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室内对孟氏隐唇瓢虫成虫自残幼虫的行为以及雌虫取食幼虫后的生殖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成虫在48h内残杀幼虫造成的死亡率为60%,显著高于雄成虫;与其他部位相比幼虫的腹部遭受更多地攻击,幼虫体表覆盖的蜡丝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成虫的攻击。与取食粉蚧的雌虫相比,取食瓢虫幼虫的雌虫产卵率和平均产卵量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2.
东莞莲花山自然保护区蝴蝶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记述了东莞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的蝴蝶9科36属50种;分析了不同季节蝴蝶群落的特点和在科、属、种级分类下的多样性指数[H′(GS)、H′(G)、H′G(S)].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以6月份最高为34,9、4、12月则分别为18、14、2;多样性指数也是以6月份最高为2.9041,9、4、12月则分别为2.5547、2.4842、0.1085;均匀度指数以4月份最高为0.9413,9、6、12月则分别为0.8827、0.8235、0.1565:优势种以12月份最明显,报喜斑粉蝶的优势度指数高达0.9773,其次,9月份为宽边黄凤蝶(0.2571)、6月份为巴黎凤蝶(0.2263)、4月亦为巴黎凤蝶(0.2174);各科蝴蝶物种丰富度、科、属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以蛱蝶科为最高,分别为12、2.3992、1.9231、0.9655,凤蝶科、弄蝶科次之,个体数量以斑蝶科最大,粉蝶科、凤蝶科次之,而属内种的多样性指数则以凤蝶科最高(1.5456),蛱蝶科次之(0.4761)。  相似文献   
23.
本文对酒精浸泡的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Fabricius)标本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用线粒体16 SrDNA引物扩增出长度约为500bp的PCR产物,为进一步开展瓢虫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4.
扁甲总科隶属于鞘翅目多食亚目扁甲系,目前包含25个现生科和3个化石科,其中10个科仅分布于南半球,特别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美。当前的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显示扁甲总科的起源时间为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而冈瓦纳古陆与劳亚古陆的分离也发生在早侏罗世约1.8亿年前。因此对中生代扁甲总科化石的研究是解释扁甲总科如今分布格局的重要基础,也有助于研究扁甲总科的演化历史。本文简要回顾了现生扁甲总科的研究历史,并对其中生代的化石研究进行了概述,迄今在中生代地层发现有12科54种扁甲总科化石。  相似文献   
25.
本文记述了采集自我国辽宁省北票市中生界下白垩统义县组地层的草蛉科篱草蛉亚科原草蛉属一新种,短脉原草蛉。该属此前仅在丹麦和加拿大的新生界地层中发现2种,新种与该属的其它种具有显著差异,如前翅基部第一支r1-rs横脉位于Rs起始处与Rs第一支脉分出处之间,R1在翅端前结束。本文简要对比了原草蛉属与篱草蛉亚科其它属的特征差异,并对新种的归属及其与该属其它种的特征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6.
短角瓢虫属Novius Mulsant,1846(=Rodolia Mulsant,1850)瓢虫在害虫生物防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在绵蚧科害虫的防控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经济意义.一些种类如澳洲短角瓢虫Novius cardinalis(Mulsant,1850)从澳大利亚引进到美国加利福尼亚防治柑橘吹棉蚧Icerya purchasi Maskell,1879取得成功,成为现代生物防治的里程碑.本文简要回顾了该属名称的变更历史,以及该类群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此外就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以期为今后短角瓢虫属的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Mulsant中成功克隆出气味结合蛋白(Com OBP1)基因的全序列(Genbank登陆号:KU170686)。Com OBP1基因全长922 bp,包括5'端长为40 bp的非编码区域(UTR),及3'端长为462 bp的UTR,开放阅读框ORF长为420 bp,编码139个氨基酸,预测的分子量为15.516 k Da,等电点p I为6.57,存在AATAAA加尾信号。N-末端疏水区包含由20个氨基酸构成的信号肽,无跨膜结构,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属于Minus-C OBP,也是在孟氏隐唇瓢虫中发现的第一个Minus-C OBP。氨基酸序列中有且仅有一个N-糖基化位点为62 NLSA,并存在2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与其它昆虫的Minus-C OBPs进行同源性比较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与同为鞘翅目Coleoptera昆虫的同源性较高。利用Real-time PCR、RT-PCR技术对Cmon OBP1基因在孟氏隐唇瓢虫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不同营养条件及不同食性下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Cmon OBP1基因在整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雄性成虫期具有最高表达量,且多在成虫的头部及翅部表达。当营养条件发生变化时,表达丰度不会发生变化,当猎物由天然猎物柑橘粉蚧Planococcus citri Risso变成碗豆修尾蚜Megoura japonica Matsumura时,表达量会明显下降。该结果表明,孟氏隐唇瓢虫的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及猎物种类会影响Cmon OBP1基因的表达,从而进一步影响其嗅觉行为。同时,Cmon OBP1基因可能在雄虫相关的信息素感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天敌瓢虫常在农业生产的生物防治中被广泛引进和使用。这种使用过程往往会导致天敌瓢虫在遗传水平的改变,并最终影响到其生物防治的使用效果和本地生态多样性。对天敌瓢虫种群遗传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甚至预测这种遗传改变的规律和生态机制,从而为生物防治计划的优化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介绍了种群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在生物防治中促进天敌瓢虫遗传改变的因素,以及几种常见的天敌瓢虫种群演变情况,并讨论种群遗传学在天敌瓢虫研究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29.
不同温度对经吡虫啉处理的异色瓢虫捕食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经亚致死剂量(LC25)的吡虫啉处理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对蚜虫的捕食能力.结果显示,不同温度对药剂处理后的异色瓢虫的捕食量、寻找效应、捕食功能等方面都有显著影响.异色瓢虫24 h内捕食量,在20℃和25℃下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30℃下则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不同温度下,吡虫啉处理组与对照组功能反应模型均为符合HollingⅡ型,但其参数均发生了变化.异色瓢虫处理组的瞬时攻击率(a),在20℃和25℃下,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30℃时则低于对照组;异色瓢虫对猎物的处理时间也显示出相同的趋势,20℃和25℃时,处理组比对照组处理时间均有所缩短,而30℃下处理时间稍有延长.  相似文献   
30.
采用类平均法和最近相邻法对位于广东、海南、香港、台湾、澳门等地8个动物地理小区现有分布的蜻蜓目束翅亚目41属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类平均法将澳门、内伶仃、珠江三角洲、黑石顶、尖峰岭、香港、台湾等7个小区依次逐类聚合后在最大距离处与8个小区中地处最北的南岭聚合;南岭类群与其它类群的距离最远;整体呈现基于纬度,即南北向的束翅亚目类群合并。最近相邻法将8个小区先分别聚合成岛屿型(澳门与内伶仃)、山地型(黑石顶和尖峰岭、南岭)、山地与平原混合型(香港和台湾、珠江三角洲),最终聚合成一大类;岛屿型与其它两型的距离最远,联系性最小;整体呈现基于海拔高度的聚合,即主要体现束翅亚目类群垂直分布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