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克隆植物矮嵩草在刈割条件下的等级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刈割处理下高寒矮嵩草草甸建群种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构件等级中基株、分株和分蘖3个层次构件单元的数量、生物量及其变异系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矮嵩草株丛刈割部分和未刈割部分被测性状在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以及作构件等级间变异系数的大小均为分蘖层次〉分株层次〉基株层次。刈割后相同时期内,分蘖层次对相同处理的反应发叶生得最快,基株则最为迟缓。这说明在刈割后的相同时期内,构件等级中较外层次(分蘖层次)会发生更大的表型变异.对相同强度的刈割扰动发生反应也最快。由此证实矮嵩草在刈割条件下也同样会发生等级性反应。  相似文献   
22.
子午岭马栏林区主要森林群落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构成群落稳定性指标体系的10项相关指标,采用Godron稳定性测定方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Shan-non-Weiner物种多样性指数研究了子午岭马栏林区主要森林群落的稳定性状况及其与环境和群落生态特征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群落物种的总体多样性是白桦林>天然油松林>辽东栎林;而群落稳定性则表现为辽东栎林>天然油松林>白桦林;(2)各群落中影响主成分的主要因素均包含物种多样性因子和生活史阶段因子。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虽然是群落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子,但由于存在其它因子的相互作用,不能单纯以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判断某具体群落的稳定性,必须在此基础上结合群落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才能比较真实地评价群落的稳定性状态。  相似文献   
23.
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混交林径级结构与竞争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仁燕  王孝安  黄敏毅  涂云博  汪超 《生态学报》2007,27(11):4919-4924
混交林的径级结构和竞争关系的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群落的动态变化趋势。探讨了太白山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混交林的径级结构和竞争关系,并对该区域森林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①在混交林内,太白红杉幼苗数量较少,更新差,种群径级结构呈衰退型;而巴山冷杉(Abiesfargesii)幼苗数量较多,更新良好,种群径级结构为增长型。②太白红杉种内竞争强度大于种间竞争强度,巴山冷杉种内竞争强度小于种间竞争强度。在混交区域,巴山冷杉处于群落的优势地位,而太白红杉处于劣势地位,应加强对太白红杉的保护,合理抚育管理太白红杉幼苗。  相似文献   
24.
安西荒漠植被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数量分类(TWINSPAN)和排序(DCA)方法分析了安西砾石戈壁荒漠植被,并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了群落和环境因素的关系方程。结果表明,该区砾石戈壁荒漠植被可分为6个主要群落类型。这些群落类型与土壤总含盐量、氯化物含量、硫酸盐含量及年降水量有密切的关系。群落按低盐到高盐和干旱到极旱的环境梯度分布。60个样地在DCA排序第一轴的位置(X_1)与土壤含盐量(S)、氯化物含量(Cl)、硫酸盐含量(SO)显著相关,而第二轴的位置(X_2)与年降水量(R)有密切的关系,其关系式为:1/X_1=2.1992 0.0225/S-0.0188/Cl-0.0567/SO(R=0.797,P<0.01);X_2=-82.8561 117.9219logR(R=0.817,P<0.01)。  相似文献   
25.
黄土高原子午岭不同森林群落叶功能性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5种主要森林群落中重要值>0.1的物种叶功能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叶干物质含量(LDMC)与比叶面积(SLA)呈负相关;SLA与叶厚度(LT)呈负相关,但与叶氮含量(LNC)和叶磷含量(LPC)呈正相关;LT与LNC、LPC和叶钾含量(LKC)呈负相关;LNC、LPC和LKC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2)坡位是影响叶大小(LS)、LT、LNC和LKC的主要地形因子,海拔对LPC和SLA的影响最大,而坡向则是影响LDMC的主要因子。因此,叶功能性状之间所呈现的特征及其对立地条件的适应都表现出了植物的生态策略。3)各群落间的乔木层叶功能性状均有显著差异,灌木层的叶功能性状无显著差异,而草本层除了LDMC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叶功能性状均有显著差异,说明群落的叶功能性状的大小取决于群落内物种的叶功能性状及其重要值。  相似文献   
26.
黄土高原柴松群落优势乔木树种的竞争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Voronoi图确定竞争单元的方法,从树木胸径和冠幅角度对黄土高原柴松(Pinus tabulaefirmisf.shekanensis)群落的优势乔木树种——柴松和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柴松种群受到强烈的种间树冠竞争和种内的胸径竞争,在胸径10cm时受到来自种内种间的竞争压力最大,其结果对柴松的生长有显著影响;2)辽东栎种群在胸径5cm时受到更多来自种间林冠的竞争,当胸径为5~10cm时种内冠幅间的竞争强度超过种间,种间冠幅竞争强度与辽东栎的林木生长无显著相关,说明柴松不能对辽东栎产生强烈持续的树冠竞争;3)柴松、辽东栎种群竞争强度均随着对象木径阶的增大而减小,竞争强度(CI)与对象木胸径大小(D)服从幂函数(CI=ADB)关系。  相似文献   
27.
根据森林循环理论, 森林群落的动态是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镶嵌系统。通过调查太白山亚高山针叶林带太白红杉 (Larix chinensis) 林的结构, 确定出4种斑块阶段 (林窗阶段、建立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研究了森林斑块动态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 并测定分析了不同斑块类型内光照和温度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 群落内不同斑块类型的比例分别是:林窗阶段40.3%, 建立阶段34.0%, 成熟阶段17.2%, 退化阶段8.5%。2) 不同斑块类型内, 环境因子 (光照和温度等) 的日变化差异明显。其中, 在林窗阶段的光照强度和土壤表面温度要比其他3个阶段变化更大。3) 森林循环过程中, 不同高度和不同径级个体的密度存在着明显差异。4) 平均胸径、高度和平均基面积、个体平均体积和立地材积均随着森林的循环而增加。5) 森林循环过程中, 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为波形的。运用自然干扰与斑块动态理论, 解释了太白红杉林循环过程中不同斑块之间生物多样性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28.
太白红杉种内和种间竞争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确定影响对象木 (Objectivetree) 的最佳竞争范围, 利用单木竞争指数的改进模型对太白红杉 (Larixchinensis) 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 并讨论了不同竞争强度下太白红杉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 :随对象木胸径的增大, 由于太白红杉种群自然稀疏过程中密度调节作用, 植株距离增加, 种内竞争强度降低 ;太白红杉主要分布于亚高山地段, 群落内其它物种较少, 个体普遍较小, 结果种间竞争相对较弱, 种内与种间竞争关系顺序为 :太白红杉 太白红杉 >巴山冷杉 (Abiesfargesii) 太白红杉 >牛皮桦 (Betulaplatyphylla) 太白红杉 >其它树种 太白红杉 ;竞争强度和对象木胸径的关系服从幂函数关系 (CI =AD-B), 当太白红杉胸径达到 35cm以上时, 竞争强度几乎没有变化, 所得的预测模型能很好地预测太白红杉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强度 ;不同竞争强度下, 太白红杉主茎各层的分枝角度、总分枝数、当年生枝条长、平均枝长和活枝数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表明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能有效地确定竞争木范围, 较好地反应太白红杉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关系。同时, 太白红杉通过自身形态变化, 提高了对光的截获能力和对不同竞争强度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9.
马衔山林区优势植物种群竞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点—四分法对马衔山林区阴坡半阴坡一定垂直带(2200—2700米)的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把该林区优势植物种群山杨(Populus tremula var.davidian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青杆(Picea wilsonii)在不同群落中的相对优势度作为生态位重叠的计量,以优势植物种群在正常纯林中的优势度作为它的容纳量,应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描述了优势植物种群的竞争结局。1.优势植物种群的竞争是进展演替的主要动因。2.优势植物种群竞争的结局与每个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和初始状态无关,只与种群间的竞争系数(α)和每个种群的容纳量(K)有关。3.优势植物种群间的竞争可作为研究植物群落的数学理论和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0.
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构建了太白红杉的生长模型,模型中主要考虑了植株自身大小(胸径和冠幅比)、竞争状况和立地因子(海拔、坡度和坡向)三类因子的作用。结果发现,太白红杉近2年生长量与植株自身大小、竞争状况和海拔因子有较高的相关性;坡度、坡向与生长量的相关性较小,但其综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太白红杉的生长。所构建的生长模型充分考虑了太白红杉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具有较高的回归优度(r=0.938,P<0.001),能很好地预测其生长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