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多浆旱生植物霸王Actin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其他植物Actin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简并性引物,以霸王叶片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出Actin基因片段并克隆到PUCm-T载体.阳性克隆经PCR鉴定后进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长598bp,编码198个氨基酸;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Actin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均在82%以上,与其他肌动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91%以上.  相似文献   
22.
NaCl胁迫下沙芥的渗透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分析了荒漠资源植物沙芥在不同浓度NaCl下的渗透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随外加NaCl浓度从25 mmol·L-1升高至200 mmol·L-1,Na+、Cl-、脯氨酸和总无机离子的含量及其对叶渗透势的贡献不断升高,K+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及其贡献先降低后升高,SO42-和PO43-的含量不断升高但其贡献变化不大;Na+、Cl-和K+对叶渗透势的贡献交替位列前三,可溶性糖位居第四。由上可知,沙芥主要通过积累无机离子特别是Na+和Cl-进行渗透调节以抵御外加NaCl的渗透胁迫。  相似文献   
23.
植物一氧化氮(NO)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一氧化氮(NO)是植物的重要生物活性分子,它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许多过程,如种子萌发、下胚轴伸长、叶扩展、根生长、侧根形成、细胞凋亡以及植物抗逆反应等。大量的证据表明,植物可以通过与动物NO合酶类似的酶产生NO。此外,植物还可通过硝酸还原酶产生NO。NO在植物中的信号传递途径仍不十分清楚,植物有可能采用与动物相类似的机制。由于植物的大多数生长发育现象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和控制,NO与植物激素之间的关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激素起作用可能是植物内源NO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4.
河西走廊不同生态型芦苇对干旱和盐渍胁迫的响应调节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长期稳定的自然变异植物种是研究植物适应逆境机制的理想实验体系。就河西走廊芦苇不同生态型的划分、4种生态型的光合响应调节、抗氧化保护机制、膜流动性修饰机制和渗透调节机制中的响应特征、胁迫诱导的特异表达成分等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25.
研究了田间缓慢干旱胁迫下,抗旱性不同的两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的生长状况、质膜极性脂脂肪酸组成以及质膜关键酶活力的变化。在小麦生长发育的早期,干旱胁迫使其叶片质膜极性脂脂肪酸不饱和度下降、质膜微囊消耗O_2的速率升高、膜蛋白含量降低、H~+-ATPase(EC 3.6.1.35)活力下降、5′-AMPase(EC 3.1.3.5)活力大幅度升高;在小麦发育的后期,随着干旱的持续,小麦叶片质膜的极性脂脂肪酸不饱和度不变或升高、质膜微囊消耗O_2的速率降低、膜蛋白含量与H~+-ATPase活力升高、5′-AMPase活力下降。以上结果表明,小麦在发育的早期阶段对干旱较敏感,其细胞质膜流动性降低、细胞中能荷贮备降低;而在后期,则又表现出对干旱的适应。这些结果将有助于阐明自然干旱条件下植物的抗旱机制。  相似文献   
26.
杨红  王锁民 《西北植物学报》2002,22(5):1136-1143
不同含水量的豌豆种子在饱和水蒸气中保持7d,在此过程中,当含水量低于萌动临界含水量时,限制了子叶中淀粉酶长寿mRNA的转译;含水量达到或超过萌动临界含水量时,子叶中淀粉酶长寿mRNA的转译得以进行,但转译程度因含水量不同而异,正常生长的轴器官是吸收子叶中蛋白质和淀粉水解产物的动力库,子叶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灵敏地调节着蛋白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着蛋白质的动员程度,当环境中供水不足时,发现子叶中还原糖积累很快,非还原糖含量几乎没有变化,因此,认为对淀粉酶活性起灵敏调节作用的主要是还原糖。  相似文献   
27.
一氧化氮(NO)是植物的重要生物活性分子,它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许多过程,如种子萌发、下胚轴伸长、叶扩展、根生长、侧根形成、细胞凋亡以及植物抗逆反应等。大量的证据表明,植物可以通过与动物NO合酶类似的酶产生NO。此外,植物还可通过硝酸还原酶产生NO。NO在植物中的信号传递途径仍不十分清楚,植物有可能采用与动物相类似的机制。由于植物的大多数生长发育现象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和控制,NO与植物激素之间的关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激素起作用可能是植物内源NO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8.
白三叶转基因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牧草基因工程是近年来国内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 ,白三叶作为温带地区优良的豆科牧草 ,是人工草地建植的首选草种 ,也是各类观赏性草坪和绿地的主要组分。但白三叶的生态幅较窄 ,适宜在温暖 (适宜生长温度为 19~ 2 4℃ )湿润、年降雨量 70 0~10 0 0 mm的地区生长 ,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比较严 ,适宜的土壤 p H为 6~ 7,耐酸性和耐盐碱能力都比较差 ,从而限制了其在许多地区的应用。利用转基因手段提高其抗逆性和生态适应性 ,培育抗性强、适应性广的白三叶新品种 ,对我国尤其是北方畜牧业、草坪业和生态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提高其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和生态适应性方面 ,白三叶的转基因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结合国内外白三叶基因工程及生态适应性研究动态 ,系统介绍了白三叶转基因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在对已有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就目前白三叶转基因和生态适应性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9.
不同生境两种生态型芦苇叶片质膜H~ -ATPase的比较(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两相法纯化质膜微囊,研究了分布于西北沙漠地区的两种生态型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水生芦苇和重度盐化草甸芦苇,分别简称为水芦和盐芦)叶片质膜H -ATPase的部分性质。结果显示,与水芦相比,盐芦质膜H -ATPase的ATP水解活性升高,Km值由1.27 mmol/L降至0.30 mmol/L,但Vmax没有显著差异。并且该酶活性对温度的敏感性和pH谱型也发生了变化。以对硝基苯磷酸盐为底物,低浓度时盐芦的质膜H -ATPase水解活性高于水芦,高浓度时则没有差异。Km在水芦和盐芦中分别为3.61 mmol/L和1.92 mmol/L,但Vmax在两种生态型中没有差异。钒酸盐抑制实验表明,两种生态型的质膜H -ATPase磷酸-酶区的催化性质不同。胰酶对质膜H -ATPase活性的活化谱型也存在差异,说明该酶C末端的结构或性质发生了变化。此外,与水芦相比,盐芦质膜H -ATPase的质子泵活性及与水解活性的耦联程度也升高了。以上结果说明,当芦苇从水生环境向盐渍环境过渡时,质膜H -ATPase的催化性质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由酶结构的修饰和不同的同工酶谱引起的。H -ATPase催化性质的变化可能是对盐渍生境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30.
沙化对玛曲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沙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随沙化程度的加剧,玛曲高寒草甸土壤粘粒成分、含水量、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中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土壤细砂粒成分和pH值逐渐增大,土壤粗砂粒、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放线菌数量以及微生物总数量均出现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在发生沙化的高寒草甸土壤中,细菌占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组分,然后依次是放线菌和真菌;细菌百分比在中度沙化的样地土壤中达到最大值,放线菌和真菌百分比在轻度沙化的样地土壤中达到最大值。(3)在玛曲高寒草甸沙化过程中,驱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的主导因子是土壤孔隙度和含水量;驱使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导因子,在沙化初期是土壤含水量、颗粒组成、动植物和pH,在沙化发生后是土壤微生物、颗粒组成、含水量及动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