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探究新疆巩乃斯河的生态状况, 团队先后在2018年10月(枯水期)和2019年6月(丰水期)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 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功能摄食类群、生活类型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河段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0种, 隶属3门4纲8目27科, 主要以节肢动物门为主, 其中直突摇蚊亚科(Orthocladiinae spp.)、长跗摇蚊族(Tanytansini sp.)、四节蜉属(Baeits sp.)、亚美蜉属(Ameletus sp.)和Cheilotrichia sp.是优势类群。经过分析发现枯、丰水期巩乃斯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 T检验结果显示: 枯水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生物密度和物种丰富度显著低于丰水期(P<0.05), 两个时期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巩乃斯河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完整, 枯、丰水期均以收集者为主; 在生活类型方面, 枯水期时固着型动物最相对丰度最大为43.20%, 丰水期时蔓生型动物相对丰度最大为57.53%。经过对大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之间进行典范对应分析发现, 水温是影响巩乃斯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成果可为巩乃斯河后续相关研究以及伊犁河水系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及参考。  相似文献   
22.
王璐  杨海军  李玲  南晓飞  张振兴  李昆 《生态学杂志》2017,28(11):3775-3783
长白山森林源头溪流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有约70%的河面被冰覆盖,季节性冻融过程特征明显.为了揭示溪流冻结初期凋落叶分解与底栖动物定殖的关系,在长白山地区1条源头溪流中,利用2种孔径(5和0.3 mm)的尼龙分解袋对色木槭、紫椴、蒙古栎的单一及混合凋落叶进行了为期35 d的分解研究.结果表明: 凋落叶质量损失率在单一树种间差异显著,表现为:色木槭>紫椴>蒙古栎,而在4种混合凋落叶间差异不显著;除紫椴和3树种混合凋落叶外,粗、细分解袋间凋落叶质量损失率差异不显著;凋落叶混合效应仅出现在紫椴-蒙古栎混合的粗分解袋内;定殖在不同凋落叶分解袋内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但撕食者密度在3种凋落叶间差异不显著,撕食者对凋落叶混合效应的响应也不显著.由结果可知,溪流冻结初期微生物是凋落叶的主要分解者,底栖动物的贡献率较低.虽然撕食者密度较低,但撕食者的活动是凋落叶混合效应出现的必要条件.底栖动物对食物和栖息地有一定的选择性,但由于定殖时间较短,凋落叶对撕食者定殖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对源头溪流生态系统的冬季生态过程研究及生态系统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3.
深圳市高速公路边坡和采石场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因此 ,基于高速公路边坡和采石场没有植被生长的基本条件 ,治理难度大 ,迫切需要进一步开展采石场近自然 (接近自然植物群落 )生态修复技术的试验研究。本文系统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深圳市在高速公路边坡、采石场植被恢复过程中 ,所采用的种子喷射、植物袋、植物砌块等主要技术及其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开展高速公路边坡、采石场近自然生态修复技术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菰和菖蒲对重金属的胁迫反应及其富集能力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Cu—Zn—Ph-Cd复合污染条件下,菰和菖蒲的生长状况、生理特性及吸收和富集重金属的能力。结果表明,高浓度污染下菰和菖蒲不能存活;低、中浓度中菖蒲的生长受到抑制,菰各生长指标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表明菰对低、中浓度重金属的耐性强于菖蒲。随着污染浓度的增加,菰和菖蒲叶片叶绿索含量显著降低;菰叶绿素a/b值略有降低,菖蒲叶绿素a/b值显著降低;菰和菖蒲叶片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低浓度时升高,中浓度时降低。菰体内重金属含量为Zn〉Cu〉Pb〉Cd,菖蒲体内的含量为Cu〉Zn〉Pb〉Cd,且二者体内的重金属含量都随着污染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菰和菖蒲对Cd的富集系数较大,地上部分(茎与叶)和地下部分(根与根状茎)均大于1;对Pb的富集系数较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均小于1。菰和菖蒲地下部分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地上部分含量,二者根系对4种重金属都有较强的滞留效应,平均滞留率均大于50%。各处理中菰对重金属的吸收量均高于菖蒲。综合分析菰和菖蒲的生长、生理及富集重金属的能力,菰比菖蒲更适用于低、中浓度重金属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25.
菰和菖蒲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率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菰〔Zizania latifolia(Griseb.)Stapf〕、菖蒲(Acorus calamusL.)及它们的复合体系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菰和菖蒲在供试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二者单独种植体系或等量混合种植体系对富营养化水体均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单独种植的菰和菖蒲及二者的混合种植体系对供试水体中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2.8%、92.7%和94.9%;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5.5%、97.4%和96.6%;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3.9%、94.3%和84.7%;对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83.0%、85.5%和86.7%。单独种植的菖蒲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单独种植的菰和二者的混合种植体系。菰和菖蒲的混合种植体系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与单独种植体系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6.
植物对同种昆虫重复取食做出更有效的响应是植物适应自然界虫害周期性爆发的重要策略。为了研究蒙古沙冬青对其主要害虫灰斑古毒蛾幼虫重复取食响应的代谢基础,本实验采用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了遭受同一年不同代灰斑古毒蛾幼虫取食的蒙古沙冬青叶片和对照组幼苗叶片的代谢差异。结果表明,仅遭受第一代幼虫取食叶片在第二代幼虫期与对照之间代谢物存在较小差异,而仅遭受第二代幼虫取食叶片与遭受两代幼虫取食叶片代谢差异显著,仅遭受第一代与仅遭受第二代幼虫取食的植株相邻分枝叶片差异显著。另外,只有仅遭受第二代幼虫取食组幼苗表现出处理叶片与相邻分枝叶片的显著代谢差异,并且这种代谢差异为总体代谢的变化,而并未表现为特定代谢物含量变化。由此可见,蒙古沙冬青能在代谢水平以很小的代谢变化来保存昆虫取食信息,在遭受同种昆虫取食后,代谢差异被放大,而且这种信息保存在遭受取食叶片中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27.
塔里木板块塔中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的核形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形石包壳特征是分类的重要依据,包壳形态在一定程度取决于其生长环境中的水流能量因素.塔中油田3口井上奥陶统凯迪阶良里塔格组礁滩相所显示的生态指标具有差异性,其中核形石形态学与其产出层位沉积时的能量条件具有很大程度的协同.全包裹型圆形或椭圆形核形石多见于颗粒厌岩和泥粒状灰岩,代表中-高能沉积环境;正常核形石在高能环境出现频率较大;薄皮型核形石多为中等能量的产物;半包裹型核形石多见于灰泥基质的粒泥状灰岩-泥粒状灰岩,指示水流能量偏低的环境,复合型核形石具备半包裹型和全包裹型核形石特征,代表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强、中高等能量相互交替的环境.  相似文献   
28.
新疆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礁滩相非常发育,部分地区泡孔目、隐口目和窗孔目苔虫化石非常丰富,本文首次系统描述了塔里木盆地巴楚-塔中和塔北碳酸盐台地部分取心井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的泡孔目、隐口目和窗孔目苔虫7科11属13种,包括1个新种和6个未定种,分别为Lunaferamita nevadensis Utgaard,L. vesicu-larissp.nov.,L.sp.,Graptodictya meneghinii(Vinassa de Regny),Chazydictya sp.,Rhinidictya nicholsoni Ulrich,Metadictyacf.crassa(Hall),Trigonodictya acuta(Hall),Stictoporella sp.,Chasmatopora spatiosa Ariun-chimeg,Ralfinellasp.,Moyerella sp.,Moorephylloporina sp.。其中,隐口目细枝状的Rhinidictya和网状的Chasmatopora,Moorephylloporina在塔中和巴楚地区横向及纵向地层中分布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29.
天山是横亘中国西北的著名山系之一,将新疆分为南、北两个独立的地理区域,其自身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因其山体海拔高,径向跨度大,纬向延伸长,气候、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各方面的区域差异,这对花粉搬运、传播、保存与沉积产生了显著影响.本文根据对西天山北坡采集的50个表土样品花粉分析,结合野外考察资料,揭示了该区域垂直方向上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对天山表土花粉组合进行了区域对比.研究表明:(1)西天山北坡表土花粉谱可分为5个孢粉组合带,从山麓到山顶分别为山地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亚高山草甸带、垫状植被带.(2)当云杉属花粉含量介于25%-30%时可认为该样品位于云杉林内,森林植被带花粉组合表现为以云杉属(Picea)-蒿属(Artemisia)-藜科(Chenopodiaceae)-伞形科(Apiaceae)为优势,亚高山草甸带和草原带以蒿属-藜科-禾本科(Poaceae)-云杉属-麻黄属(Ephedra)组合为主,山地荒漠带和垫状植被带以藜科-蒿属高含量为特征.云杉属花粉代表性较好,含量与现代植被分布相一致,但受气流影响显著.麻黄属含量和分布同样受气流影响,其含量不能指示该植被在样点周围存在与否.蒿属、藜科呈超代表性,只能指示区域生态意义,而禾本科则由于花粉产量低表现出低代表性.(3)西天山北坡植被带最为复杂,向东则逐渐简化.  相似文献   
30.
弧边招潮蟹(Uca arcuata)是红树林的生态系统工程师, 然而我国对弧边招潮蟹的研究相对薄弱。为了研究弧边招潮蟹的行为习性, 作者于2013年7—9月在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借助望远镜观察了弧边招潮蟹的11种行为。结果表明: 弧边招潮蟹主要栖息于潮沟两侧的林缘生境, 和大多数招潮蟹一样, 弧边招潮蟹的大部分时间(69%)用于觅食(进食+边走边食), 其次是站立(11%), 用于求偶的时间最少(0.23%)。弧边招潮蟹的繁殖期有延长的现象, 观察到的交配时间比以往的研究要短。除记录的11种行为之外, 还观察到弧边招潮蟹的探洞、边走边食边挥舞大螯、“投降”等行为, 表明弧边招潮蟹的行为较复杂。弧边招潮蟹的短距离迁移能力较强, 单次迁移距离可达30 m以上。生境、性别、时间等因素对弧边招潮蟹的行为影响较大, 手性和潮汐的影响较小。污染较严重的生境中弧边招潮蟹用于觅食和洞穴行为的时间均显著减少, 导致其生物扰动作用减弱, 从而不利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本文丰富了弧边招潮蟹的研究, 对全面、深入了解红树林生态系统, 及红树林的管理和保护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