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2篇
  免费   617篇
  国内免费   198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61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168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42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3篇
  1965年   15篇
  196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用一个10% K_4Fe(CN)_6灌注的玻璃微电极記录了大蠊复眼及視叶不同深度部位对光刺激的电反应。这个电极是从对侧复眼插入的,它同时又与另外一个固定的角膜下电极作为辨差引导。对某些深度的电反应曾加以分析。 (二)电极接触基底膜时,无例外地产生一种振动电位;根据基底膜的位置卽可准确地断定复眼及視叶其他結构的位置。对复眼和视叶的結构曾簡单地加以描述。 (三)用小光点(直徑150μ)、光环(內徑150μ,外徑約1mm)和圓形光(直徑約1mm)刺激,檢查了視网膜电图的相加性和波形是否因刺激形状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結果表明,大蠊复眼視网膜电图是完全可以相加的,单相引导出的电位的形状与刺激光的形状无关。沒有証据指示在昆虫复眼有相当于脊椎动物的局部視网膜电图的存在。 (四)大蠊視网膜电图为一純负波,在这个负波里,可区別两个成分,N_1和N_2,它們在整个小网膜細胞层都可以不衰减地被記录出来;在基底膜紧下,主要只記录到N_2。視叶的外髓层也有一个正向电位反应,但它的电場不到达复眼。 (五)漸次增强明适应,N_1比N_2更快被压抑。 (六)对于大蠊視网膜电图某些部分的起源以及与其他某些昆虫的不同,本文曾加以讨論。  相似文献   
22.
一、前言河南省封丘县位于黄河冲积扇平原之上,南为黄河和黄河滩地,北为黄河金大定故道和太行堤,南高北仰,中间低洼,不同时期的决口冲积扇相互掩覆,地势平缓起伏。其上的两合土旱涝碱灾害轻,系旱涝保收的一等地。如何稳中求高,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呢?本文用生态学的观点分析了当地的粮油(小麦、油菜-玉米、大豆)和粮棉油(小麦、油菜-棉花)间作套种系统,并与传统的“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23.
土壤含水量对桔小实蝇蛹期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浸水时间、土壤含水量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dorsalis(Hendel)蛹的存活及成虫羽化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浸水时间对桔小实蝇蛹存活率的影响不同。浸水时间越长,蛹存活率越低;浸水对初期蛹的影响较大,蛹龄越大,浸水作用效果越低。浸水时间(TW)、蛹期(AP)和蛹存活率(SP)之间关系符合以下模型:SP=0.4165-0.00307TW+0.2290AP-0.00004496T2W-0.0002528A2P+0.00008258TWAP。(2)土壤含水量对桔小实蝇成虫羽化影响明显。当土壤含水量较低或较高时,羽化率都明显受到抑制。相对含水量在30%~80%之间,蛹的羽化率较高。相对含水量(Ws)和成虫羽化率(E)之间存在以下关系:E=0.396+0.01985W-0.000181W2。  相似文献   
24.
移栽基质对赤桉试管苗移栽成活和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Dehnh)试管苗由本校组培室提供.花盆以0.1%高锰酸钾消毒,用塑料薄膜保湿.用4种移栽基质移栽:(1)黄土:河砂=5:3,(2)黄土:珍珠岩=2:1,(3)黄土:火土灰:珍珠岩=1:1:1,(4)黄土:河砂:腐殖土=3:1:1.每花盆装半盆基质,重复4次.  相似文献   
25.
植物残茬对土壤酸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壤强酸性是作物生长的最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某些植物残茬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pH,降低活性铝含量,提高作物产量。植物残茬改良土壤酸度的效能因种而异,最高土壤pH升幅可达4.53个单位,多种豆科植物材料可使土壤pH提高2个单位以上,当pH>5时,土壤溶液活性铝降至极低水平,从而消除铝害。植物残茬改良土壤酸度的效能受植物残茬自身特性与土壤特性的影响,而且pH的上升通常在几个月后消失,但这种效能对当季作物有效。植物体内有机酸根的去羧化作用被认为是pH上升的主要机理之一,去羧化机理存在的主要证据是,随着土壤pH升高,植物材料内的可溶性有机成分下降,CO2排放与pH上升高度相关,以及杀菌条件下土壤pH上升速度显著减慢。超量碱机理是植物残茬导致pH上升的又一可能的重要机理,亦即有机盐的作用,有机盐分解转化为碳酸盐,其作用与石灰完全相似,有机盐水解也可导致土壤溶液的碱性反应。铵化作用与硝化作用是高氮植物材料影响土壤酸度的重要机理,有机氮的铵化直接消耗质子,铵的硝化则产生质子,pH的变化与这些氮过程高度相关。含硫植物材料及有机物质分解过程产生的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也可对土壤pH产生影响,但它们的作用较小。综合来看,去羧化作用机理基于间接证据,没有得到严格验证,超量碱机理可能是土壤pH上升的主要原因,超量碱只能转移,不能制造,含超量碱高的外源性有机材料施入耕地,将是改良土壤酸度,提高作物产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6.
植物转基因技术使传统农业逐渐向分子农业转型。农业的作用由原来的简单的提供衣、食、住扩展到为医药业、工业提供优质、低廉的原料或产品。医药分子农业作为分子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结构,并因其自身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将给农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7.
记述了在四川自贡大山铺发现的孙氏鳄一新种———蜀南孙氏鳄 (Sunosuchusshunanensissp .nov .)。新种窄长的吻部 ,小的颅顶平台 ,额骨沿中线具一纵嵴 ,一对裂隙状的前腭孔位于眶下孔之前方 ,方骨腹面的嵴B特别发育等 ,与孙氏鳄的其他种很相似 ,但新种的吻部特别窄长 ,为吻后部长度的 3倍 ,上颌凹特别发育 ,颅顶平台短而宽 ,颞间部宽度大于眶间部宽度 ,泪骨在眼眶前缘处隆起成嵴 ,下颞孔小 ,呈裂隙状 ,鳞骨侧缘不增厚 ,也无附着上耳盖的沟嵴状构造 ,基枕骨侧缘和外枕骨内腹缘具一明显的隆嵴等 ,与孙氏鳄的其他种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28.
利用微生物及微生物农药杀灭钉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洞庭湖血吸虫疫区土壤中分离出两种微生物 :紫红链霉菌Streptomycesviolaceoruber和自养黄色杆菌Xan thobacterautotrophics,将两菌进行培养 ,用稀释 10 0 0倍的培养液杀螺 ,结果表明 :处理 72h后 ,对钉螺的杀螺率分别为90 %、85 % ;BT生物杀虫剂、科诺特杀螟 5 5 %杀苏可性湿粉剂、科诺蔬丹 1.5 %苏阿可湿性粉剂、科诺千胜BT杀虫剂、华戎号 1.5 %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乳液 ,均稀释 10 0 0倍进行杀螺实验 ,结果发现含阿维菌素的微生物农药杀螺效果较好 (95 %— 10 0 % ) ,华戎号在 4 8— 72h之间其杀螺率均为 10 0 % ,而含BT的微生物农药杀螺效果相对较差(70 %— 95 % )。将微生物农药喷洒土壤进行的杀螺实验。结果表明 ,华戎号的杀螺效果较好 ,处理 4 8h后 ,杀螺率为 10 0 % ,千分之一的五酚钠溶液为对照杀螺剂 ,其杀螺率为 10 0 %。清水对照液的杀螺率为 0 %。  相似文献   
29.
对小麦机械收获后残茬覆盖与不覆盖两种条件下免耕、翻耕和播种行深松3种土壤耕作方式的夏玉米开花后叶片衰老生理特性和籽粒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残茬覆盖和深松耕作的玉米叶片SOD和POD活性提高、MAD含量降低、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降解速度慢,维持了叶片后期较高的生理功能。最终开花后干物质生产量和玉米籽粒产量表现为:覆盖显著高于不覆盖,深松显著高于翻耕和免耕,残茬覆盖与深松结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0.
铁扫帚中总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铁扫帚中总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并对其进行了薄层层析,结果表明:A3B2C1条件下,总多糖提取率最高。薄层层析得两个组分,其Rf值分别为:0.65和0.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