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守护之歌     
普氏野马被引入我国后,成功度过了繁殖关,逐渐回归自然。不断壮大的野马家族,既有温情脉脉、让人潸然泪下的舐犊情深,也有和人类友好相处、亲昵摩蹭的娇憨可爱,更有身处艰难险地时展现出的勇猛坚强。  相似文献   
22.
为探索外源激素对灰毡毛忍冬‘渝蕾1号’愈伤组织生长及其代谢产物绿原酸含量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外源激素,以诱导其愈伤组织的产生及增殖生长,并采用称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愈伤组织生物量和绿原酸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外源激素及其组合对愈伤组织生物量和绿原酸含量的积累产生不同的影响;培养基中添加单一外源激素时,对愈伤组织生物量影响最大的为TDZ激素;和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的TDZ均使生物量显著提高,其中0.5 mg·L-1的TDZ使生物量达最大,为0.62 g;对绿原酸积累影响的结果不太一致,除TDZ激素影响最小以外,0.5 mg·L-1的NAA使愈伤组织中的绿原酸含量积累最多,为11.18 mg·g-1;外源激素组合中,含有TDZ激素的组合生物量偏高,但绿原酸含量偏低,这与单一外源激素的结果一致。MS+0.5 mg·L-1TDZ+0.5 mg·L-12,4-D培养基使愈伤组织中绿原酸含量积累较多,为15.53 mg·g-1,且生物量达最高,为0.65 g,因此该激素组合为该研究最适培养基组合。通过筛选适宜的外源激素及其组合能促进灰毡毛忍冬‘渝蕾1号’愈伤组织生物量的提高和次生代谢产物绿原酸的积累。研究结果对从灰毡毛忍冬‘渝蕾1号’愈伤组织中获得大量的绿原酸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3.
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可通过淋溶途径的化感作用抑制周围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而根边缘细胞(Root border cells, RBCs)对此具有缓解效应。为探讨这一效应的分子机制,以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在土荆芥水浸提液处理前及处理后,保留RBC组和移除RBC组根尖活性氧(ROS)、超氧阴离子(O-2)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差异。再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上述处理对其代谢通路的影响,并进行qRT-PCR验证。结果表明:土荆芥水浸提液处理后,苦荞麦根尖ROS、O-2和MDA的含量以及抗氧化酶(POD和CAT)活性明显提高,且RBC移除组升高更多。通路分析表明,土荆芥水浸提液处理后,移除和保留RBCs组的苯丙素合成、α-亚麻酸代谢、类黄酮合成和谷胱甘肽代谢通路都显著发生改变。其中,苯丙素合成通路以抑制为主,且移除RBCs后受到抑制的程度...  相似文献   
24.
岩生植物金发草对作物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金发草根、茎、叶水浸提液对水稻、小麦、油菜和莴苣等4种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金发草根、茎、叶水浸提液对4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化感作用,且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增高而增强。除水稻外,小麦、油菜、莴苣的发芽速率均受金发草水浸提液的显著抑制,但对最终发芽率影响不显著,说明金发草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主要是延迟种子发芽时间;金发草对作物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总体上表现为促进地上部分生长而抑制地下部分的生长。受体植物不同发育期对金发草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幼苗期高于萌发期;金发草叶的化感作用最强,其综合效应分别为根与茎的2.14倍和2.56倍。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利用常规药物加心区交感神经阻滞(CSNB)技术治疗(以下简称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浆N- 端脑 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情况及利用NT-proBNP评价常规药物加CSNB对心衰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54 例慢性心衰 患者给予常规药物加CSNB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 的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变化 情况,随访6 个月内不良事件(以下简称事件)发生率(包括全因病死率和再入院率之和)。结果:治疗后患者3-8 分钟即感觉呼吸 困难等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住院期间患者尿量明显增多,无一例死亡;治疗14日及出院时血浆NT-proBNP 明显下降(出院时 下降比例为61.4%),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LVEF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住院14日及出院时LVEDD较入院时缩小。随访6 个月,发生事件12 例(22.2%)。结论:NT-proBNP是评价心衰治疗有效 性的可信指标,常规药物加CSNB治疗心衰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6.
研究了比色法测定饲用α-半乳糖苷酶活力,以对硝基苯酚-α-D-吡喃半乳糖苷为底物和对硝基苯酚作标准产物。酶活力的测定条件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酶浸提液的pH、酶液稀释倍数、反应温度、作用时间。其中稀释倍数和pH的影响较为显著。稀释酶液的酶活测定值在0.02~0.07U/mL内较为合适。考虑到动物饲用酶制剂的特殊性,测定α-半乳糖苷酶活力时建议规定pH为5.5,反应温度为40℃。根据研究结果,反应时间采用10min,比色波长405nm为宜。  相似文献   
27.
目的建立四氯化碳诱导的兔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观察体外分离标记的自体骨髓单核细胞(ABM-MNCs)经肠系膜上静脉自体移植至肝纤维化区及周边区后的存活、定植状况。方法将40只普通级日本大耳家兔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各2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细胞移植组于模型稳定后自体髂骨处抽取骨髓,采用氯化氨红细胞溶解法分离得到单核细胞,以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体外ABM-MNCs及鉴定;分离培养ABM-MNCs,将3×10^9个ABM-MNCs经肠系膜上静脉回输体内,对照组回输等量生理盐水,移植前、移植后3、7、14、21 d分别取肝组织固定,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BrdU体外标记ABM-MNCs的免疫组织化学表现示:20μmol/L BrdU孵育ABM-MNCs 72 h的阳性标记率达95%;肝组织20μmol/L BrdU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显示: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后第3天,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BrdU染色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阳性染色逐渐增强,并逐步向肝组织内部延伸。阳性染色主要分布于肝组织汇管区周围组织,而对照组BrdU染色则阴性。结论ABM-MNCs经肠系膜上静脉移植后,可在纤维化区及周边区存活,定植。  相似文献   
28.
土荆芥挥发油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化感潜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琬君  马丹炜  王亚男  张红  李群 《生态学报》2011,31(13):3684-3690
化感作用是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机制之一。本研究以蚕豆根尖为材料,采用DNA Ladder分析技术和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分析了入侵植物土荆芥挥发油经土壤载体诱导的细胞凋亡以及对细胞的遗传损伤。结果表明:(1)经挥发油处理24 h和48 h,低剂量(<5 μL)挥发油对蚕豆根的生长与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处理剂量增大(>5 μL)和处理时间延长,根的生长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明显受到抑制。(2)挥发油具有诱导染色体畸变的效应,根尖细胞微核率随处理剂量增加和时间延长而增大,但当挥发油剂量大于15 μL,这种诱导效应降低。(3)通过DNA Ladder分析,经挥发油处理后根尖细胞发生了凋亡,其中24 h处理组DNA未发生特异性降解,当剂量大于15 μL处理48 h和剂量大于10 μL处理72 h后,DNA开始发生特异性降解,形成DNA Ladder,表明随着挥发油剂量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凋亡过程加剧。本研究结果表明土荆芥释放的挥发性化感物质能以土壤为载体对根细胞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9.
谷从璟  周健  马丹炜  黄素  孟巧巧 《广西植物》2019,39(10):1317-1326
以蚕豆(Vicia faba)为受体,采用盆栽试验评价了入侵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挥发油及其两个主要成分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对受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荆芥挥发油及其两个主要成分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蚕豆叶片的特性。挥发油处理显著降低了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叶绿素含量,但增加了胞间CO2浓度(Ci),这种效应表现为剂量和时间双重效应,高剂量挥发油处理的这种效应是不可逆的; 与对照相比,α-萜品烯处理组的Pn、Fv/FmΦPSⅡ降低,CiGsTr上升,停止处理后,各参数均趋于对照水平; 整体来看,对伞花素对蚕豆幼苗的光合特性影响不大。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土荆芥化感胁迫对受体光合特性的影响是诸多化感物质协同作用的结果,并非由单一组分决定。  相似文献   
30.
为了探讨入侵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化感作用如何干扰受体植物的防御功能,以蚕豆(Vicia faba L.)为受体,研究了土荆芥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ρ-对伞花素和α-萜品烯对根边缘细胞活性及其胞外诱捕网厚度的影响,并测定了细胞内信号分子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和NO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土荆芥挥发油、ρ-对伞花素和α-萜品烯作用下,蚕豆根边缘细胞粘胶层厚度增加,细胞活性下降,而ROS和NO水平升高,且表现为浓度依赖效应,细胞死亡率、ROS水平和NO水平三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P<0.05)。ROS清除剂抗坏血酸(AsA)、硝酸还原酶抑制剂(NaN3)和泛Caspase抑制剂Z-VAD-FMK均可有效缓解挥发性物质的细胞致死效应,表明ROS和NO诱导根边缘细胞发生了Caspase依赖性细胞凋亡。上述结果表明土荆芥挥发性化感物质诱导蚕豆根边缘细胞内NO和ROS的水平上升,二者协同作用导致细胞凋亡,引起受体防御功能障碍,从而抑制了植物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