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用生命表方法和PCR检测研究了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exigua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 SeMNPV)对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 Viggiani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1℃下,取食含SeMNPV蜂蜜和纯蜂蜜(对照)的两组赤眼蜂雌蜂的寿命、繁殖力、羽化率、产雌率均无显著差异;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3524 和0.3418,周限增长率(λ)为1.42和1.41,非常接近;净繁殖率(RO)分别为 124.34和142.57,平均世代历期为13.6和14.5天, 种群倍增时间分别为1.96和2.03天。对5头取食含SeMNPV蜂蜜的雌蜂的子代的PCR 检测结果也均为阴性。因此,结论认为SeMNPV对拟澳洲赤眼蜂成蜂并无明显影响,体内携带病毒的亲代蜂并不能将病毒传给子代。  相似文献   
22.
将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 Blanchard蛹分别暴露于3种植物挥发物-芳 樟醇、β-子丁香烯和3- 己烯-1-醇,羽化后用Y形嗅觉仪测定雌成虫对相应挥发物的定向反 应。蛹期暴露于3-己烯-1-醇后羽化的雌成虫趋向该化合物的比率(37.7%)和平均反应时 间(21.5 s),与对照组(30.4%,35.0 s)差异不显著;β-子丁香烯处理组雌成虫选择 该化合物的比率(46.2%)与对照组(42.0%)差异不显著,但平均反应时间(21.0 s)却显著短于对照组(41.5 s)。蛹期经芳樟醇处理后雌成虫选择该化合物的比率(52.9%)显著 高于对照组(28.4%),平均反应时间(19.5 s)也显著短于对照组(34.5 s)。以芳樟醇为处理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蛹发育早期是诱导成虫产生定向反应的敏感时期。将1、3、5 、7 日龄蛹分别暴露于芳樟醇48 h后,只有1日龄组蛹羽化的雌成虫趋向芳樟醇的比率(54%) 显著高于对照组(26%);但1、3、5 日龄组蛹羽化的雌成虫对芳樟醇的平均反应时间均显著 短于对照组。此外,蛹期暴露于芳樟醇的持续时间也影响雌成虫对该化合物的定向反应,2日龄 蛹分别暴露于芳樟醇24、48、72、96和120 h后,只有处理时间大于72 h的雌成虫选择该化合物 的比率才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所有处理组羽化雌成虫的平均反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 推断,美洲斑潜蝇蛹期经历的化学环境会影响成虫的嗅觉定向反应。  相似文献   
23.
张文庆  古德祥  张古忍 《生态学报》2000,20(6):1107-1112
农田生态系统是一个不稳定的生态系统,包括作物生境和非作物生境两个组成部分。非作物生境对作物生境中的害虫及其天敌可产生正的或负的影响。在短期农作物生境中,周期性的种植和收割使得其中的节肢动物群落亦周期性地呈现出群落重新形成、群落发展和群落瓦解3个阶段。这一群落的发展和自然群落的富替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式。因此,将短期农作生境内节肢动物群落的重新形成过程定义为群落的重建,而非作物生境内的节肢物群落称之为  相似文献   
24.
张古忍 《四川动物》1991,10(4):9-11
本文对我国管巢蛛属Clubiona两种蜘蛛进行了修订,列出了新的同物界名,纠正了配对错误,并附有外生殖器结构图。还说明了每个种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25.
记述了我国张家界林区红螯蛛属1新种和1新记录种,壶红螯蛛,新种Chiracanthium,Olliforme sp.nov.,略似于Chiracanthium taegense Paik,1990,但二者在生殖器外形和结构上均有明显差异。文中对新记录种弱红螯蛛(Chiracanthium uncinalum Paik,1985)进行了简单描述。  相似文献   
26.
通过在植食性昆虫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幼虫人工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Zn2+,测定了连续3代取食含不同Zn2+浓度饲料幼虫的血淋巴中Zn2+含量,并研究了被Zn2+胁迫的斜纹夜蛾幼虫对寄生性天敌双斑侧沟茧蜂Microplitis bicoloratus Chen生存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血淋巴中Zn2+含量随饲料中Zn2+浓度和幼虫取食世代数的增加而增加;Zn2+胁迫斜纹夜蛾幼虫对双斑侧沟茧蜂的寄生率、从寄生到结茧的时间、蛹期长短、成虫羽化率和成虫寿命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第2代的寄生率和第1代的羽化率受影响最大,均随着Zn2+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因此,寄主饲料中高浓度的Zn2+能通过食物链影响双斑侧沟茧蜂的生存和发育。  相似文献   
27.
中国南方害虫生物防治50周年回顾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综述了中国南方50年来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与应用概况,特别是大卵(蓖麻蚕卵)繁殖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成功先例,为后来国内应用柞蚕卵繁殖赤眼蜂提供了宝贵经验。应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解决了荔枝生产的主要害虫问题;引进澳洲瓢虫、孟氏隐唇瓢虫、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均是我国生物防治成功的例证;以生物防治为主的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研究坚持了20多年,从生产实践和理论方面均取得显著的成绩;在昆虫病原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利用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防治蚊虫、松毛虫质多角体病毒的发现和应用、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分离以及中试和工厂化生产、昆虫病原线虫的大量繁殖与应用,取得了一批有应用价值的成果;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利用基因重组扩大了病原微生物的毒力与杀虫谱。总结和继承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以虫治虫(黄蚁防治柑桔害虫)的经验,对促进我国生物防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雌雄蜂对水稻挥发物的电生理响应,明确寄生蜂嗅觉感受能力的性别差异,为提高寄生蜂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微小触角电位检测方法,测量雌雄蜂对不同类别的9种水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对具有差异反应的挥发物进行梯度浓度刺激实验.[结果]电生理测试中,雄蜂对反-2-己烯醛的反应最强,对反-石竹烯的反应最弱,反应顺序从大到小为醛、酯、醇、萜;雌蜂对顺-茉莉酮的反应最强,对芳樟醇的反应最弱.测试的9种水稻挥发物中,6种挥发物在雌雄间存在显著的响应差异.在梯度浓度测试中,雄蜂对顺-柠檬烯、芳樟醇和顺茉莉酮3种挥发物的浓度变化没有明显的电生理响应差异,而对反-石竹烯、橙花叔醇和反-2-己烯醇产生明显电生理反应;雌蜂对6种挥发物的浓度变化都产生明显的电生理响应,其中,萜烯类物质芳樟醇、反-石竹烯和橙花叔醇在测试的最低浓度(0.01 g/L)时的电生理反应最强.[结论]稻虱缨小蜂的嗅觉感受能力在雌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且雌蜂对水稻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较雄蜂灵敏.挥发物浓度在范围0.01-100 g/L内,通过稻虱缨小蜂对不同浓度下EAG值的差异,可以初步判断不同浓度的挥发物存在不同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29.
采用吸虫器对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稻田与非稻田生境的捕食性节肢动物天敌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共采集到385种节肢动物.其中115种为捕食性(肉食性)天敌,包括81种捕食性蜘蛛和34种捕食性昆虫.捕食性天敌物种所占比例为29.87%.在115种捕食性天敌中,稻田与非稻田生境有48个共有种.  相似文献   
30.
本文记述了我国管巢蛛属Clubiona 3新种,即双凹管巢蛛Clubiona duoconcava、拟喙管巢蛛Clubiona subrostrata和针管巢蛛Clubiona aciferm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