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硬化地表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特征,为了明确硬化地表下土壤环境的变化,以北京典型绿化树油松和白蜡为试验材料,设置透水硬化地表(PP)、不透水硬化地表(IPP)和自然地表(Ctr)3个水平的地表类型,探讨硬化地表对非根围和根围土壤微生物量碳(MBC)、氮(MBN)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tr)相比,PP和IPP显著降低了油松和白蜡树下非根围土壤MBC、MBN、MBC/OC(微生物量碳/有机碳)和MBN/TN(微生物量氮/全氮)(P<0.05),并显著降低了油松树下根围土壤MBN/TN(P<0.05);PP显著降低了白蜡树下根围土壤MBN、MBC/OC、MBN/TN和油松树下根围土壤MBC(P<0.05)。硬化地表引起的土壤MBC、MBN的变化与土壤全碳、全氮、有机碳的变化显著正相关(P<0.05),MBN的变化与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可见,硬化地表不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并且在非根围土壤中表现更为明显,这种不利影响将可能进一步影响城市绿地的养分循环、树木生境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2.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两个冲积平原,其内河流、浅水湖泊和沼泽众多,菱属植物种类丰富。本研究基于对这两个区域中菱属野生植物的广泛调查,采集其居群42个,分属于9种(细果野菱、四角刻叶菱、四角菱、菱、丘角菱、东北菱、四角大柄菱、八瘤菱、四瘤菱),3变种(四角矮菱、南昌格菱、短四角菱)。进一步对采集的菱属野生植物16个分类性状进行测量和统计,并对其形态学性状的可塑性变异及分类学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依据菱角的果体大小、果喙性状可以将采集的菱属野生植物划分成两个类群,其中A类群仅包括细果野菱和四角刻叶菱,而其余的菱属植物7种3变种组成B类群;对有腰角组(5种2变种)的腰角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也可将细果野菱和四角刻叶菱与其他菱属植物区分开来;而瘤突、叶和气囊性状的分类价值有限。说明果体大小、果喙和腰角性状的形态学特征是菱属植物分类和鉴定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3.
陈媛媛  赵娟  张方 《动物学杂志》2016,51(6):977-984
成年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的声信号已经有过深入的研究,然而其声音的个体发育,特别是幼鳄出壳前后鸣声的时空特征至今还不为人所知。为了解扬子鳄声音的发育过程,记录和分析了21只扬子鳄幼鳄的260个叫声,结果表明,幼鳄出壳前后的鸣声具有相似的特征,即开始向上的频率调节和较长的向下的频率调节。出壳前和出壳后的两组叫声均包括持续叠加的多组谐波,并且绝大多数的鸣声都是在第3谐波显示了最强的能量。分析了出壳前后鸣声的9个参数,即总时长、向上调频的时长、向下调频的时长、基频的起始频率、最高频率、结束频率、向上调频的倾斜度、向下调频的倾斜度、主频。除了向上调频的时长,出壳前后鸣声的其他时长参数均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与之相反的是,出壳前后鸣声的频谱参数,特别是基频的最高频率和主频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出壳前鸣声基频的最高频率为(573±103)Hz,出壳后的声音最高频率(460±52)Hz,出壳前比出壳后高113 Hz;出壳前的声音主频(1 359±229)Hz,出壳后的声音主频(1 123±216)Hz,前者比后者高236 Hz。幼鳄发出主频较高的鸣叫有利于吸引附近母鳄的注意同时避免天敌的捕食。  相似文献   
24.
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可以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蛋白成分来诊断某些疾病。尿液中IgG蛋白的含量可以用来判断肾功能受损伤程度。本研究采用垂直流向的纸基微流控芯片,利用双抗夹心免疫反应显色,手机拍摄图像处理的方法对人尿液中IgG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IgG抗体浓度为500μg/mL,金标抗体浓度为100μg/mL的条件下图像信号在IgG浓度为0.2–3.2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73 3。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检测装置,并且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非特异性。  相似文献   
25.
极濒危植物中华水韭休宁居群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超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对极濒危蕨类植物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现存于安徽休宁的5个亚居群的等位酶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水韭居群每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A=1.7,平均多态位点比率P=55.56%,平均预期杂合度He=0.201。居群中半数的多念位点表现为等位基因的“固定杂合”,5个亚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但都表现出严重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杂合子过昔;其遗传变异主要发生于亚居群内(94.27%),亚居群之间的遗传分化较小(Gsl=0.0573),亚居群间遗传一致度较高(I=0.960—0.999)。我们推断这可能是由于居群构建之初的奠基者效应或者原种群曾经历了较为严重的遗传瓶颈所导致;此外亚居群间便利的基因交流也可能起到了很大作用(Nm=4.5062)。取自休宁居群的75株样品由13个专一多位点基因型(18个位点等位酶基因型)组成,亚居群及个体间高度遗传均质。本文还就中华水韭休宁野生居群濒危的遗传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保育策略。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分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科技论文被国际权威检索工具SCI收录情况,评价ADSCs领域的发展历程及应用前景。方法应用文献计量学和数理统计方法对SCI数据库收录近20余年ADSCs领域科技论文进行统计,并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和UCINET进行结果分析。结果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SCI一共收录ADSCs领域科技论文8 128篇,其中我国发文1 372篇,美国、中国、韩国为核心发文国。期刊分布中载文量大的期刊出版地多为美国、英格兰、荷兰等;共4 239篇获得1 000余项基金的支持;高频被引文献大多来自美国、德国、日本,尤其Zuk PA 2001和2002发表的2篇文献共被引6 791次;ADSCs的研究领域主要停留在基础实验研究层面上;ADSCs治疗疾病常见的有心肌梗死、骨关节炎和糖尿病等。结论 ADSCs具有的增殖、分化、再生、来源广泛等特点,可作为再生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种子细胞,被生命科学界寄予了无限的希望。ADSCs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于2001年后快速发展,发文量成几何倍数增长,随着ADSCs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将会极大地推动再生医学及美容医学向前迈进,越来越多的患者也会因此而受益。  相似文献   
27.
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等位酶分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超薄平板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技术对珍稀涉危植物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 Palmer)72个样品的等位酶遗传变异进行了初步研究。从24种酶筛选,得到了13种酶系统可用于该植物的遗传变异分析,其中7种酶系统在中华水韭的迁地保护区群中检测出16个位点,共27个等位基因,12个位点表现出多态性。遗传多样性初步分析表明:中华水韭具较低的等位酶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为中华水韭的综合保育及居群恢复、重建提供了初步的依据。中华水韭遗传变异的全面研究将在进一步改善等位酶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其它更为灵敏的分子标记方法做深入检测。  相似文献   
28.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对中华水韭(Isoetessinensis)安徽休宁、浙江建德和东方水韭(I.orientalis)浙江松阳三个孑遗居群的迁地保护居群开展了遗传多样性检测与遗传结构分析。7对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在36个迁地保护亚居群的720个样本中共检测到59个等位基因,每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8·43。迁地保护亚居群均维持很高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为0·707。迁地保护亚居群间遗传分化较低,遗传分化系数GST仅为0·070,居群间具有较大基因流(Nm=3·59)。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水韭孢子或孢子体在沿主要水流方向上的长距离传播能力要强于弱水流方向上的短距离传播能力,水流动态对水韭植物的基因流有重要影响。这与UPGMA聚类分析中迁地保护亚居群按邻近位置或水流相通程度优先聚类的结果相一致,水流所带动的强大基因流导致了不同孑遗居群来源的迁地保护亚居群间的遗传混杂。建议在开展水韭植物的迁地保护或回归自然重建时,对具有地方适应分化或者显著性进化的水韭植物居群应相互隔离而不宜配置在一起,以避免远交衰退的遗传风险。  相似文献   
29.
三位美国科学家(Elizabeth H. Blackburn, Carol W. Greider 和Jack W. Szostak)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获得了200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对染色体有保护作用,而端粒酶能合成端粒,使得端粒的长度和结构得以稳定.研究发现,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与细胞的寿命以及很多疾病发生直接相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实现合理控制端粒的长度和端粒酶活性成为可能,这将有助于攻克医学领域“癌症、特定遗传病和衰老”三个重要领域的难题,有望研究开发出潜在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过氧化氧化还原蛋白2(PRDX2)在乙醇所致的雄性小鼠生殖损害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雄性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及模型组,分别以蒸馏水和乙醇灌胃处理12周,采集血清用于激素水平测定;收集精子,一部分用于精液分析,另一部分用于Q-PCR检测PRDX2、BCL-2、BAX、Caspase3的m 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RDX2、BCL-2、BAX、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3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鉴定PRDX2的表达;统计分析研究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精子活率降低,雌激素水平升高而雄激素水平降低(P0.05);模型组小鼠的PRDX2、BCL-2蛋白及m RNA水平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免疫荧光显示PRDX2可在精子中表达,且模型组小鼠精子的荧光强度明显减低;在BAX及Caspase3 m RNA的表达上,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小鼠的BAX及Cleaved-Caspase3的蛋白表达亦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PRDX2与BCl-2呈正相关、与BAX、Caspase3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醇造成精子PRDX2表达降低,间接诱导精子发生凋亡,影响精子的生成和发育,损害雄性小鼠的生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