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石刁柏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精氨酸脱羧酶(ADC)活性变化趋势与内源腐胺的含量变化相同,多胺氧化酶(PAO)活性变化幅度较小.外源腐胺对ADC活性的影响与不作外源腐胺处理的差异不显著性,但促进体细胞胚发生前期的PAO活性,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受外源腐胺的影响很小,两者的活性变化与PAO活性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22.
在实验室内研究了温度(T=3、8、14、20℃和22℃)、盐度(S=5、10、15、20和25)和体长(0.80、1.23、1.51、1.84mm和2.38mm)对西藏拟潘排氨率(NR)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西藏拟潘幼溢排氨率随温度(r)的升高而升高,其回归方程为NR=0.0359Ln(T)-0.0185(n=5,r=0.9881,P〈0.05),数值范围为0.022~0.092mg/(g·h)。在盐度(S)试验中,西藏拟潘幼潘排氨率有同样的趋势,回归方程为NR=0.0535e^0.0213s(n=5,r=0.9884),其数值范围为0.061—0.092mg/(g·h)。而体长试验中,西藏拟潘排氨率随体长(L)的增加而降低,回归方程为NR=0.0568L^-1.4154(n=5,r=0.9938,P〈0.05),数值范围为0.017—0.083mg/(g·h)。  相似文献   
23.
我国环境功能评价与区划方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地区间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悬殊,主体发展功能和环境功能定位各不相同。从环境功能的角度出发,统筹考虑各环境要素,建立基于环境功能区划的环境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采用RS与GIS技术的空间评价方法,构建了基于环境功能评价和主导因素法的环境功能区划技术体系,在对全国自然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充分衔接现有的相关区划与规划,明确全国环境功能区划方案。国土面积的53.2%划为自然生态保留区和生态功能保育区,为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生态安全保障;国土面积的46.8%划为食物环境安全保障区、聚居环境维护区和资源开发环境引导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城镇化和工业化开发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的主要集中地区,重点维护人群健康。环境功能区划是改变环境保护目标制定和考核中"一刀切"现象的基础性研究,实行环境分区管理和分类指导,促进实现环境保护管理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24.
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是空气污染物中的主要成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肠道。研究证实颗粒物进入肠道能够增加肠上皮的通透性,降低肠道免疫屏障功能,也可被代谢为有毒产物进一步引起肠道损伤。颗粒物还能够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目前认为微生物群和机体多个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颗粒物引发的肠道炎症反应影响全身多系统的健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空气颗粒物造成的肠道微生物群改变、肠道损伤及其引起的肠道免疫应答反应的研究进展,阐明空气颗粒物进入肠道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为治理空气污染进而改善人群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醉鱼草果实水部位化学成分及其神经保护作用,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醉鱼草果实水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结合现代光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密蒙花苷C(1)、异毛蕊花糖苷(2)、毛蕊花糖苷(3)、4′-hydroxyphenyl ethyl vanillate(4)、6-O-香草酰筋骨草苷(5)、syringa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6)、刺五加苷B(7)、松柏苷(8)、醉鱼草皂苷Ⅳb(9)、6-O-(3"-O-p-coumaroyl-α-L-rhamnopyranosyl)catalpol(10),其中化合物4、6、7、8、10为首次从醉鱼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为首次从醉鱼草果实中分离得到;利用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模型对化合物1、5、6、7的神经保护作用进行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四个化合物均能使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6.
表观遗传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细菌耐药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有可能使人类重回前抗生素时代。细菌的耐药机理多样,深入研究细菌的耐药性形成机理有助于开发控制耐药细菌感染的新措施。表观遗传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细胞代谢、信号转导、蛋白质降解、调控DNA复制、应激反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细菌耐药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总结了DNA甲基化、调控型RNAs等表观遗传因素和磷酸化、琥珀酰基化等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因素在细菌耐药性中的调控作用,以期为抗生素靶标选择和抗生素开发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7.
杨礼传 《四川动物》1989,8(3):29-29
黑翅拟毛萤叶甲Doryidomorpha nigripennis属叶甲科Chrysomelidae。据调查该虫分布于四川省理县、黑水县、松潘县等地。1987年毛尔盖林业局阿基坝苗圃60多万株5年生云杉幼苗被该虫毁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万多元。1985年以来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主要生物学特性黑翅拟毛萤叶甲在松潘县毛尔盖林业局地区一年发生一代,跨两个年头,以幼虫在土内越冬。第二年5月中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6月中旬开始化蛹,8月下旬羽化为成虫。成由于7月中旬开始产卵,7月下旬出现下一代幼虫,幼虫于10月中旬开始越冬。幼虫期长达10个月以上,都在苗圃…  相似文献   
28.
尽管gene flow源于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但已成为环境生物安全文献中常见的科学术语。花粉介导的gene flow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对物种和群体的进化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随着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种植,转基因随gene flow发生逃逸及其可能带来的潜在生态进化影响已经成为环境生物安全评价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备受全球广泛关注,gene flow这个术语在我国也被频繁引用。但是, gene flow的中文术语在我国各种文献资料中存在着十多种翻译版本,这些不同的翻译版本形式不同且内容略有差异,容易给环境生物安全问题的理解和研究造成不必要的混乱。本文对gene flow的概念及其内涵进行了回顾,并对不同形式的gene flow术语在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中使用的历史溯源进行了阐述。笔者建议使用“基因流”作为gene flow在中文应用中的统一术语,这也最接近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等相关著作中gene flow的原意。基于此,对基因流在转基因逃逸及其相关的环境生物安全评价以及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方面的理论和应用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9.
尽管geneflow源于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但已成为环境生物安全文献中常见的科学术语。花粉介导的geneflow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对物种和群体的进化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随着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种植,转基因随geneflow发生逃逸及其可能带来的潜在生态进化影响已经成为环境生物安全评价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备受全球广泛关注,geneflow这个术语在我国也被频繁引用。但是,geneflow的中文术语在我国各种文献资料中存在着十多种翻译版本,这些不同的翻译版本形式不同且内容略有差异,容易给环境生物安全问题的理解和研究造成不必要的混乱。本文对geneflow的概念及其内涵进行了回顾,并对不同形式的geneflow术语在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中使用的历史溯源进行了阐述。笔者建议使用“基因流”作为geneflow在中文应用中的统一术语,这也最接近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等相关著作中geneflow的原意。基于此,对基因流在转基因逃逸及其相关的环境生物安全评价以及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方面的理论和应用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0.
毛咀地星是一种药用蘑菇,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毛咀地星,该研究探讨了毛咀地星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抗菌和抗肿瘤活性,并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对毛咀地星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研究了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毛咀地星乙醇提取物多酚含量为10.53μg·mg~(-1),DPPH和·O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91.35和148.76μg·m L~(-1);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抱杆菌均无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在浓度为1 mg·m L~(-1)时,对燕麦镰刀菌的抑制率为36.11%;乙醇提取物在浓度为200μg·m L~(-1)时,对BG-803、NCI-H502和MDA-MB-231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8.87%、17.71%和41.23%。并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到6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9(11),22-三烯-3β-醇(1)、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D-阿拉伯糖醇(3)、L-谷氨酸(4)、麦芽糖(5)和蔗糖(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