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4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79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172 kb大小的线性双链DNA病毒,与鼻咽癌、淋巴瘤、胃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EBV编码的微小RNAs (miRNAs)可以调节病毒和宿主细胞基因的表达,并且在癌症发生发展中起着多种作用.本文综述了EBV编码的miRNAs (EBV-encoded miRNA,EBV miRNAs)在病毒感染和肿瘤发生、侵袭转移、抗凋亡、信号通路等方面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对于EBV相关肿瘤诊断标志物的潜在意义. EB病毒编码的miRNAs也可能成为进一步研究EBV相关肿瘤治疗的一个候选靶点.  相似文献   
22.
姜宇  范昊明  侯云晴  刘博  郭芯宇  马仁明 《生态学报》2019,39(11):4080-4087
在我国东北地区,土壤不同程度的受到季节性冻融的影响。冻融作用会改变土壤微观结构,团聚体作为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其结构特征的改变反映了冻融作用对土壤微观结构的影响。同步辐射显微CT可以无损获取高分辨率、强对比度的内部结构图像,是研究土壤团聚体三维微结构的有效手段。采集了室内冻融循环试验下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土壤团聚体样品,应用同步辐射显微CT扫描获取了3.25μm分辨率的团聚体内部结构图像,然后应用CT图像处理方法和Image J软件观察并定量分析了团聚体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土壤孔隙度不断增大,瘦长型孔隙度占比与100μm的非毛管孔隙度不断增大;当冻融循环次数达到7次以上,团聚体孔隙连通度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变大。冻融循环对黑土团聚体孔隙度、孔隙形状、孔隙分级、连通性等结构特征影响显著。该研究为春季解冻期土壤侵蚀机理的研究及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西藏双须叶须鱼八种年龄鉴定材料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耳石、星耳石、脊椎骨、鳃盖骨、臀鳞、胸鳞、侧线鳞和背鳞等8种年龄鉴定材料识别和鉴定西藏双须叶须鱼的年龄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 以确定适宜的年龄鉴定材料。结果显示: 臀鳞形态特化严重, 胸鳞、侧线鳞、背鳞的年轮特征不明显, 与微耳石比较的平均百分比误差(IAPE)分别为41.63%、51.26%、50.50%和51.26%, 其他4种年龄材料与微耳石比较的IAPE相差不大, 依次为: 星耳石(12.28%)、脊椎骨(15.67%)、鳃盖骨(17.81%); 低于23龄时, 微耳石鉴定的平均年龄与耳石和脊椎骨鉴定的平均年龄较为接近(P>0.05), 分别为14.39龄、13.13龄和13.20龄, 显著高于鳃盖骨和4种鳞片(P<0.05); 高于23龄时, 7种年龄鉴定材料都显著低于微耳石所鉴定的平均年龄(P<0.05)。用微耳石鉴定所得的最大年龄为49龄, 星耳石鉴定所得的最大年龄为35龄, 脊椎骨鉴定所得最大年龄为34龄, 鳃盖骨为34龄, 臀鳞为22龄, 胸鳞为19龄, 侧线鳞为16龄, 背鳞为17龄。微耳石年龄鉴定的年龄读数与体长呈极显著的对数函数关系(P<0.01)。综合分析认为, 微耳石最适宜作为双须叶须鱼的年龄鉴定材料。  相似文献   
24.
1回顾1999年11月6日,在原微生态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微生态学的开创者康白教授的关心和推动下,在知名儿科专家段恕诚教授亲自筹备组织联络,和刘作义、黄志华、梁淡梅、许春娣等教授的参与协助下,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儿科学组在西安临潼正式成立(图)。康白教授、周殿元教授、杨景云教授、潘令嘉教授、袁杰利教授等全国微生态学专家出席了成立大会,并进行了学术讲座。光阴荏苒,微生态学分会儿科学组已经历了20年的历程,期间得到了历任主任委员康白教授、熊德鑫教授、李兰娟院士、副主任委员袁杰利教授,微生态学专家肖晓蓉教授、张德纯教授、胡宏教授及儿科专家董永绥教授、杨锡强教授、杨永弘教授、申昆玲教授等的大力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微生态制剂防治儿童感染性腹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132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6)与观察组(n=66)。对照组患儿施以常规药物防治,观察组患儿应用益生菌进行防治。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腹泻持续时间、治疗后病情、血常规与肝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86.36%)。观察组患儿腹泻持续时间为(2.41±1.08)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67±1.89)d。观察组患儿治疗3 d后腹泻频率≤2次/d的发生率为24.24%,低于对照组的60.61%。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脱水发生率为3.03%,低于对照组的22.73%。观察组患儿血常规与肝功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感染性腹泻中应用微生态制剂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腹泻持续时间,促进大便恢复正常,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有效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临床疗效及口咽部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确诊的COPD II-III级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所有研究对象给予持续低通量吸氧、抗感染、祛痰止咳、解痉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并服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干粉剂。观察患者临床疗效,记录患者肺功能指标并测定CD_4~+细胞、CD_8~+细胞、CD_4~+/CD_8~+、IgA、IgM和IgG水平。采集患者的咽拭子进行培养,计算菌落比例并鉴定种属。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指标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均有所上升,研究组肺功能指标水平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_4~+细胞和CD_4~+/CD_8~+水平高于对照组,而CD_8~+细胞水平低于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发现9种细菌,对照组发现6种,各菌株的构成比具有一定差异。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COPD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提升肺功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对口咽部菌群的影响较小,提示该吸入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7.
目的对微生态制剂防治儿童感染性腹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132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6)与观察组(n=66)。对照组患儿施以常规药物防治,观察组患儿应用益生菌进行防治。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腹泻持续时间、治疗后病情、血常规与肝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86.36%)。观察组患儿腹泻持续时间为(2.41±1.08)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67±1.89)d。观察组患儿治疗3 d后腹泻频率≤2次/d的发生率为24.24%,低于对照组的60.61%。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脱水发生率为3.03%,低于对照组的22.73%。观察组患儿血常规与肝功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感染性腹泻中应用微生态制剂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腹泻持续时间,促进大便恢复正常,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有效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予控制颅内压、营养神经细胞、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护胃黏膜和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留置鼻饲管行常规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水化后鼻饲管注入,1.5 g/次,3次/d,连用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营养状态指标[血清总蛋白(TP)、转铁蛋白(TF)、上臂三头肌肌围(MAMC)]的变化,并比较治疗后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变化。结果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血清TP、TF水平和MAM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P、TF水平和MAMC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不仅可显著减缓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态恶化;而且能有效地纠正肠道菌群失调,维持肠道微生态的稳定。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前阴道微生态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因子宫良性病变行腹腔镜子宫切除、资料完整的病例453例,术前检测阴道微生态及宫颈高危HPV感染情况。结果 453例患者阴道微生态正常152例(33.55%),微生态失衡69例(15.23%),细菌性阴道病(BV)132例(29.14%),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45例(9.93%),滴虫性阴道炎(TV)25例(5.52%),需氧菌性阴道炎(AV)16例(3.53%),混合性阴道炎(MVI)14例(3.09%)。宫颈高危型HPV感染107例,其中微生态正常30例(28.04%),微生态失衡19例(17.76%),BV 39例(36.45%),VVC 10例(9.35%),TV 5例(4.67%),MVI 4例(3.74%)。结论 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与BV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其他感染无相关性(P0.05)。子宫切除术前行阴道微生态检测,不仅可明确阴道微生态状况,而且可针对性的进行治疗,从而减少围手术期感染的发生,并为术后生殖道炎症的治疗和随诊提供良好的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30.
目的调查分析本地区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妇科门诊就诊的1 830例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分布,并探讨阴道菌群分布与年龄、季节以及复发性阴道炎之间的关系。结果 1 830例患者中菌群正常者547例(29.89%),细菌性阴道病(BV)319例(17.43%),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331例(18.09%),滴虫性阴道炎(TV)13例(0.71%),混合性阴道炎(MCVI)94例(5.14%)。共有90例(4.92%)患者在治疗后复发,混合感染者复发率最高(10.64%)。阴道菌群异常者的年龄主要集中于30~40岁(73.00%)和41~50岁(76.06%),混合性阴道炎、VVC和BV主要集中于30~40岁和41~50岁的患者。秋冬季患者菌群异常的检出率高于春夏季,春季BV检出率最高,秋季VVC和菌群抑制检出率最高。结论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分布既可表现为正常,也可表现为失调状态,其中混合性阴道炎最容易复发。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患者阴道菌群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