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预测三化螟蛾的最早出现日,对于冬春期治螟,决定早稻栽培治螟及以后各代螟蛾的发生预测等都有一定意义。如何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成为近年稻螟预测研究的重点之一。笔者自1956年以来就积累的资料和探索的结果加以初步分析,草成此文提供讨论。 一、本地区预测 在同一地区第一代三化螟蛾始见期的预测,除直接以螟虫发育进度作简单推测外,通过积累资料用相关统计法来推断预测,这已为各方所重视。赵善欢等(1956)提出了利用“冬春低温期”推测第一代三化螟蛾始见期的概念,认为广州每年都有一段气温下降较甚的“冬春低温期”,其后有时还会出现短暂的“低温小段”,两者的出现时间在日历上变异颇大,密切地影响第一代螟蛾的发生时期,如“冬春低温期”来临早,结束快,“低温小段”次数少的年份,螟蛾发生也早,相反则迟。广东省农科院(1958)进一步认为“冬春低温期”结束之后,当气温回升到16℃以上,连续经过两旬,第一代螟蛾即在后一旬出现。江西省农科所(1955)亦有类  相似文献   
22.
功能性便秘是近几年比较常见的一种肠道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一些生物源功能活性物质对于治疗便秘有积极的疗效。螺旋藻富含多糖化合物,且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本文分析不同剂量螺旋藻多糖(PSP)对地芬诺酯诱导便秘小鼠的治疗效果,检测各组小鼠的体重、首次排便时间和数量、肠道酶活性,菌群组成以及相关功能基因表达等。结果显示,PSP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六小时内排便数量都显著增加(P0.05),且首次排黑便时间缩短。同时,小鼠的体重增长没有受到显著影响。PSP治疗后,便秘小鼠肠道内木聚糖酶和蛋白酶活性恢复到正常组水平(P0.05)。此外,PSP处理改变了便秘小鼠肠道主要微生物菌群组成,上调了一些有益功能基因的丰度,从而达到缓解便秘的效果。PSP处理上调KO0845(葡萄糖激酶)丰度水平,能维持机体血糖平衡。这些发现表明,PSP饲喂处理可显著改善小鼠肠道微生态,缓解小鼠便秘病症,为解决慢性便秘提供一种有效的食疗方案。  相似文献   
23.
两个时期收集的云南水稻农家品种表型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两个时期(1980年、2007年)收集的来自云南15个州、市有代表性的601份水稻农家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三亚种植鉴定,调查记载了播抽历期、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谷粒长、谷粒宽、长宽比、穗抽出度、剑叶长和剑叶宽等13个农艺性状,并分析了两个不同时期收集群体间的表型和多样性指数差异。研究表明,在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三亚,播抽历期、株高、每穗粒数、谷粒宽、长宽比、穗抽出度等6个性状的表型平均值在两个时期间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而且播抽历期、每穗粒数、长宽比的均值表现为2007年收集的群体(简称G2群体)高于1980年收集的群体(简称G1群体),株高、谷粒宽、穗抽出度的均值表现为G1群体高于G2群体。在两种植地点两个群体的变异系数在两时期间差异均不显著,多样性指数在云南种植地点有显著差异。对两个时期间不同州、市的表型多样性分析发现,在两个种植地点,各州、市在两个时期间的表型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对不同时期收集的籼、粳两亚群间多样性比较表明,两个群体中粳稻亚群的平均多样性指数均高于籼稻亚群;籼稻亚群的平均多样性指数在两个种植地点均是G2群体(1.845/1.867)高于G1群体(1.791/1.830),而粳稻亚群的平均多样性指数则相反。综上所述,近30年来云南水稻农家品种的表型变异在两个时期间无显著差异,但总体表现为播抽历期变长,株高变矮,每穗粒数变多,谷粒长宽比变大,穗抽出度变短等趋势,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也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4.
本研究以不同海拔生态区来源的307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水稻发芽期、芽期、苗期、孕穗开花期等4个生育时期耐冷性的鉴定评价.鉴定结果表明,云南地方稻种的各生育时期耐冷性分级与其分布的生态区海拔高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即云南地方稻种的耐冷性与其来源生态区的海拔高度密切相关,分布在高海拔生态区的地方稻种各...  相似文献   
25.
以中性红为电化学探针,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海棠叶提取产物根皮苷、根皮素与DNA的相互作用.在pH=4.1 的B-R缓冲溶液中,中性红在玻碳电极上产生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随着DNA的加入,NR的氧化还原峰电流ip明显下降,表明NR与DNA结合,溶液中游离的中性红减少.向体系中继续加入根皮苷(素),中性红的氧化还原峰回升,体系中游离的中性红增多.由于药物与中性红在DNA上有共同的结合位点,药物与DNA结合会游离出中性红.吸收光谱法证实了竞争结合的机制.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根皮苷和根皮素与DNA结合的程度有明显差异,根皮素与DNA作用程度明显强于根皮苷.  相似文献   
26.
以204份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水稻发芽期、芽期、幼苗期、孕穗期等耐冷性鉴定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各生育时期耐冷性在籼粳亚种间、各种质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粳稻种质的耐冷性明显强于籼稻种质,但籼稻种质中也存在耐冷性较强的种质。高阳淀稻大红芒、肥东塘稻、木樨球、卫国、兴国、山酒谷、中花8号等粳稻种质和包选21号、红米三担白、寸谷糯、红谷等籼稻种质在水稻各生育时期均表现较强的耐冷性,在水稻耐冷性育种及耐冷基因发掘研究中应加以利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水稻结实率与低温下发芽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死苗率呈显著负相关,即低温下发芽期耐冷性和芽期耐冷性强的水稻种质一般表现为较强的孕穗期耐冷性。认为低温下发芽率和芽期低温处理后的死苗率可以作为孕穗期耐冷性早期鉴定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27.
水稻低温发芽势的遗传及数量性状基因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籼粳交“密阳23/吉冷1号”的F2:3代200个家系作为作图群体,在14℃条件下鉴定萌发7d、11d、14d和17d时低温发芽势,并利用由SSR标记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为基础,对不同萌发阶段的低温发芽势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s)检测,同时进行了低温发芽势与其他耐冷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萌发7d时低温发芽势及其低温反应指数呈现向低发芽势和低的低温反应指数的偏态分布,而萌发11d、14d和17d时低温发芽势及其低温反应指数均呈现接近正态的单峰连续分布。萌发14d时低温发芽势与其他耐冷性的相关性较萌发7d、11d和17d时低温发芽势更为密切,与芽期耐冷性、幼苗期耐冷性、低温下幼苗生长能力和孕穗期耐冷性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位于第2染色体RM29-RM262区间的qLVG2和第7染色体RM336-RM118区间的qLVG7-2、qCIVG7-2在萌发11d、14d和17d时均检测到;位于RM29-RM262区间的qCIVG2在萌发11d和14d时均检测到,并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随着萌发进程而逐渐增加。与低温发芽势相关的qLVG2贡献率从6.9%增加到14.2%,qLVG7-2贡献率从9.9%增加到11.2%,而与发芽势的低温反应指数相关的qCIVG2贡献率从6.3%增加到9.0%,qCIVG7-2贡献率从8.3%增加12.9%。这些QTL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强耐冷亲本吉冷1号,基因作用方式主要为部分显性。  相似文献   
28.
黑节草原胚体的繁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Knudson在1930年用Laelia cattleya杂种兰花种子通过无菌培养,使其萌芽、长成植株以来,兰花组织培养技术有了较快的进展。Morel在1960年通过兰花茎尖培养,获得了原胚体并分化成植株,从而实现了兰花栽培的工厂化和商品化Rao1977。胡忠等在1979年用黑节草(Dendrobium candidum Wall.ex Lindl.)种子通过组织培养,获得了原胚体并分化成小苗;但小苗的栽培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液体旋转培养,使由种子产生的原胚体连续繁殖。试图以培养的原胚体的有用成分代替黑节草制成的商品“西枫斗”。  相似文献   
29.
抗冻蛋白与植物低温胁迫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植物抗冻蛋白是从许多抗冻植物中分离的、参与植物抵御冻害反应的一类新型蛋白.这类抗冻蛋白具有多个亲水性缚冰域,能直接作用于冰晶,阻止冰晶在细胞间隙形成和再结晶.一些植物抗冻蛋白与致病相关蛋白有序列同源性,具有抗冻和抗病双重活性.植物抗冻蛋白的表达和积累,既受控于发育及转录因子调节,又受到低温、短日照、脱水及乙烯等因素的影响.异源超表达抗冻蛋白基因能赋予敏感宿主植物抗冻能力.文中论述了有关植物抗冻蛋白特性和鉴定,抗冻机制和表达调控,以及遗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0.
调查了广西沿海地区的北海、防城港、钦州3市8县(区)1975-2010年耕地面积、干旱受灾面积和咸酸田面积的动态变化以及抗旱、耐盐作物种类和分布;收集了一批水稻、木薯及芋头的地方种质资源,并对其进行了抗旱性和耐盐性的鉴定评价。本研究对广西沿海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对抗旱、耐盐性研究及育种利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