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采用封顶埋管法,我们于11月对21至次年4月15日,分3个培养期共165天(包括干季初期、中期和末期),对哀牢山原生本果柯林(Lithocarpus xylocarpus forest)、栎类次生林(sccondary oak forest)和人工茶叶地(tea planation)三种群落类型的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培养期中,不同群落下土壤的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都具有明显差异;而且它们均具有明显的干季动态,但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净氨化速率远高于净硝化速率,后者约为前者的0.5%~10%。结果表明,培养期、群落类型和样方诸因子对净氮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的影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交互作用。人为干扰能导致氮素矿化和硝化速率等生态系统过程的变化,我们的研究结果为此提供了证据支持。与木果柯原始林相比,茶地和次生林的氮素转化过程更多地受物理因素的控制(如温度和水分)。这意味着哀牢山地区的木果柯原始林的保护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2.
向日葵种群中植株个体大小对其氮素利用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利用Berendse和Aerts提出的氮素利用效率(NUE)概念及原理研究了高密度一年生草本植物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种群中植株个体大小对其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对种内竞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与其个体大小不成线性关系,说明种群内不同植株个体对土壤氮素的竞争属于非对称竞争。植株的氮素损失随着个体大小的增加而增加。个体较大的植株具有较高的氮素输入率和较低的氮素输出率,因而具有较高的氮素净增加值。植株的氮素生产力(NP)和氮素平均滞留时间(MRT)均与植株个体大小呈正相关。较大的植物个体具有较高的NP和较长的MRT,由于NUE为NP和MRT二者的乘积,因而较大个体植株的NUE高于个体较小的植株。同种植物的不同个体的NP和MRT之间不存在协衡关系。氮素回收效率(NRE)与植株个体大小密切相关。在个体水平上,较大的植株个体具有较高的NUE与其较高的NRE有关。种群内植株个体对土壤氮素的非对称竞争主要由于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不同所致。因此,Berendse和Aerts提出的氮素利用效率概念不仅适用于研究种间的养分利用策略,对于种内不同植株的养分策略研究也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23.
放牧时,动物采食及其排泄物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但动物采食及其排泄物的空间异质性可能会影响这种效应。在位于我国北方典型农牧交错区的内蒙古多伦县,我们研究了模拟放牧斑块和施氮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采用模拟放牧采食斑块(刈割半径分别为0、10、20、40和80 cm)和土壤施氮(分别为0、5、10、20 g N/m2)两种处理,植物地上部收获后分为绿体和立枯两部分,并分析其含氮量。结果表明,刈割降低了植物的生物量(41.5%),而施氮可增加生物量(57.8%)。刈割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在面积最小又施肥的斑块上表现更明显。土壤施氮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并且影响刈割效应。同时植物的绿-枯比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氮会延迟植物的衰老。以上结果表明,刈割(模拟动物采食)斑块的大小会影响草原植物的生长,土壤施氮(模拟动物尿氮)可以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并且影响刈割效应。  相似文献   
24.
锡林河流域一个原生草原群落的碳素平衡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野外调查与历史资料相结合 ,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一个永久试验样地内的羊草 (Leymuschinensis (Trin .)Tzvel.)草原群落 (原生草原群落 )的碳素贮量、主要流量和周转速度等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 :1 )该群落中地上部净初级生产的碳素固定量的多年平均值为 79.8gC·m-2 ·a-1 ,根系碳素输入量的多年平均值为 31 1 .9gC·m-2 ·a-1 ,碳素输入总量为 391 .7gC·m-2 ·a-1 ;2 )土壤净呼吸量为 34 6 .9gC·m-2 ·a-1 ,动物 (昆虫 )采食量 1 4 .7gC·m-2·a-1 ,地上立枯阶段的淋溶与光化学分解损失为 3 .2gC·m-2 ·a-1 ,碳素输出总量为 36 4 .8gC·m-2 ·a-1 ;3)该群落中碳素输入略大于输出 ,净积累速率为 2 6 .9gC·m-2 ·a-1 ,0 - 30cm土壤中的碳素周转速率为 6 .2 % ,周转时间为1 6年。  相似文献   
25.
森林土壤氮素可利用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几十年来 ,人类对木材、纤维和其他森林资源需求的急剧增加 ,对森林的集约化经营管理成为必然趋势。由于大部分森林生态系统缺乏N素 ,因此施肥成为经济有效的途径。但是 ,由于森林中的N肥利用效率低于农业系统 ,且N肥生产成本较高 ,易造成环境中多余N素的污染 ,所以需要更有效的经营管理方法。要改进这类方法 ,则必须很好地理解全球各种森林生态系统的N素循环和N素可利用性[3 1] 。可利用性养分 (availablenutrient)是指土壤中易被植物吸收同化的养分元素或化合物的数量[4 0 ] ,可以理解为植物利用土壤中易吸收和…  相似文献   
26.
植物热值及其生物生态学属性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介绍了热值的定义、表示方法、研究意义和植物热值在生态学中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分析了植物热值的时空变异性,包括热值在种间和类群间的变异及热值的种内变异规律;探讨了影响植物热值变化的因子(包括气候、立地条件、胁迫环境和人为干扰等)和热值变异的内在决定因素(包括碳浓度、灰分含量及有机质化学组成等);对植物热值的研究前景和局限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7.
依照植物水分生态类群,将锡林河流域主要植物种划分为6个植物功能群:旱生植物、中旱生植物、旱中生植物、中生植物、湿中生植物和湿生植物。沿土壤水分梯度,我们调查了8个植物群落的功能群组成及其d13C值。结果表明:1)在水分状况不同的8个群落中,植物功能群的组成有很大差异。在较湿润生境中(沼泽化草甸和盐化草甸),湿中生和湿生植物成为优势种并构成地上生物量的主要部分;在干旱生境中(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退化草原),旱生和中旱生植物占绝对优势并构成群落生物量的90%以上;2)不同功能群d13C值表现为:旱生植物(-26.38) = 中旱生植物(-26.51) > 旱中生植物(-27.02) > 中生植物(-27.56) = 湿中生和湿生植物(-27.80),表明随着不同水分生态类群所适应生境从干旱到湿润逐渐转变,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3)在土壤水分状况不同的生境下,旱生植物始终维持相对较高的d13C值和水分利用效率;而中旱生植物的d13C值表现出较大的变化幅度,表明其对土壤水分的改变更敏感;4)旱生植物叶片脯氨酸含量最高;旱中生、中旱生和中生植物次之;湿中生和湿生植物脯氨酸含量最低。不同水分生态类群脯氨酸含量与其d13C值和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8.
在云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地区,选取了木果柯原始林、栎类次生林和人工茶叶地3种群落类型代表人为干扰强度从小到大的梯度,研究了人为干扰强度对土壤NH4^+—N、NO3^-—N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群落的土壤无机氮含量(0~15cm)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随干扰强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全N降低,C/N比增高,NO3^-—N流失的潜力在增加,说明干扰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群落正向演替.同一群落类型下不同空间位置土壤的有机质、全N、C/N比、pH值和NH4^+—N基本一致,但NO3^-—N有较大变化,表明土壤中NO3^-—N的不稳定性.此外,NO4^+—N为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约占无机氮总量的95.5%~99.2%  相似文献   
29.
外来种入侵的生物学与生态学基础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外来物种的入侵及其所造成的危害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一个外来物种入侵一个新的生境无疑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尽管目前对这种条件的研究还只是初步的。首先从其自身来说 ,需要有足够的入侵性 ,这可以认为是入侵种的生物学基础 ,可能表现为具有多倍性、一定的遗传变异、杂合性或表型可塑性 ,以及不同的交配系统等 ;其次一个物种的入侵成功还取决于入侵生境的可入侵性 ,这可以认为是入侵种的生态学基础 ,而新的种间关系的形成 ,尤其是入侵种与其他种类的互惠共生关系的建成是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入侵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基础中的一些最新进展 ,希望有助于我国学者对相关研究内容的开展以及对有害外来种入侵的防治  相似文献   
30.
通过测定西双版纳两个热带雨林类型中226个植物种叶片的δ^13C值,以其为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物,研究了本地区热带雨林植物叶片δ^13C值的特点及水分利用状况,比较了不同样线植物叶片δ^13C平均值以及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δ^13C平均值的差异。研究发现:1.西双版纳地区热带雨林植物叶片δ^13C值的范围在-3.865%--2.760%之间,与其他典型热带地区的研制结果相近,表明该地区具有世界其他典型热麻的特征;2.补蚌样地所有植物叶片δ^13C平均值低于城子样地,植物叶片δ^13C平均值在同一样地不同样线之间也存在显差异,表明水分状况和样线的方法位是样线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3.常绿植物叶片的δ^13C值显低于落叶植物,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叶片的δ^13C值之间也存在显差异,水分利用状况因此而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