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吉林中、西部平原区土壤弹尾虫群落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东辉  张柏  陈鹏 《昆虫学报》2005,48(6):935-942
2003年7月和9月对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天然次生林、农田、居民点园地、防护林和天然割草场等典型生境进行了土壤弹尾虫的调查,用Tullgren法提取弹尾虫,应用个体密度、类群数量、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等指数,研究土壤弹尾虫群落结构特征,了解土地利用差异对土壤弹尾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共捕获土壤弹尾虫2亚目8科12属5 531头,优势类群为Onychiurus、Folsomia、Acanthocyrtus、XenyllaColoburella属, 占总捕获个体数的90.3%。弹尾虫类群空间分布的广狭与个体数量的多寡在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中部平原区与西部平原区土壤弹尾虫群落组成差异主要体现在优势类群个体密度方面;生境类型明显影响弹尾虫个体密度分布,其中农田、居民点园地和防护林土壤弹尾虫个体密度较低,在不同土层间分布比较均匀,但生境差异对弹尾虫类群数的影响不明显;同时农业生产活动也降低了弹尾虫群落多样性。  相似文献   
22.
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研究和保护管理的重要生物类群, 对调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平衡具有显著作用。科学监测数据是野生动物研究、保护、管理决策的前提基础, 但由于传统监测技术的限制, 野生动物的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机制未得到充分关注和研究。随着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野生动物监测技术和方法出现较大突破和变革。该文论述了近年来野生动物监测研究领域的重要新技术, 包括红外相机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追踪技术、DNA条形码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等。通过综合介绍相关的基础概念、基本原理, 该文总结了新技术的应用优势和重大应用进展, 同时探讨了新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未来野生动物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3.
长春市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组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吴东辉  张柏  陈鹏 《动物学报》2006,52(2):279-287
对长春市郊区天然次生林、市区公园绿地、郊区防护林和农田等典型土地利用生境进行大型土壤动物调查,手拣法野外采集大型土壤动物,应用个体密度和类群数量等指标,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研究区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3773只,分别隶属于3门6纲17目102科。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生境大型土壤动物群落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存在差异,其中郊区农田和防护林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密度明显减少;植物群落类型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有一定影响;大型土壤动物群落个体密度和类群数主要集中分布在地表0-5cm土壤层,生境地表凋落物的移除对土壤动物群落的类群数和个体密度影响不明显;此外,不同土壤动物类群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也不同。  相似文献   
24.
目的:介绍国内外近10年来非剥脱性嫩肤技术治疗皮肤光老化临床研究概况,以期进一步了解非剥脱性嫩肤技术在皮肤光老化中的应用新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9/2009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和中文,检索词“photoaging(光老化),laser(激光),Intense pulsed light(强光),radiofrequency(射频),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临床实验研究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明确诊断标准。②随机对照实验或对照实验。结果:共收集到相关文献110篇,按上述标准纳入23篇,其余文献均被排除。结论:非剥脱性嫩肤技术治疗皮肤光老化疗效可靠,具有副作用少,方法简单,安全性高,易被患者接受等优势。但不管单独使用哪种方法治疗皮肤光老化其效果均不是很完美,必需紧密结合患者疾病的具体情况和非剥脱性嫩肤设备的性能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25.
记述采自中国东北地区棘跳科1新纪录族小角棘跳族Oligaphorurini1新种,三江双型棘跳Dimorphaphorura sanjiangensis sp.nov.及1新纪录种,北极小角棘跳Oligaphoruraursi Fjellberg,1984,附详细描述及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三江双型棘跳,新种Dimorphaphorura sanjiangensis sp.nov.(图1~11)鉴定特征假单眼模式:身体背面32/033/333430,腹面11/000/000000,3对足第1亚基节分别具1个。拟单眼模式:身体背面不存在,腹面00/000/122203,3对足第1亚基节分别具两个。腹部第4节背面具2根中间毛(a0和m0),第5节背面不具中间毛,第6节背面具2根中间毛(a0和p0)。腹管每侧具7根远端毛,2根基部毛,不具前端毛。弹器退化为1个颗粒状的区域,后面具1+1根毛。具臀刺,乳突不明显。正模♀,采自黑龙江省洪河农场的旱田大豆地土壤层中;2010-10-01,常亮等采。副模:3♀♀,1♂,特征与正模相同,采集地点及时间同正模。词源:新种种名源自模式标本采集地三江平原。北极小角棘跳Oligaphorura ursi Fjellberg,1984中国新纪录(图12~19)鉴定特征假单眼模式:身体背面32/133/333430,腹面11/000/000000,3对足第1亚基节上分别具1个。拟单眼模式:身体背面不存在,腹面00/000/122200,3对足第1亚基节上不存在。腹部第3、4节背面具或不具中间毛,数目存在变异;第5节背面通常不具中间毛,很少具中间毛m0;第6节背面具2根中间毛(a0和p0)。腹管每侧具7根远端毛,2~5根基部毛,不具前端毛。弹器退化为一个表皮皱褶状结构,后面具2+2根毛呈两排排列。具臀刺,乳突较明显。检视标本:15♀♀,采自黑龙江省前进农场的旱田大豆地土壤层中,2010-10-01,常亮等采;11♀♀,5♂♂,采自黑龙江省前进农场的小叶章草甸湿地土壤中,2011-05-26,武海涛等采。  相似文献   
26.
生物多样性强烈的时空尺度依赖性和多层次性决定了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变量的分析需要在不同生态系统进行多空间尺度、全面和连续的监测。因此, 构建生物多样性研究监测网络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的基础工作。近年来, 对地观测组织-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GEO BON)、亚太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APBON)等全球、区域以及国家尺度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蓬勃发展。中国陆续在国家尺度上建立了针对生态系统和物种的长期监测网络, 其中, 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China Biodiversity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 Sino BON)于2013年启动建设, 在我国主要生态系统和环境梯度设置30个监测主点和60个监测辅点, 目前已建成10个专项网对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进行监测, 并建立了以数据标准与汇交、近地面遥感为核心的综合监测中心。Sino BON打造了从地下、地面到森林林冠的多尺度、多类群(功能群)以及多营养级交互为重点的监测与研究平台, 为理解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 以及国家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提供详实可靠的生物多样性变化数据。为进一步支撑国家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深化全球多样性保护合作, 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亟需在监测技术、监测区域、数据标准、综合信息平台等方向谋求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7.
吴东辉  张柏  陈鹏 《生态学杂志》2007,26(1):131-134
对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典型农林用地进行土壤昆虫幼虫调查。结果表明,中部平原土壤昆虫幼虫类群数和个体数量显著高于西部平原,中部平原与西部平原土壤昆虫幼虫个体数量差别主要表现在步甲科、拟球甲科和大蚊科3个类群,农田和居民点园地土壤昆虫幼虫类群数量和个体数量明显低于防护林,耕作活动使土壤昆虫幼虫个体数量土壤剖面分布更均匀,鞘翅目幼虫、双翅目幼虫和鳞翅目幼虫对农林用地方式变化的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8.
报道了球角跳科在中国的1新纪录属"米氏球角跳属",并描述了1新种,新种命名为鞍山米氏球角跳Mitchellania anshanensis sp.nov.鞍山米氏球角跳与描述自西伯利亚的M.subhorrida Babenko,1994相似,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新种体长仅0.8mm,腹部第5节背面p1毛之间体表颗粒数量为17~20,触角第4节腹面有20~25个弯曲且顶端膨大的短小感觉毛,爪部生有1内齿,但无侧齿,胸部第2和第3节背面感觉毛短小精巧,腹部第1~3节背面感觉毛与普通刚毛长度相同;M.subhorrida体长达到1.5mm,腹部第5节背面p1毛之间体表颗粒数量为8~10,触角第4节腹面弯曲且顶端膨大的短小感觉毛数量范围为30~35个,爪部生有1内齿和1侧齿,胸部第2节、腹部第1~3节背面感觉毛与普通刚毛长度相同,胸部第3节和腹部第2节背面感觉毛短小粗壮.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相似文献   
29.
刘洁  高梅香  吴东辉 《生态学杂志》2017,28(12):3965-3975
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生态与环境研究的关键区之一.为了研究农田生物群落构建过程,探索其多样性维持机理,本研究于2015年在东北典型黑土区建立了16 hm2的农田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地,按照作物生长期,于玉米生长大喇叭口期(8月初)、抽穗期(9月初)和成熟期(10月初)对陷阱法获取的地表大型节肢动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3次调查共获得地表大型节肢动物5284只,隶属于节肢动物门3纲12目32科47种.调查中优势类群3类,常见类群11类.节肢动物营养功能群中植食性和杂食性节肢动物所占比重较大.地表大型节肢动物物种数量和个体数量随作物生长期有显著变化.9月初节肢动物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相对较高,8月初Simpson优势度指数较高.从不同物种的变异系数(CV)及群落空间插值可以看出,节肢动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存在异质性.在与土壤环境因子关系上,双变量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月份地表大型节肢动物总个体数与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含水量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典范对应分析(CCA)进一步表明,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对环境因子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研究区内分布广泛.农田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地内地表节肢动物物种组成丰富,在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变化过程.农田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地通过大尺度、长时间对样地内土壤动物空间过程进行监测,可以为解决群落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机制提供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熊果苷结合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面膜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外用熊果苷PVA面膜,对照组24例,予vitC导入治疗,一个月为一疗程。结果:熊果苷治疗组有效率为79.2%;高于对照组(2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34,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熊果苷PVA面膜疗效确切,配制操作简单,便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