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秦巴山区野百合表型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秦巴山区野百合天然居群的表型变异,对该地区17个野百合天然居群花、叶的8个质量性状和2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野百合在秦巴山区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而且大多生长在海拔705~1913 m 的高山;表型性状变异丰富;上部叶片长与纬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柱头宽、上部叶片长与海拔高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下部叶间距与年降水量存在显著正相关,花梗长和上部叶片长与年均温度存在显著负相关;17个野百合天然居群被系统聚类为巴山和秦岭2大组。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野百合遗传育种、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
秦巴山区悬钩子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及花粉形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巴山区有悬钩子属植物40种15变种,隶属于3组15亚组,是我国悬钩子属的一个集中分布区,在该属植物起源和演化中占重要地位。部分类群的花粉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孢粉学分析是该属植物系统分类研究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3.
秦巴山区养蜂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调查结果表明 :(1)中华蜜蜂养殖业已在秦巴山区初具规模 ;(2 )饲养中蜂的方法新旧皆有 ,导致其经济效益相差悬殊 ;(3)中蜂活框饲养比旧法饲养增效 6倍以上。发展当地养蜂业的策略是 :(1)大力开展中蜂活框饲养 ;(2 )实行中蜂科学管理。介绍了切合实际的中蜂活框饲养技术。  相似文献   
24.
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依据,结合样地调查和解析木数据对秦巴山区陕南栎类生长过程及资源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以此估算该地区栎类资源的生长潜力,总结栎类单株生长和资源特点,提出相关经营管理建议。结果表明:(1)天然实生栎类树种(栓皮栎)数量成熟期晚,20年之前生长率最快,可达10%~20%,生长高峰略滞后于胸径和树高生长高峰期。(2)栎类资源年均生长率约为6.89%,其中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分别约为8.67%、3.46%、2.62%。(3)在陕南三地区林分中栎类面积及蓄积所占比例均达50%以上,集中分布在西北部秦岭与巴山交汇处,汉江谷地周围相对较少。(4)龄级结构不合理,中、幼林龄所占比重大,可利用资源量十分有限。(5)栎类资源面积的46%被划分为薪炭林,33%是水源涵养林,21%是用材林,天然林面积和蓄积均明显高于人工林。(6)1986年到2009年间,栎类资源面积、蓄积量增加显著,但整体林分质量较差,林地生产力低。研究认为,秦巴山区陕南栎类资源总体表现为储量丰富,但分布极不均衡,未来的发展利用应首先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林分质量,加强分类经营,开展林地经济。  相似文献   
25.
王耀斌  赵永华  韩磊  奥勇 《生态学杂志》2018,29(7):2373-2381
基于2000—2015年MOD17A3数据及各驱动因素数据,辅以地统计学理论,利用趋势分析、Hurst指数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剖析秦巴山区近16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变化特征,研究气候变化、土壤类型、地形因子、植被类型及人类活动等对植被NPP的影响.结果表明: 秦巴山区植被NPP空间上呈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格局;时间上,近16年呈西北增、东北减的变化特征,在未来呈北部持续性、南部反持续性的发展态势.秦巴山区植被NPP与降雨量和气温呈正相关;暗棕壤、黄壤、紫色土和水稻土4种土壤类型的NPP均值明显高于其他土壤类型;不同植被类型的NPP存在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的差异;NPP的高值主要分布在坡度25°~50°、海拔500~1000 m 以及大于2500 m的区域内;人类活动对NPP具有双重扰动性,表现为正向促进,反向抑制.  相似文献   
26.
秦巴山区悬钩子植物的种质资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秦巴山区有野生悬钩子38种12变种,是我国悬钩子属植物比较集中的分布区之一,对秦巴山区悬钩子种质资源的系统调查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悬钩子类果实中维生素类(尤其是维生素E)和SOD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异常高,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和矿质元素含量不同程度地高于栽培水果,是一种急待开发利用的野生果树。2.黄果悬钩子、粉枝莓、华中悬钩子、弓茎悬钩子、喜阴悬钩子、插田泡、茅莓、山莓和高粱泡等具有直立生长、植株健壮、少刺或无刺、丰产、抗寒耐旱等经济性状,是悬钩子类果树选种和育种的优良种质材料,其中有些种类还可以直接引种栽培。3.悬钩子植物的美化环境和水土保持作用及药用保健价值也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7.
秦巴山区生态农业类型及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省安康地区位于全国最大的一块贫困片秦巴山区,北靠秦岭主脊,南踞大巴山北坡,汉水横贯其中,形成“两山夹一川”的地貌特征。全地区总面积2.3391×104km2,其中耕地和水域面积约各占10%,林地和荒山面积约各占40%。特别是荒山面积平均一人061ha,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丰富。据调查和国土资源资料分析,在山区有30%~40%的农户单家独居,其居住的方圆土地规模一般为200~267ha,多的可达667ha以上,形成一户一条沟,一户一条梁,一户一面坡的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分布格局。在农业生态…  相似文献   
28.
秦巴山区蜜蜂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发生于秦巴山区的蜜蜂物种 5 0种 ,隶属蜜蜂总科之 6科 19属 ;同时介绍了这些物种的发生区域 ,发生期和发生概况。现行研究结果对于揭示、保护、利用当地的蜜蜂资源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9.
植被NPP作为衡量陆地生态系统的关键指标和地表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合理地评价生态系统变化及其可持续性。基于MOD17A3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探讨了2000—2014年秦巴山区NPP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并对影响NPP的自然和人为因子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秦巴山区近15年NPP总量整体呈波动增加趋势,增速0.65TgC a~(-1),单位面积NPP均值为493.09gC m~(-2) a~(-1),呈"西高东低"空间特征,地域差异明显;(2)不同植被类型的NPP总量存在差异,阔叶林和栽培植被是对秦巴山区生态系统最具贡献的植被类型;(3)NPP随高程、坡度均呈阶段性变化特征,其中坡度影响NPP变化的幅度弱于高程,NPP与降雨、气温、实际蒸散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4)自然因子对NPP贡献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依次排序为:实际蒸散量降雨气温高程坡度,且研究区NPP受多种自然因子的交互影响;(5)人为因子对NPP的影响表现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造成NPP总量的损益,可分为还林还草的积极效应及城市发展和人类破坏等的消极效应。  相似文献   
30.
秦巴山区及毗邻地区野生百合的形态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采集于秦巴山区及其毗邻地区的野生百合形态的详细观察,表明不同种类的野生百合在鳞茎、茎干、叶片及花等器官上具有形态多样性。野百合和宜昌百合同种内不同生态型也存在形态多样性。在宜昌百合上首次发现了黄色花的生态类型。此区域内野生百合丰富的形态多样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些种质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