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内8条动物监测样线在2003—2010年的生态监测数据,分析了植被、海拔、人为干扰对大中型野生动物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1)本监测共记录到保护区内大中型野生动物26种,其中兽类18种,鸟类8种,属于我国Ⅰ级、Ⅱ级保护动物的分别有5种和11种。2)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是大中型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两种植被类型(分别有26种和17种),阔叶林和灌丛次之(分别为10种和12种),草地最少(2种)。3)海拔2400 m以下的地方,大中型野生动物种类稀少,为10种,2400—2599 m海拔段物种数增加至20种,之后随海拔上升物种丰富度下降。4)人为干扰显著影响大中型野生动物的空间分布:历史上的人类活动将原生森林植被转化为次生的落叶阔叶林、灌丛和草地,使树正、亚纳和尖盘等地下坡位(相对海拔0—199 m)的大中型野生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降低(分别为4、2、2种)。包括旅游活动和交通在内的人为干扰,可能导致附近50m海拔范围内保护动物的缺失,并使下坡位的某些物种向高海拔处移动。生境破碎化则使野生动物的种类组成发生改变,使原有森林内部优势种,如羚牛(Budorcas taxicolor),逐渐被适应能力强的物种,如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雉鸡(Phasianuscolchicus)和野猪(Sus scrofa)等所取代,并将长期影响野生动物种群的存活。当前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大中型野生动物的分布是植被、海拔与人为干扰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
张跃  黄文强  李景新  曾燕玲 《蛇志》2012,24(2):149-150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蝰蛇咬伤的方法。方法采用抗蝮蛇毒血清和抗五步蛇毒血清配伍代替抗蝰蛇毒血清以及中西医结合综合抢救治疗蝰蛇咬伤患者75例。结果 75例患者中,治愈58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死亡1例。有效率94.67%。结论在缺乏抗蝰蛇毒血清的情况下,抗蝮蛇毒血清和抗五步蛇毒血清配伍使用以及中西医结合综合抢救治疗蝰蛇咬伤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3.
云南红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加强红花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对筛选出的66份云南红花优异种质资源16个形态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红花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果球着粒数,其次是株高、最末分枝高度和千粒重;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分枝总数,其次分别是单株有效果球数和第一分枝高度,最小的为顶果球直径;基于各种质间形态性状的遗传差异,把66份红花种质聚类并划分为6大类群。第Ⅰ类群可作为有增产潜力的亲本材料,第Ⅲ类群可作为高产量目标选育的亲本,第Ⅳ类群可作为大粒型选育亲本,第Ⅴ类群可作为高含油量选育目标亲本,第Ⅵ类群既是大粒型又是高含油量双重选育目标亲本。11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2.59%,第一主成分反映植株高度,第二主成分反映产量构成因子,第三、第四主成分分别反映千粒重和果球着粒数。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红花地方种质资源的变异较大,遗传较丰富。  相似文献   
24.
眼镜蛇咬伤致局部组织坏死的早期处理及后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张跃  王理德 《蛇志》2000,12(4):36-37
眼镜蛇咬伤后除引起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外 ,常可致局部软组织坏死 ,形成溃疡。在抢救治疗过程中 ,如果忽略了对伤口的早期处理 ,或处理不当 ,会出现伤口周围高度肿胀 ,继发感染、坏死而出现经久不愈的伤口溃疡 ,甚至因坏死而截肢造成终身残废。我院 1 964~ 2 0 0 0年 5月共收治30 0例眼镜蛇咬伤患者 ,有 1 1 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组织坏死 ,其中 74例伤后由于各种原因未对伤口进行及时正确处理而出现较大面积溃疡后才就诊。我们均通过积极的早期处理和后期的手术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1…  相似文献   
25.
26.
谭宇顺  李景新  张跃  朱江 《蛇志》2005,17(1):15-15
抗蛇毒血清是目前西医治疗毒蛇咬伤唯一的特效治疗方法,如诊断明确,能在早期应用相应的抗蛇毒血清,疗效是可靠的。我院自1977年1月至2004年11月使用抗蛇毒血清治疗1152例毒蛇咬伤病人,其中512例患者于1994年前采用传统试敏法给药,640例于1994年后采用分段稀释滴注法给药,分段稀释滴注法给药的过敏反应发生率比传统试敏法要少且程度要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ARID1A编码的BAF250a蛋白是SWI/SNF(SWItch/Sucrose Non-Fermentable)染色质重组复合物BAF(BRG1-associated factors)的亚基之一,参与改变染色体的结构和可接近性。ARID1A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突变率高达13%,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本研究旨在利用合成致死策略寻找携带ARID1A突变HCC的治疗新靶标。首先,本研究通过分析ARID1A突变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发现ARID1A突变的肿瘤恶性度增加;进而分析Achilles和NCI-60癌症细胞系中ARID1A突变和野生型细胞系的基因表型值(gene phenotype value,GPV)和高表达基因,获得ARID1A突变细胞低GPV和高表达的重叠基因,再扩大样本使用CCLE(Cancer Cell Line Encyclopedia)细胞系的高表达基因进行重叠基因分析;最后并在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肝癌数据库中进行筛选,获得116个潜在的ARID1A合成致死基因。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计算获得多个ARID1A的潜在合成性致死基因,为ARID1A突变HCC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也为靶向药物研发提供了新靶标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