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风洞内粘虫飞翔行为与气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凤香  陈伟  姚青  张志涛 《昆虫知识》2000,37(4):193-194
利用自制的昆虫飞翔实验风洞 ,系统观测了在风洞条件下粘虫在不同流速实验气流中的起飞行为与飞翔行为。结果表明 ,微风能刺激粘虫起飞 ,试虫表现明显的偏爱迎风 (或稍偏一点角度 )起飞的习性 ,飞翔时亦多采取迎风 (或稍偏一点角度 )的姿势。试虫在气流中的实际位移是昆虫飞翔位移与气流位移的矢量和。当气流速度小于 2 m/ s时 ,逆风向位移占多数 ;而气流速度为 3~ 4 m/ s时 ,94 .8%的试虫为顺风向位移。  相似文献   
22.
本文报道了转SCK+cry1Ac双基因抗虫水稻MSA和MSB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cifera生物学及田间发生动态的影响。与亲本明恢86相比,MSA对两种飞虱若虫发育历期、初羽化成虫鲜重、羽化率、短翅率、成虫产卵量、卵受精率、单雌子代数及发育进度等生物学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而MSB虽然对多数指标影响不明显,但可以引起白背飞虱初羽化雌虫鲜重与短翅率显著下降,还引起褐飞虱初羽化雄虫鲜重明显减轻。在近距离(株间距约 8 cm)寄主选择实验中,褐飞虱对MSA和MSB无明显选择性,而白背飞虱若虫和成虫均明显趋向两种转基因水稻。田间小区实验表明MSB上的稻飞虱(主要为白背飞虱)密度一般低于亲本明恢86,但差异不显著,提示转基因水稻MSB引发非靶标害虫稻飞虱灾变的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23.
褐飞虱致害性变异过程及其体内酶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室内连续用具不同抗虫基因的水稻品种TNl、IR26、Mudg。和ASD7、单管饲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种群,研究它对抗虫水稻品种的适应过程及其体内酶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褐飞虱在抗虫品种上取食2代的若虫存活率、若虫历期和短翅成虫体重均明显比取食感虫品种TNl的低,第3代以后与取食TNl者基本相同。第2代是褐飞虱适应抗虫品种的关键期。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丁-谷氨酰基转移 酶(GGT)的活性在关键的第2代最低,而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增加。褐飞虱在适应抗虫品种以后体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4.
褐飞虱体内类酵母共生菌与氨基酸营养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全纯人工饲料饲喂技术,研究了缺失不同氨基酸对高温(35℃)处理后的缺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相对生长速度、体内共生菌数量的影响,发现10种必需氨基酸对缺菌褐飞虱生长的影响明显大于10种非必需氨基酸,饲料中必需氨基酸的缺少对褐飞虱(特别是高温处理褐飞虱)体内共生菌数量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分析了缺菌试虫体内氨基酸组成和转氨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发现在摄取的氨基酸营养相同的条件下(用全纯饲料D-97饲养),高温处理试虫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无明显变化,而游离氨基酸总量明显上升,且必需氨基酸所占比例显著下降,其中组氨酸(His)、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赖氨酸(Lys)、蛋氨酸(Met)和苯丙氨酸(Phe)摩尔百分含量均显著下降,表明必需氨基酸的相对缺乏可能是体内蛋白质合成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推测这可能是由于试虫体内共生菌数减少致使所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减少而引起。处理试虫体内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明显提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显著降低,结合游离氨基酸中谷氨酰胺(Gln)显著增多,推测类酵母共生菌可能利用谷氨酰胺等为原料进行必需氨基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25.
褐稻虱的发声器官与发声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的是最近发现的真正的褐稻虱发声器官和发声机理。发音器位于胸、腹结合部两侧,由后足后基片和第三腹侧板向前延伸的圆瓣状骨片组成,前者顶端和后者下表面均密布片状骨质突起。当腹部振动时,圆瓣状骨片摩擦后基片顶端而发声。此结论可能在飞虱科(Delphacidac)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26.
若干蛾类翅面正投影形状聚类分析鳞翅目:缰翅亚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志涛  李光博 《昆虫学报》1996,39(2):173-179
本文以翅面正投影形状的特征参数为指标,对20科71种鳞翅目蛾类昆虫进行系统聚类。结果,粘虫Mythimna separata、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等迁飞昆虫集中地归于一类,表明具有远距离迁飞行为的蛾类翅面几何形状相似,存在区别于其它种类的共同特征,即前翅较窄长,翅前缘较平直,外侧宽阔。这可能是适应远距离迁飞的特征。  相似文献   
27.
褐稻虱求偶鸣声和交尾行为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张志涛  殷柏涛 《昆虫学报》1991,34(3):257-265
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成虫交尾前均发出由固体介质(寄主植株)传播的声信号,用于个体间联系.信号产生于伴随腹部振动的摩擦发声过程,具有种的专一性,能联络、识别同种异性个体,刺激性兴奋和为雄虫寻觅雌虫定向,对求偶和完成交尾具有重要意义.为害水稻的与为害李氏禾属杂草Leersia hexandra(Swartz)的生物型之间,鸣声声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构成型间杂交的某些障碍;而为害水稻的四种生物型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8.
褐稻虱的转节自触机械感觉毛(同翅目:飞虱科)傅强,张志涛(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李宝娟,高其康(浙江农业大学杭州310029)褐稻虱NIIaPa,。at。luzens(St1l)雌、雄成虫均能发出由固体介质(稻秆)传递的微弱振动信号,用于交...  相似文献   
29.
影响稻褐飞虱声诱集的若干因素(同翅目:飞虱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志涛  赵国富 《昆虫学报》1995,38(2):166-172
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雌、雄成虫均能发出由固体介质(寄主植株)传递的鸣声(振动)信号,用于交尾前的个体间通讯。雄虫对雌虫鸣声或重放鸣声录音具有强趋性。由此研制的声诱集器有可能首先用于改进褐飞虱测报的田间采样技术。 声诱集效果受若干因素的影响。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声诱集具有种的选择性;诱集率随雄虫虫龄变化,对羽化后4一5日龄雄虫的诱集率最高;异性干扰对诱集效果有明显影响;一天中,中午前后诱集率最高,9:00-18:00的诱集量占总诱集量的54.0%±10.8%;诱集率随气温变化,26℃-28℃诱集效果最好;而室外晴、阴、雨等天气差异对诱集串无显著影响;另外,随诱集信号播放时间的延续,诱集率下降;间断信号的诱集效果高于连续信号。  相似文献   
30.
不同致害性褐飞虱种群的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RAPD-PCR方法,对分别在水稻品种TN1、Mudgo和ASD7上纯化82代的3个不同致害性褐飞虱种群的基因组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从205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了具种群特异性的引物10个,结果表明: 尽管未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雌、雄两性试虫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一般高于种群内,种群内的多样性则以未经抗性品种筛选的TN1种群最高。用相似性系数进行类平均距离法聚类,能将同一致害性种群的各个个体与其他致害种群分开,雌、雄虫均无一例外,表明不同致害性种群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同时雌、雄两性试虫分别归为2组,提示褐飞虱致害性遗传可能与性染色体连锁。不同致害性种群存在特有条带,有可能用于进一步建立褐飞虱个体致害性检测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