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首次报道了平织蛾属Erotis Meyrick在中国的分布,并描述了2新种:阔平织蛾Erotis expansasp.nov.和点平织蛾Erotis punctalosa sp.nov.。阔平织蛾采自贵州江口,与Erotis phosphoraMeyrick相似,但其雄性外生殖器的爪形突较宽大,后缘中部微凹;颚形突几乎与爪形突等长;抱器背平直。点平织蛾采自广西防城,与阔平织蛾Erotis expansa sp.nov.外形近似,但其雌性第八腹节背板后缘较平直;囊突角状,基部骨化板为不规则三角形,其前缘有微刺。文中给出了该属世界已知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22.
依据从2000年到2002年采自贵州赤水、习水以及梵净山等地的隐织蛾属Cryptolechia Zeller昆虫标本,研究报道了中国贵州的隐织蛾昆虫14种,包括11新种:拟弯带隐织蛾C.proximideflecta sp.nov.,苔隐织蛾C.muscosa sp.nov.,独带隐织蛾C.solifasciaria sp.nov.,棒隐织蛾C.spinifera sp.nov.,齿隐织蛾C.denticulata sp.nov.,叉隐织蛾C.furcellata sp.nov.,阔隐织蛾C.latifascia sp.nov.,尖隐织蛾C.acutiuscula sp.nov.,束隐织蛾C.fasciculifera sp.nov.,钩隐织蛾C.hamatilis sp.nov.和凹隐织蛾C.concaviuscula sp.nov.。首次报道了葛氏隐织蛾C.gei Wang的雌性个体。文中提供了新种的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23.
中国狭水螟属分类研究(鳞翅目,草螟科,水螟亚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中国狭水螟属Eristena Warren。共记述5种,包括2新种和中国1新纪录种:月斑狭水螟E.lunularis sp.nov,弯缘狭水螟E.medexpansa sp.nov,小狭水螟E.pumila Yoshiyasu(中国新纪录),叉纹狭水螟Eristena bifurcalis(Pryer)和微狭水螟Eristena minutale(Caradja)。编制了中国狭水螟属的分种检索表,并提供了新种成虫照片和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南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24.
首次报道了侧织蛾属Pleurota Hübner在中国的分布,并记述一新种齿侧织蛾Pleurota dentata Wang et Li,该种采自新疆,与Pleurota rostrella Hübner相似,但可通过雄性外生殖器与之区别:新种阳茎基环基部向前缘明显渐窄,端部不膨大;阳茎基部和端部略宽于中部,基部1/3处弯,中部一侧具齿。同时报道了二中国新记录种:钝侧织蛾Pleurota obtusella Robel,分布于新疆和俄罗斯;考侧织蛾Pleurota kostjuki Lvovsky,分布于新疆和俄罗斯。文中提供了雌雄外生殖器特征图,给出了中国已知种的检索表。研究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25.
黑带野螟属全世界已知4种,在中国都有分布,其中2种也分布在锡金和印度.记述了采自湖北和四川的1新种,凹缘黑带野螟Parbattia excavata Zhang,Li et Wang,sp.nov.(图1~3),新种与阿里黑带野螟Parbattia arisanaMunroe et Mutuura相似,其主要区别如下:新种体棕褐色,抱器瓣腹缘末端凹刻宽而深,抱器内突延伸到凹刻处的突起强烈骨化,长而弯;阿里黑带野螟体色大部分黑褐色,抱器瓣腹缘末端凹刻窄而浅,抱器内突延伸到凹刻处的突起中等骨化,短而直.本文还首次报道了中国新纪录种锯齿黑带野螟Parbattia serrata Munroe et Mutuura的雌性个体.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昆虫标本室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26.
报道了锦织蛾属Promalactis一新种和一中国新记录种。二带锦织蛾P. bifasciaria新种采自陕西宁陕县。该种与朴锦织蛾P. parki Lvovsky相近,但前翅有两条褐色横带,雄性外生殖器抱器腹端部圆形膨大,末端具强刺等可与后者相区别。五台锦织蛾P. odaiensis Park新记录种分布于中国黑龙江省和韩国。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27.
王淑霞 《昆虫学报》2002,45(Z1):61-63
 首次报道了潜织蛾属Locheutis Meyrick 在中国的分布,并 记述了一新种:天目潜织蛾Ltianmushana sp.nov.,采自浙江省天目山。该新种与 L empolaea Meyrick相似,但可通过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区别:该种抱器瓣端部不膨大, 具稀疏刚毛;阳茎端基环端部有一堆短刺;阳茎约为抱器瓣的1.5倍长,端部具微刺和疣突 。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28.
为了探究牙髓细胞(dental pulp cells,DPCs)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共培养系统在异位体内牙髓再生中的应用,我们将制作的牙根段组织切片,随机分为了4组(每组4例):DPCs组、BMMSCs组、水凝胶支架空白组、共培养组,其中共培养组中BMMSCs和DPCS的比例为1:1,共培养一周半后装配成多形状的水凝胶支架至根管。在裸鼠背部移植6周后,我们对共培养后两种细胞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进行了观察和评价,并对体系中细胞的比例和培养时间进行了评估。我们发现,共培养组能够再生并与正常骨髓组织结构相似,DPC组、BMSCs组的单个组再生组织较少,与正常牙髓组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皮下异位实验表明,共培养组织可以作为种子细胞组织用于再生牙髓组织工程中。我们的研究为共培养系统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了实验依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29.
本文报道中国1新记录属——陆织蛾属LuquetiaLeraut,包括1新种和1中国新记录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学系。1.大斑陆织蛾Luquetialargimacularis,新种(图1)正模♂,陕西凤县[33.9°N,106.5°E],海拔1600m,1998-Ⅶ-13,李后魂采,外生殖器玻片号W95059。该种与分布于俄罗斯的LuquetiaabchasielaLvovsky相似,但前者雄性外生殖器的尾突不发达,抱器腹端突末端尖而弯及阳茎端基环后缘中央凹入等特征可与后者相区别。2.叶陆织蛾Luquetialobela(DenisandSchifermuler,1775),中国新记录(图2,3)分布:宁夏(六盘山),俄罗斯(远东),欧洲。  相似文献   
30.
1975—1982年曾先后调查浙江省各江、河水域鱼类寄生粘孢子虫,获得科学上新种多种,本文报道其中四极虫科 chloromyxidae四极虫属 Chlormyxum 一新种,两极虫科Myxidiidae两极虫属 Myxidium二新种。量度以微米为单位。模式标本保存于杭州大学生物系动物教研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