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及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8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植骨融合组(25例)和假体置换组(23例),其中植骨融合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假体置换组采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椎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上邻近节段活动度、下邻近节段活动度,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假体置换组的NDI评分明显低于植骨融合组(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组的颈椎活动度低于假体置换组(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假体置换组的手术节段活动度高于植骨融合组(P0.05);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组的上邻近节段活动度、下邻近节段活动度高于假体置换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比较,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远期疗效更佳,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颈椎生物力学,降低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姜丽平  雍志勇  黄琴 《蛇志》2022,(1):28-30,55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结合针刺在颈肩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治疗的60例颈肩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颈椎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  相似文献   
23.
目的 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CDH)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对该疾病研究的深入及颈椎内植物的发展,建立颈椎融合动物模型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国内对颈椎融合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估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期为颈椎融合相关研究提供完备的动物模型和内植物性能的评估方案。方法 选择小尾寒羊,改良术式后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将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椎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 Cage)(对照组)、3D打印钛合金Cage(实验组1)及新方法钛合金Cage(实验组2)分别植入每只羊的不同颈椎节段(C2/3~C4/5),术后行血液学检测、组织病理学分析评估手术恢复情况及材料生物安全性,利用X光、CT、Micro-CT及定量分析、硬组织切片染色、生物力学试验评估内植物的骨长入及骨融合情况。结果 绵羊改良术式ACDF模型建立成功,血液学检测重要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分...  相似文献   
24.
国人颈椎横突孔的形态观察与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用精密度为0.02毫米的游标卡尺对东北地区出土的100副成套颈椎,1200个颈椎横突孔的诸径进行了测量,得到了一系列数据,并对颈椎横突孔的形状(将它分为五型)及一些特异颈椎进行了观察,根据这些材料探讨了横突孔与椎动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5.
颈椎后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翬秀群 《蛇志》2006,18(3):236-237
随着颈椎后路手术技术的发展,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逐渐被临床推广应用,因颈椎手术难度高、风险大,与其相关的手术并发症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我科自2001年7月开展颈椎后路手术以来,由于积极采取预防观察和护理措施,降低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其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累及≥3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称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其致残率较高,应尽早手术干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式,但随着手术节段的增加,减压及重建难度增大。学者们对MCSM的手术方式进行了很多尝试和改良,但选择何种术式尚无定论。本文就颈前路手术方式的相关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7.
韩雨  张永刚  张雪松  陆宁  毛克亚  崔庚  王征 《生物磁学》2011,(3):515-518,581
目的:目前已证实颈椎椎板切除融合术是治疗多阶段的脊髓型颈椎病和后纵韧带骨化病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然而,颈椎椎板切除融合术后经常发生颈部轴性疼痛。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C7棘突保留与否与颈椎椎板切除融合术后轴性疼痛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行颈椎椎板切除融合术的67个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67个病人之中保留了C7棘突的29名病人称为A组,未保留C7棘突的38名病人称为B组,对两组病人的轴性症状、颈椎曲度和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bature index,CCI)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在A组中有51.7%的病人发生了早期的轴性症状,10.3%的病人发生了晚期的轴性症状,B组分别为60.5%和42.1%。B组中42.1%的病人和A组中10.3%的病人在手术后晚期有轴性症状,A组的轴性疼痛发生率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保留C7棘突可以降低颈椎椎板切除融合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8.
目的:目前已证实颈椎椎板切除融合术是治疗多阶段的脊髓型颈椎病和后纵韧带骨化病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然而,颈椎椎板切除融合术后经常发生颈部轴性疼痛。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C7棘突保留与否与颈椎椎板切除融合术后轴性疼痛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行颈椎椎板切除融合术的67个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67个病人之中保留了C7棘突的29名病人称为A组,未保留C7棘突的38名病人称为B组,对两组病人的轴性症状、颈椎曲度和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bature index,CCI)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在A组中有51.7%的病人发生了早期的轴性症状,10.3%的病人发生了晚期的轴性症状,B组分别为60.5%和42.1%。B组中42.1%的病人和A组中10.3%的病人在手术后晚期有轴性症状,A组的轴性疼痛发生率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保留C7棘突可以降低颈椎椎板切除融合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为临床上开展健侧C7神经移位经椎体前通路治疗臂丛损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10具20侧正常成人尸体颈段标本,将双侧臂丛充分显露,远端向C7神经根前后股进行干支分离,在前后股加入外侧束及后束前将其切断,近端向椎间孔处游离,测量C7神经根从椎间孔至分股处的长度及C7神经至前后股长度,测量并记录C7神经根及前后股经椎体前通路、颈前皮下通路到对侧臂丛上、下干的距离。结果:C7神经根的长度(58.62±8.70)mm,C7神经前、后股的长度(70.03±10.79)mm,(65.15±9.11)mm,C7神经根经颈前皮下、椎体前通路至对侧上下干的缺损长度分别是(98.18±10.18)mm,(107.14±9.88)mm;(32.10±11.49)mm,(37.28±10.01)mm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从解剖学角度而言,健侧C7神经移位经椎体前通路能明显缩短移植神经长度,在临床上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0.
桂靖  林成新 《蛇志》2008,20(1):54-58
颈椎手术部位常涉及颈髓及延髓等重要区域,故对手术和麻醉技术要求较高,特别是对颈椎稳定性差、头颈部活动受限、脊髓受到不同程度压迫的患者,麻醉和手术操作均可能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在术中或术后危及患者生命.颈椎手术围手术期麻醉处理对减少颈椎手术并发症至关重要.现对颈椎手术围手术期麻醉的处理特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