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杨啸  赵奎军  王克勤  韩岚岚  杨帅 《昆虫知识》2012,49(5):1321-1326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成虫的触角感器的形态和分布。结果表明,大豆食心虫成虫触角呈线型,感器包括毛型感器、耳型感器、刺型感器、腔锥型感器、栓锥形感器、鳞型感器和Bhm氏鬃毛,共7种。雌雄个体之间触角感器的分布特点基本相同,但是种类、数量有差异,存在性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22.
东北地区草地螟1999年大发生的虫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草地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对其虫源地及迁飞路线尚缺乏全面的认识。本文分析了1999年各地草地螟主要迁入峰期的天气学背景,并对风场的时空分布及草地螟迁飞轨迹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999年东北地区大发生的草地螟只有少部分来自以往认为的“主要发生基地”,其主要虫源来自蒙古共和国东部及中蒙边境地区;草地螟盛发期东北地区气旋性天气系统对草地螟的迁入和扩散有密切的关系,据此提出可将“东北低压”、“东北低涡”的发生、发展趋势与虫源地的情况结合起来作为监测草地螟迁入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23.
昆虫几丁质酶基因的分子特性概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樊东  赵奎军  张杰 《昆虫知识》2005,42(4):364-369
昆虫几丁质酶是分解昆虫体壁和中肠围食膜几丁质的重要酶类。已从烟草天蛾、家蚕等多种昆虫中分离到几丁质酶的cDNA和DNA序列。昆虫几丁质酶基因有着相似的分子特性,这些特性可为构建杀虫工程菌及转几丁质酶基因植物奠定基础。作者结合自己在该领域的工作,着重就昆虫几丁质酶基因结构特点,基因的拷贝数,基因在体内的时空表达以及异源表达及活性测定等多个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地介绍。  相似文献   
24.
中国东北地区大豆主要食叶性害虫种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健  赵奎军 《昆虫知识》2010,47(3):576-581
2005~2007年,对大豆食叶性害虫种类开展了系统调查。共发现5目、15科、29种害虫。大豆蚜Aphisglycines Matsumura、茄无网长管蚜Acythosiphon solani(Kaltenbach)、豆黄蓟马Thrips nigropilosus Uzel、二条叶甲成虫Monolepta nigrobilineata(Motsch.)、双斑萤叶甲成虫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大造桥虫Ascotis selenaria Schiffermüller et Denis幼虫及豆卜馍夜蛾Bomolocha tristalis Lederer幼虫为主要食叶性害虫。其中,大豆蚜、茄无网长管蚜田间发生较早,6月上旬已有发生;大造桥虫幼虫、豆卜馍夜蛾幼虫发生较晚,6月下旬后田间始见发生。豆黄蓟马成虫危害期为6月上旬至9月上旬,若虫危害期为6月中旬至8月下旬。二条叶甲成虫的危害期为6月上旬至9月下旬,双斑萤叶甲成虫发生期为7月上旬至9月上旬。  相似文献   
25.
【目的】确定卵孢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菌株NEAU30503对八字地老虎Xestia c-nigrum(Linnaeus)和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的杀虫活性。【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NEAU30503对地老虎低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土壤处理法测定对高龄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NEAU30503对5日龄八字地老虎幼虫第15天毒力回归方程为y=0.6568x-0.1636(r=0.9846),其LC_(50)、LC_(80)分别为7.28×10~7孢子/m L、139.14×10~7孢子/m L;对5龄八字地老虎幼虫毒力回归方程为y=1.0929x-3.2893(r=0.9801),其LC_(50)、LC_(80)分别为3.85×10~7孢子/L、22.65×10~7孢子/L。未死幼虫化蛹后仍有部分蛹死于白僵菌感染,并能明显降低成虫羽化率。白僵菌与Bt、茶皂素、以及亚致死剂量的高效氯氢菊酯和阿维菌素混用能明显提高其杀虫活性和杀虫速度。【结论】NEAU30503对地老虎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土壤处理防治高龄幼虫效果好,喷雾处理防治低龄幼虫加入少量的高效氯氢菊酯或茶皂素效果明显。本研究为开展白僵菌田间防治地老虎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目的】大豆蚜Aphis glycines(Matsumura)是危害我国大豆产量的重要刺吸式害虫,茄无网蚜Acyrthosiphon solani(Kaltenbach)是近年来在大豆田发生逐渐呈上升趋势的刺吸式害虫,蚜虫的发生动态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本试验调查了马铃薯-大豆、玉米-大豆邻作种植模式对大豆田刺吸式害虫及其他主要害虫的种群动态的影响,为精准使用农药防控蚜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研究大豆田刺吸式害虫以及天敌的种群动态,在哈尔滨香坊农场进行马铃薯-大豆、大豆-玉米邻作的种植模式,对其大豆田中大豆蚜、茄无网蚜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及天敌动态发生数量进行调查。【结果】2014年与2015年玉米-大豆、马铃薯-大豆种植模式的大豆田中的大豆蚜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田,2014年玉米-大豆差异更显著,2015年马铃薯-大豆差异性显著。2014年与2015年玉米-大豆、马铃薯-大豆邻作种植模式的大豆田中的茄无网蚜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田。而2014年8月温度低于2015年虫量相对高于2015年,虫量高时天敌总群动态也相对较高,达到调控作用。【结论】玉米-大豆、马铃薯-大豆邻作种植模式能够起到减少大豆蚜和茄无网蚜的为害的作用,并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27.
周晓群  高艳玲  赵奎军  樊东 《昆虫学报》2014,57(9):1008-1017
【目的】本研究旨在从苜蓿夜蛾Heliothis viriplaca中肠克隆出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 SP)基因的cDNA序列,测定原核表达后的蛋白经纯化及复性后的活性。【方法】运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方法(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克隆苜蓿夜蛾幼虫中肠丝氨酸蛋白酶cDNA全序列,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系统进行表达。重组蛋白经纯化后,利用梯度透析法进行复性,以BApNA为底物,进行活性测定。【结果】克隆获得的苜蓿夜蛾中肠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命名为HvSP(GenBank登录号:JX866720),该基因全长880 bp,开放阅读框长762 bp,编码254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和pI值分别为26.9 kDa和9.49。由HvSP推导的氨基酸与鳞翅目昆虫SP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在52%~95%之间,其中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SP(GenBank登录号:CAA72962)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达95%。成功构建重组载体pET21b-HvSP进行原核表达,Western-blot鉴定确定为目的蛋白。蛋白可溶性分析发现重组蛋白为包涵体。在Glycine-NaOH缓冲液中,当pH为10.0时,复性的重组蛋白活性达到最高,为35.74 U/mL。【结论】本研究在苜蓿夜蛾体内获得了一个新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且原核表达后的重组蛋白经过变性、纯化及复性后具有活性。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丝氨酸蛋白酶在鳞翅目昆虫体内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转基因作物商业化进程的加快,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主要就转基因作物生态安全性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综述,并提出我国现阶段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9.
草地螟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暴发性害虫,某些年份春季越冬代成虫的来源无法应用传统理论来解释.分析了1997~2007年草地螟历次迁入峰的虫源地,结果表明:华北地区草地螟"发生基地"的种群虽可迁入东北构成当地大发生虫源之一,但并非主要虫源.多数年份天气系统不利于华北地区的草地螟向东北进行远距离迁飞.最近一次暴发周期中(1996~2007年),东北地区草地螟种群主要来自当地及境外越冬区.全球变暖使二代幼虫发生频率明显增加是越冬虫茧在这一地区大量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30.
大豆田中大豆蚜天敌昆虫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明确大豆田中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天敌昆虫的群落结构特点,采用系统调查法对大豆蚜天敌的种类及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豆蚜天敌昆虫主要有5目11科19种,另外还有一些捕食性蜘蛛。主要优势种为小花蝽Orius minutus、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以及蚜小蜂Aphelinus sp.和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捕食性蜘蛛其中小花蝽的相对丰盛度达到0.26以上。小花蝽和龟纹瓢虫发生较早,是大豆蚜发生初期的主要控制因素。物种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物种数和个体数整体趋势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在7、8月达最大;而优势集中性和优势度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群落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