24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Sed组)、有氧运动组(Exe组)、电针组(ElA组),每组8只,每组分别干预4周。Exe组采用65%最大摄氧量强度跑台运动,1 h/d,每周6 d。ElA组采用电针刺激“足三里”和“天枢”穴,20 min/d,每周6 d,每周记录大鼠体重。4周干预结束后,心尖和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分离双侧腓肠肌、肾周和附睾周围白色脂肪组织并称湿重,检测大鼠体脂含量和血清Irisin的水平,检测大鼠腓肠肌中AMPKα、p-AMPKα、PGC-1α、FNDC5和脂肪组织中UCP1蛋白的表达,检测大鼠棕色脂肪组织脂滴的形态。结果: ①与Sed组相比,从第2周开始,Exe、ElA组大鼠体重的增长明显降低,4周后Exe、ElA组大鼠体重和体脂含量明显降低(P<0.01),而Exe、ElA组之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②4周干预后,ElA组和Exe组大鼠白色脂肪湿重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③Exe和ElA组大鼠的血清Irisin水平明显升高(P<0.05),Exe、ElA组腓肠肌p-AMPKα/AMPKα、PGC-1α、FNDC5蛋白表达和白色脂肪、棕色脂肪组织中UCP1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④Exe、ElA组大鼠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中脂滴面积明显降低(P<0.01)。结论: 4周的电针干预,可有效控制大鼠体重,诱导白色脂肪“棕色化”,具有与4周有氧运动近似的减脂效果,其可能是通过AMPKα-PGC-1α-FNDC5-Irisin信号通路,释放Irisin,进而与脂肪组织“crosstalk”,上调UCP1的表达,诱导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