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山东山旺发现中新世大型猛禽化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记述了山东山旺地区发现的首件大型猛禽类化石。一新属种,Qiluornis taishanensisgen. et sp. nov.。新鸟较我国以前发现的中新世唯一一件大型猛禽类化石,江苏泗洪的顾氏中新鹫(Mioaopius gui Hou 1984)稍小,但保存更加完整并较进步。这一大型猛禽的发现,为研究早期猛禽的演化,以及山旺组地层与相关地层时代对比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22.
孔子鸟与鸟类的早期演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大量孔子乌标本的出现,使得我们能够识别这一早期鸟类的一些前所未知的形态特征。依据这些特征,并结合近年来中国发现的其他中生代鸟类资料,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早期鸟类研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诸如鸟类飞行的起源等。孔子鸟头骨的最典型特征是进步的角质像的出现和原始眶后骨的完全保留。孔子鸟的眶后骨和颧骨相连接,这一特征尚未见于其他鸟类。由于始祖鸟也已缺失了眶后骨,因此眶后骨在孔子鸟中的存在,进一步证实了始祖鸟在早期鸟类演化中的旁支地位,同时也表明,鸟类真正的祖先比我们以往所了解的更加原始。孔子鸟保留了三个指爪。第三指爪(中间一个)常较退化,这和飞羽附着第三指有关。发育的趾爪及指爪,显示孔子鸟适应攀援树木的生活。基本愈合的尾椎和尚不完善的飞行器官,不仅支持这一假设,而且可能还表明,孔子鸟尚不能从地面起飞。孔子鸟尚未发育小冀羽,这也更加证实了其飞行的原始性。孔子鸟的某些个体,保存一对长的尾羽,这可能代表雄性的特征。另一些个体的头部还保留装饰性羽毛。数百件个体的集中发现或许还表明,孔子鸟具备了某些现生鸟类集群性的行为方式。个体大小的变化在早期鸟类飞行能力演化中的作用十分显著。早白垩世的反鸟类的成员都明显小于始祖鸟和孔子鸟,加之拥?  相似文献   
23.
本文记述了一发现于河南明港始新世较小型涉禽类的尺骨和胫跗骨远端化石。依据尺骨远端腱凹窄而浅,桡骨凹大,外侧具一纵沟和胫跗骨外关节髁外侧面中央有一窄纵嵴等特征定一新属种:张沟明港鹮Minggangiachanggouensis gen.et sp.nov. 明港鹮的时代为晚始新世,它代表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鹳形目最早的鸟类。  相似文献   
24.
四川蜥脚类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报道1974年春采自自贡市恐龙动物群中蜥脚类部分标本的初步研究。全部标本的详细描述和讨论将在以后进行。自贡蜥脚类材料,与已知勺形齿蜥龙类比较,具有一些显著的不同性质,定一新属种,命名为釜溪自贡龙(Zigongosaurus fuxiensis gen.et sp.nov.)种名表示化石的具体产地。标本编号:02501(庆博物馆编号)。自贡龙及其动物群的发现和研究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后开门办所,科研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和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成果。自贡龙骨胳已在重庆市博物馆装架展出,每天都有许多工农兵群众参观,使观众受  相似文献   
25.
本文是《安徽古新世蜥蜴类》(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第12卷,第3期)的续作。主要记述黄铺公社汪大屋的两种蜥蜴类化石,它包括很稀有的而且形态又很特殊的避役科的一个小头骨和可能是迄今尚未记述过的一类特化的蜥蜴类,材料有一对下颌骨。  相似文献   
26.
用等电聚焦技术对三种马鸡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用0.5mm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三种马鸡的卵清蛋白进行了比较分析。电泳谱和扫描结果表明,藏马鸡和蓝马鸡的亲缘关系比褐马鸡更近些。而且地理分布、骨骼和化石材料方面的分析结果和等电聚焦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7.
记述发现于辽宁省朝阳县原家洼村中生代地层中的反鸟类一新科:真翼鸟科(Alethoalaornithidae fam.nov.)。由于该科鸟类具有肩胛骨直,第1、2指仍有爪,腓骨和胫跗骨不愈合,趾骨不太钩曲等特征,将真翼鸟科归入华夏鸟目(Cathayornithiformes)。真翼鸟科的特有特征包括:吻尖,齿少,牙齿退化的趋势明显,腕掌骨基本形成,乌喙骨远端宽,肱骨近端具明显的气窝,尾综骨长,跗蹠骨末端三趾骨等长且滑车末端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趾骨爪长,不甚钩曲等。通过对新材料和其它早期鸟类的对比认为,反鸟类的灭绝不仅有自身构造的原因,还有它们所生活的生态环境多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8.
对鹤鸵(Casuarius casuarius)、鸸鹋(Dromaius novaehollandiae)、美洲鸵鸟(Rhea americana)和鸵鸟(Struthio camelus)的腰荐部骨骼进行了对比。鸸鹋与鹤鸵在愈合荐骨的数目与构成、腰带的结构方面最为相似,均为开放式骨盆。美洲鸵鸟和鸵鸟均为非开放式骨盆,前者的坐骨大部愈合,后者的耻骨后角左右愈合。与突胸鸟类对比发现:平胸类的愈合荐骨相对较长,髂骨后翼狭窄、几乎垂直伸向下方;突胸鸟类的髂骨后翼宽阔、水平侧向伸展并微微向背方拱起。反映了平胸类结构的原始性。  相似文献   
29.
30.
辽宁中生代鸟类综述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对发现于辽宁中生代地层中的鸟类化石,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化石的系统分析表明,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在这一地区存在两个亚纲的鸟类分子:蜥鸟亚纲(Sauriurae)和今鸟亚纲(Ornithurae)。其中,蜥鸟亚纲的成员不仅数量居多,而且存在较大的分异。今鸟亚纲的分子则种类和数量都相对较少。辽西中生代鸟类的大量出现,除了鸟类自身的发展原因外,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这一地区适宜的生态环境也为鸟类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辽西地区陆相中生代地层义县组和九佛堂组的时代分别为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