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蒙药材阿给(小白蒿)基因组DNA的提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获得能用于蒙药材阿给(小白蒿)RAPD分析及其他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高质量DNA,选用经典的CTAB法、改进的CTAB法和高盐低pH法提取DNA,研究和改进几种DNA提取法。由于蒙药材含有大量的多糖和酚类物质,改进法对样品进行了预处理:先将样品与PVP和VitC共研碎,再用Tfis—HC1缓冲液洗涤样品,离心的沉淀用于进行下一步操作。通过电泳、紫外吸收A260nm/A280nm和PCR扩增检测所得DNA的产量和质量。结果表明,改进的CTAB法和高盐低pH法都能获得高质量的DNA进行PCR扩增,其中以改进的CTAB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2.
阿拉善荒漠啮齿动物集合群落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当生态学家探求在破碎化的栖息地中,群落物种的共存机制、多样性、局域尺度的性质和过程被放到更广阔的时空框架内时,就出现了"集合群落"这一概念。Leibold提出了集合群落概念,他们将一个集合群落定义为局域群落集,这些群落由各个潜在的相互作用的物种的扩散连接在一起。集合群落理论描述了那些发生在集合群落尺度上的过程,并且提出思考关于物种相互作用的新方法。集合群落概念为群落生态学提供了一个新的革命性的范式,集合群落研究的最基本问题是同一系统中多物种共存的机理、多样性的形成原因与维持机制。该范式强调区域范围内群落中的综合变异,强调环境特证和栖息地之间通过扩散调节的生物相互作用和空间变化。Leibold等提出了解释集合群落结果理论上的4个生态范式,即(1)中性理论;(2)斑块动态理论;(3)物种分配理论;(4)集团效应理论。之后有大量有关检验这4种生态理论的研究,但是有关陆地脊椎动物系统的集合群落的研究较少。2010—2012年,通过在内蒙古阿拉善荒漠景观中的8个固定样地中,对啮齿动物、栖息地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利用冗余分析和偏冗余分析,评估环境特征和空间特征对物种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特征独自解释72.8%的啮齿动物物种组成变化,空间特征独自解释33.8%的物种组成变化,环境特征和空间特征共同解释86.5%的啮齿动物物种组成变化,结果显著(P=0.032);去除环境特征之后,空间特征解释13.7%的变化(P=0.246),结果不显著;去除空间特征之后,栖息地变化解释52.7%的变化(P=0.016);环境特征和空间特征的交互作用解释20.1%的物种组成的变化,该区域啮齿动物群落构成集合群落,物种共存中环境特征起着主导作用,由物种分配理论解释该集合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23.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主要在俄罗斯远东和中国东北繁殖, 在中国主要有两个越冬群体(长江越冬群体, 迁徙距离约2,600 km; 渤海湾越冬群体, 迁徙距离约1,500 km)。本文基于2016-2018年的卫星追踪数据(N = 14), 分析了渤海湾越冬群体幼鸟春季和秋季的迁徙策略和利用风的方式, 总结了850 mb压力下风速和风向对日迁徙飞行速度的影响。该群体春秋两季迁徙距离相似, 但春季的顺风条件(2.2 ± 6.3 m/s)显著优于秋季的逆风条件(-2.4 ± 4.1 m/s, P < 0.05), 这使得春季迁徙飞行速度(280.4 ± 62.0 km/d)显著快于秋季(185.5 ± 72.0 km/d, P < 0.05), 春季迁徙飞行时间(5.9 ± 2.5 d)显著短于秋季(10.3 ± 6.5 d, P < 0.05); 同时, 春季停歇时间(5.4 ± 9.7 d)短于秋季(17.8 ± 18.2 d, P = 0.05)。基于以上原因, 东方白鹳春季迁徙持续时间(11.2 ± 8.7 d)显著短于秋季(28.0 ± 21.2 d, P < 0.05)。渤海湾越冬群体幼鸟迁徙时, 春季利用顺风更快到达度夏地, 秋季逆风迁徙, 迁徙飞行速度慢, 迁徙飞行时间和停歇时间长。因此, 东方白鹳迁徙时虽然主要利用上升热气流翱翔, 但顺风也是其成功迁徙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蒙药绍沙-7味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蒙药绍沙-7味丸低、中、高剂量组以及阳性药对照组,每组10只;蒙药绍沙-7味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0.4 g/kg、0.8 g/kg、1.6 g/kg蒙药绍沙-7味丸,阳性药对照组灌胃0.3 g/kg复方丹参片,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2 ml/100 g蒸馏水,均连续灌胃15 d,1次/日;15 d后,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开胸结扎冠状动脉30 min后,解开结扎线行再灌注120 min后关闭胸腔处理;6组大鼠术后行心电图检查后处死大鼠取心脏行HE染色、TTC染色,观察梗死面积及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cTnI、CK-MB、 LDH、MDA、SOD、GSH-PX及TNF-α、IL-18、IL-6、IL-1β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NF-кB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增大,同时血清中cTnI、CK-MB、 LDH、MDA、GSH-PX及TNF-α、IL-18、IL-6、IL-1β的含量明显增加(P<0.01),SOD的含量则明显降低(P<0.01),心脏组织中的NF-кB水平增加;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相较,蒙药绍沙-7味丸改善大鼠心律失常现象及病理变化,减少梗死面积;血清中cTnI、CK-MB、 LDH、MDA、GSH-PX及TNF-α、IL-18、IL-6、IL-1β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SOD的含量明显增加(P<0.01),心脏组织中的NF-кB水平降低。结论: 蒙药绍沙-7味丸可有效缓解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与氧化应激和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25.
内蒙古乌审旗有机碳库变化及其增汇调控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区面积占陆地总面的积30%—40%,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乌审旗陆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区域1977—2012年间半灌木及草本植被、草甸与沼泽、盐生植被等几种主要植被和土壤有机碳密度进行调查,在InVEST碳储与吸收模块支持下,结合5期植被类型图,估算了该旗有机碳储量;并以2012年为基准年,采用8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情景,对其生态系统碳增汇潜力进行估算,并提出适应该旗地域特点的碳增汇调控途径。结果表明:在1977—2012年35 a中,乌审旗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呈"V"型变化,平均碳库为47.38 TgC,1977—1997年为有机碳库储量减少阶段,减少1.68TgC,1997—2012年为有机碳库储量增加阶段,增加0.80 TgC;通过情景分析表明,乌审旗沙地生态系统存在较大的碳增汇潜力,增加森林植被覆盖度、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湿地保育等措施是适宜该地区有效的碳增汇途径。通过该研究,以期为权衡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形成适合该地区的碳增汇调控途径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背景]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可引起动物和人类的呼吸道疾病和败血症等。本实验室前期分离鉴定一株A型Pm HN02菌株。[目的] 通过对HN02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扩充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基因组数据库信息;通过毒力基因鉴定和系统进化树分析,明确该菌株含有的毒力基因和遗传进化关系,为临床预防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单分子实时测序(Single Molecule Real Time Sequencing,SMRT)技术对Pm HN02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Illumina测序校正后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PCR鉴定菌株毒力基因,并构建进化树进行分析。[结果] Pm HN02菌株全基因组大小为2 333 292 bp,GC含量为40.15mol%,预测到的编码基因有2 389个,包含19个rRNA (6个23S rRNA、6个16S rRNA、7个5S rRNA)、62个tRNA基因、5个sRNA;含84个串联重复序列、66个小卫星DNA、2个微卫星DNA、9个基因岛、9个前噬菌体;分别有1 648、2 190和1 917个基因注释在GO、KEGG和COG数据库中,而且大部分富集于Pm的代谢过程;还有85个III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191个表型突变基因、165个毒力因子相关基因。根据分析结果绘制该菌株的全基因组圈图,并将基因组信息提交至NCBI后获得登录号cp037865。PCR鉴定发现该菌株含有fimA、toxA等14个毒力基因,缺失了tadD等毒力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该菌株同北京的Pm3菌株(MH150895.1)进化关系最接近。[结论] 研究完成了A型Pm HN02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学特性鉴定,揭示了其同国内外Pm分离株的进化关系,为预防Pm疾病流行和探索Pm致病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7.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F.prausnitzii)是定植于哺乳动物胃肠道中的共生菌,同时也是健康成人肠道菌群中最丰富的细菌之一。本研究主要对F.prausnitzii与人体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及宿主的消化道疾病如炎症性疾病、结肠癌等疾病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着重讨论了F.prausnitzii作为潜在益生菌在肠道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进而通过使用益生菌或者改变肠道内F.prausnitzii的数量达到预防或治疗肥胖、糖尿病及肠道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8.
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对松山自然保护区山地草甸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 并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Tukey多重比较方法分析了草甸类型的环境因子之间差异的显著性。结合完全连接法和SOM, 将松山自然保护区的山地草甸群落分为7个类型, 其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等特征明显。这7个山地草甸群落主要受海拔高度、坡度、枯枝落叶层厚度和土壤深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 其差异极显著。生态学分析表明SOM是非常有效的植物群落分类方法, 适合于山地草甸植被的 研究。  相似文献   
29.
线虫核糖核蛋白基因内含子与相应编码序列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线虫核糖核蛋白基因内含子序列与相应编码序列采用Smith-Waterman方法做局域比对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发现内含子中部序列确实存在与相应编码序列的相互作用区域.第一内含子的最佳匹配分布在内含子15%~55%的区域内,第二内含子的最佳匹配分布在内含子30%~80%的区域内.对于长内含子,在与外显子序列比对时,最佳匹配分布在内含子5%~20% 区域内,在与整个编码序列比对时,出现了两个峰区,一个位于内含子15%~30%区域内,另一个位于内含子54%~78%区域内.推测第一个峰区与外显子内部序列有关,第二个峰区与外显子-外显子结合区域的序列有关.还发现编码序列上存在多个与内含子序列的相互作用域和一些禁配区域分布.推测这些禁配区域与蛋白质结合区域有关.结论印证了内含子序列与相应编码序列协同进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30.
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和景观意义的锦鸡儿属也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锦鸡儿属的民族生态学研究发现,蒙古族生态文化能准确地反映锦鸡儿属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资源价值:1)除了该属蒙古原名Haragana以外,由蒙古语形容词“Altan(金色的)”和名词“Haragana”组合而成的蒙古名词Altagana也对植物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2)分别由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垫状锦鸡儿、狭叶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建群或优势的草原带或荒漠带的不同灌丛化草场是蒙古族根据地貌特征、草场特征与畜种食性选择季节放牧或分牧的草场.这是建立以划区轮牧为核心的放牧系统单元的文化基础,也是科学依据.3)蒙古族歌颂锦鸡儿属防风固沙功能的民歌反映了蒙古族对生物固沙生态原理的正确认识.这是在草原区或荒漠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真实文化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