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香鼬的栖息地选择、觅食和育幼行为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香鼬(Mustelaaltaica)喜栖于人类居住区附近的高寒草甸草场,主要以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为食,其数量分布与高原鼠兔的密度分布成正相关。在高原鼠兔的繁殖盛期,香鼬主要捕食鼠兔幼体,每只成体平均每天捕获鼠兔6.2只,相当于每100克体重日获取食物重量273.5克,在高原鼠兔的繁殖后期和非繁殖期,每只成体平均每天捕获鼠兔2.75只,相当于每100克体重日获取食物重量296.3克。繁殖期育幼任务全部由雌性成鼬承担,幼鼬从7月初开始地面活动,8月初开始扩散。  相似文献   
22.
大熊猫初生幼仔体重较轻,仅为正常母体体重的千分之一,平均144.9±40.59 g(张志和和魏辅文,2006).初生体重在70 g以下的幼仔,常被称之为超轻体重幼仔,初生体重超轻、身体瘦弱活动无力,产后无叫声或叫声小是其主要特点.对于体重超轻初生幼仔的育幼,目前有1993年对一例初生体重为61 g的幼仔,在产后两周内采用胃导管喂母初乳、之后采取人工与母兽交替哺育的方法养育存活以及2000年对一只58 g幼仔进行全人工育幼存活7 d的报道(钟顺龙和何光昕,1997,侯蓉等,2000).2006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一只雌性大熊猫产下一对双胞胎,其中一仔初生体重仅51 g,经人工辅助哺育存活,该幼仔是圈养条件下育成的初生体重最轻的大熊猫.现将该例的育幼情况报道于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正>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为我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之一,被誉为"国宝"。经过科研人员多年努力,圈养大熊猫"配种难、受孕难、幼仔存活难"等问题已基本被成功解决,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正在快速增加(张和民等,2013)。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四川卧龙、成都和陕西楼观台3个较大的圈养大熊猫种群繁育基地。截至2013年底,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已经达到375只(谢钟,2013)。快速增加的圈养种群,导致现存可供使用  相似文献   
24.
蚂蚁行为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达汉  长有德 《昆虫知识》1999,36(6):370-372
蚂蚁行为包括筑巢、觅食、育幼、共生和组织社会生活等社会性与非社会性行为。从研究层次上可分为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前者研究蚂蚁个体行为特性,后者研究其社会组织特性。蚂蚁行为记载历史悠久,但直到本世纪30年代计算机和数字照像机的相继问世,蚂蚁行为学研究才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其研究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近年来,许多昆虫学和生态学家更加注重蚂蚁行为对环境因子生态反应的研究”’。配合自己的研究工作,作者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蚂蚁行为生态学研究文献资料进行了搜集、整理和总结。现就蚂蚁筑巢、觅食…  相似文献   
25.
育幼行为(parentalcare)狭义地讲,是双亲对出生后的卵及仔的照顾方式,广义地讲是从配对、交媾、筑巢、产卵、育幼直至“子”、“女”独立前的所有护卫行为。动物的育幼形式从无双亲照顾、单亲照顾到双亲共同育幼的广范围变化。它的多样化是受环境条件影响...  相似文献   
26.
爱在卧龙     
汤纯香 《生命世界》2007,(11):40-43
圈养大熊猫被认为是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的"三难"动物。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大熊猫性喜独居,发情后才愿意进行异性间的接触。雌性大熊猫每年只发情一次,且其择偶性极强,非见"白马王子"不抛"绣球"。由于这种天性使然,大熊猫种群的繁衍危机已迫在眉睫,为了挽救国宝,人工繁育己成重要手段。多年的实践证明,大熊猫人工繁育、移地保护是拯救大熊猫的重要战略之一。  相似文献   
27.
青海海北高寒草甸黄嘴朱顶雀亲鸟递食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的黄嘴朱顶雀(Acanthis flavirostris)雌雄亲鸟的育幼行为数据收集于1999-2001年的3个繁殖季节(5-8月)。观察使用了一个闭路电视系统,包括放在鸟巢附近5-10cm处的摄像头和35-40m外的监视器。数据分析表明:亲鸟的递食率无年间变化;雌、雄鸟递食率没有差异;总递食率不随雏鸟日龄和日间不同时段改变,但雌鸟在傍晚以前的递食率低于雄鸟并在傍晚高于雄鸟。在雏鸟6日龄前,雌鸟总递食率低于雄鸟,且二者逐步逼近,然后稳定在同一水平。此种性别差异与雌鸟在递食以外所承担的,为雏鸟保温、遮阳以及清除雏鸟粪便等事务有关。这些结果与单配制鸟类亲本投资理论一致。  相似文献   
28.
提高圈养大熊猫仔兽存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8~2001年,对提高圈养大熊猫仔兽存活率进行研究,采用了母兽育幼、人工辅助育幼、保姆育幼、人工育幼等多种方法,特别是模仿大熊猫母兽的育幼行为和活动以及用人工巢进行人工育幼。人工巢制作简单,操作方便,育幼时的温度、湿度及呼吸的新鲜空气与母兽育幼环境近似,也便于科技人员观察、抚摩,促进幼仔身体活动及护理幼仔。采集母兽的初乳及常乳饲喂;抽取健康母兽的血液制成口服血浆,适量喂仔;用美国产的两种奶粉配制的人工奶,代替母兽常乳收到良好的育幼效果。在本项研究的4年中,将卧龙大熊猫育幼成活率由54.16%平均提高到90.32%,创大熊猫育幼史的最高水平,为大熊猫的迁地保护提供了新的应用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9.
为了解红角鸮(Otus scops)的繁殖状态,2009年5~8月,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直接观察法对红角鸮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观察的4个巢址全部是以柳树为主干的树洞巢,巢内铺垫物较少或无铺垫,巢距地面的平均高度为91.3cm,巢内径平均为13.5cm,巢外径平均为15.0cm,巢深平均32.0cm(n=4)。平均窝卵数为3.75,对其中一窝进行测量,4枚卵平均量度是28.9mm×24.6mm,重量9.5g。雏鸟孵出后,雌性亲鸟承担主要育雏任务,雄性亲鸟日间停歇于离巢不远的树上负责警戒工作,夜间与雌鸟共同哺育雏鸟。小型鼬科动物的捕食可能是干扰红角鸮繁殖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0.
为揭示钝叶榕与其传粉榕小蜂及两种协同进果的非传粉榕小蜂Diaziella yangi和Lipothymus sp.间的化学联系与分配机制,采用顶空动态法提取钝叶榕(Ficus curtipes Corner)雌花期和传粉后的榕果挥发物,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鉴定、分析了挥发物的成分和变化动态。结果表明:从钝叶榕榕果中共鉴定出45种挥发物成分,主要是单萜类和倍半萜类化合物。6-甲基-5-庚烯-2-酮、β-罗勒烯、反-β-金合欢烯、α-金合欢烯、α-派烯、香桧烯、顺-β-罗勒烯、顺-β-香柠檬烯、大香叶烯D和4,8-二甲基-1,3,7-壬三烯可能是构建钝叶榕特异性化学信息的基础。雌花期榕果挥发物释放量明显高于传粉后挥发物的释放量,且两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异质性。这说明榕蜂育幼繁殖系统间存在着化学信息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