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0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1087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克隆阴道毛滴虫氢化酶体腺苷酸激酶(AK)基因,并测定其序列,进行序列分析。方法-根据AK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阴道毛滴虫基因组DNA中扩增出AK基因,并将其克隆入pMD18-T simple载体。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后,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应用BLAST软件辅助分析所测基因与Genbank中阴道毛滴虫氢化酶体AK序列的同源性。结果-PCR扩增得到特异的阴道毛滴虫氢化酶体腺苷酸激酶基因序列。酶切及PCR鉴定获得了正确的PT-AK重组质粒。测序表明,所克隆的AK基因大小为690bp,编码229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所测基因与Genbank中阴道毛滴虫氢化酶体AK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99.9%)。结论-克隆了阴道毛滴虫氢化酶体腺苷酸激酶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表明,所测基因与Genbank中阴道毛滴虫氢化酶体AK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22.
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水平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因组DNA甲基化对基因表达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MSAP方法,对2个玉米杂交种及其相应亲本DNA 5'-CCG G位点胞嘧啶的甲基化水平进行分析,比较了2个玉米杂交种与其相应亲本的甲基化类型与差异.研究发现,2个玉米杂交种Mo17×Suwan 5和Suwan 1×太3221的F1代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ASP)比率分别为39.1%和40.1%,均略低于其相应的双亲(39.8%和39.7%、44.6%和43.2%).2个杂交种的全甲基化(双链CmCGG)率分别为24.4%和23.3%,而其相应亲本Mo17、Suwan 5、Suwan 1和太3221分别为17.1%、24.4%、24.6%和21.6%.4个玉米亲本的MASP比率变化范围为39.7%~44.6%,平均为41.8%,全甲基化比率为17.1%~24.6%,平均为21.9%.杂交种与其相应亲本比较有4种类型的变化A型,F1与其亲本甲基化模式相同;B型,去甲基化;C型,超甲基化;D型,次甲基化.杂交种F1代DNA的甲基化模式与其双亲比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与调整.F1代基因组的杂合性与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的重新调整有关.  相似文献   
23.
埃塞俄比亚芥与诸葛菜属间杂种的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幼胚培养方法重新获得的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 carinata A.Braun,2n=34)与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L.)O.E.Schulz,2n=24)的属间杂种仍为混倍体(2n=14~34),2n=34细胞的频率最高;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PMCs)表现正常的17个二价体配对和17:17的分离。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体细胞和PMCs中不含有整条的诸葛菜染色体,2n=34的体细胞和PMCs中包含了来自黑芥(B.nigra (L.)Koch,2n=16)的16条染色体。这些具有完全或部分埃塞俄比亚芥染色体组成的细胞,可能来源于以前提出的杂种细胞在有丝分裂中完全或部分亲本染色体组分开和染色体复制,并伴随诸葛菜染色体的消除。  相似文献   
24.
以水稻广亲和品种Cpslo17幼穗为材料,用一步法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克隆了一个长度为1118bp的编码线粒体磷转运蛋白的OsMPT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其包含了基因完整的编码序列,编码由368个氨基酸组成的线粒体磷转运蛋白,它与玉米、大豆、Lotus japonicus、Betula pendula、拟南芥的线粒体磷转运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率分别为93.5%,85.6%,83.8%,83.7%,81.1%。氨基酸疏水谱分析显示它有线粒体磷转运蛋白家族高度保守的6个跨膜结构域。水稻线粒体磷转运蛋白N端富含精氨酸(Arginine)、丙氨酸(Alanine)和丝氨酸(Serine)。iPSORT预测其蛋白N端具有定位于线粒体的信号肽序列,进一步分析表明此编码区段有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RT—PCR结果表明,OsMPT基因在水稻两个亚种粳稻和籼稻的叶片中均有表达,在Cpslo17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都有高水平表达。水稻线粒体磷转运蛋白的克隆和表达分析将为研究其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5.
Ri T-DNA对盾叶薯蓣的遗传转化及薯蓣皂甙元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成功地将Pd T-DNA转入药用植物盾叶薯蓣,产生了毛状根,经分子信标探针检测农杆菌Pd质粒上的T-DNA已整合进植物基因组中。研究建立了毛状根大量快速繁殖技术,基本技术要求为:1/2 MS液体培养基,28℃培养温度,350lux弱光条件下有利于毛状根的增殖培养,提高生物量。HPLC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获得的毛状根其薯蓣皂甙元的含量分别是微块茎、愈伤组织和植物体合成量的5.68倍、6.12倍和2.68倍。  相似文献   
26.
王宪 《生理通讯》2005,24(2):49-50
中国生理学由姚泰(理事长)、范明(副理事长)、袁俊(副理事长)教授、还有山东的张衡、谢俊霞、浙江的夏强、上海的李葆明、陆利民,杨黄恬,北京的王宪、管又飞、朱毅、汪南平、宋德懋等教授20余人于2005年3月31-4月5日参加了国际生理科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s,  相似文献   
27.
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结束,生命科学正处在以研究基因及其表达产物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为核心内容的“后基因组时代”。结构基因组、蛋白质组以及药物基因组的研究已成为新的热点,并开始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国际竞争与合作。日前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日本遗传工程研究会等单位协办的“第三届国际后基因组生命科学技术学术论坛”(3’IFPT)的成功举行就充分反映了这种趋势。会议旨在加强国际生命科学领域内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后基因组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瑞典、瑞士、德国和加拿大等国的30位著名专家在会上所作的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后基因组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8.
生物芯片主要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组织芯片等。利用生物芯片技术可以从整个基因组的水平上对基因进行快速分析、筛选。本文主要概述了生物芯片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在各个领域内的应用 ,并对生物芯片技术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9.
序列比对程序Blat在转录组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开始系统地研究全基因组的转录以及全部基因发挥功能的动态机制。为实现此目标,需要从海量的转录组数据中提炼出能够揭示基因功能以及表达调控的重要信息。采用高性能的序列比对程序以满足规模化的比对需求是其中的瓶颈环节。通过综合比较目前流行的各种序列比对软件的性能,并针对不同的转录组数据分析任务对Blat进行详细的应用分析,结果发现,Blat能够解决转录组数据分析过程中的序列比对这一瓶颈,可广泛应用于功能基因组相关的数据分析任务。  相似文献   
30.
构巢曲霉菌基因组中的数量可变重复序列的组成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已经公布的构巢曲霉菌基因组测序结果,对该真菌已测序基因组(30.1Mb)中的数量可变重复(VNTR)序列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结果表明,在已经公布的基因组序列中,共有4837个以1—6个核苷酸为基序的VNTR序列(长度大于15bp,匹配值大于80%),其碱基总数占整个基因组碱基数的0.31%,平均6.2kb碱基中分布有一个大于15bp的VNTR。其中数量最多的五碱基VNTR。数量达到1386个,其次为六碱基VNTR(1228个),三碱基VNTR(1199个),这3种VNTR总数达3813个,占VNTR总数的78.8%。数量最少的是二碱基VNTR,只有144个。在9541个开放阅读框架(ORF)中的VNTR总数为1683个,共分布于1356个0RF中。其中只有1个VNTR的ORF为1117个。与其他生物内VNTR的分布类似,在基因编码区中,以三碱基VNTR和六碱基VNTR占绝对优势,在阅读框架中的VNTR中分别占到58.0%和52.9%。编码区的三碱基、六碱基VNTR分别为该菌基因组中相应VNTR总数的约44.4%和38.6%。由于编码区的碱基数占基因组碱基数的59.3%,所以这两种长度的VNTR在编码区中的密度略低于基因组中的平均密度。在编码区上下游300bp调控区,除在编码区数量较多的三碱基VNTR和六碱基VNTR外,其他各种长度的VNTR的比例都超过了10%。可见300bp的上下游调控区域是单碱基、二碱基、四碱基、五碱基VNTR的富集区。在上游区域中,单碱基、二碱基和四碱基VNTR的比例比下游区域中多,五碱基VNTR的数量则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