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21.
大熊猫为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生境遭到破碎化以致孤立小种群间基因流受限制,严重威胁野生孤立小种群的续存。野化放归以复壮并建立能自我维持的野生种群是物种保护的一种有效措施,这在国内外已有成功先例。野化放归圈养大熊猫以复壮野生种群是大熊猫保护的重要策略之一。然而,破碎化生境阻碍了小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加剧了因近交和遗传漂变带来生存力下降的危机。因此大熊猫的放归必须首先考虑其遗传背景,以改善种群基因库为目的。综合微卫星与线粒体等分子标记分析显示,现存野生大熊猫种群和圈养种群仍具有中等或以上的遗传水平,具有较大的进化潜力,这为大熊猫野化放归提供了遗传学支持。另外,小相岭和大相岭种群的遗传水平最低,应首先考虑这些种群的复壮,并且对秦岭种群进行特殊管理与保护。大熊猫的野化放归应着重于野放个体亲缘度的合理选择、基因丰富度的优先选择和有害基因的反向选择等三个遗传因素。本文旨在综合分析大熊猫现存种群遗传现状及其在野化放归中的决策性,以期为大熊猫野化放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2.
化学通讯对哺乳动物的生存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了雄性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对同伴个体尿液气味行为反应的发育模式。结果显示,在成年雌性个体的尿液气味刺激下,雄性个体表现显著多的嗅闻行为和嗅闻/舔舐环境行为,但是嘶咬气味刺激物的行为明显减少。在雌性个体的尿液气味刺激下,不同年龄段的雄性个体行为表现不同,成年雄性个体表现较亚成年和幼年个体显著多的舔舐行为。此外,成年个体和亚成年个体均表现较多的嗅闻/舔舐环境行为,而幼年个体则无该行为表现。幼年个体较成年和亚成年个体表现显著多的气味涂抹行为,而且嘶咬气味刺激物的时间较亚成年个体显著多。幼年个体和亚成年个体对雌性和雄性个体尿液气味刺激的行为反应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雄性大熊猫对同种个体尿液中化学信息的行为反应呈现出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23.
雌性大熊猫发情行为观察与相关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2004年3月2004年5月以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11只3.5~17岁、体重约在80~115kg的成年雌性大熊猫为研究对象,采用全事件记录法对雌性大熊猫的整个发情周期的行为和生殖系统外观变化进行详细记录,并于2004年3月9日~5月10日测定了8只雌性大熊猫尿中雌二醇浓度;统计分析了1991~2004年间的雌性大熊猫阴道上皮细胞角化率。结果表明,除了大熊猫帼帼在2004年1月28日开始有发情行为表现外,其他10只均在3~5月期间发情,发情行为无异常现象,其中5只完成了配种;尿中雌二醇浓度均在发情高潮期的当天或头天达到峰值,并于发情后期迅速降至发情前水平;阴道上皮细胞角化率变幅在39.0%~97.0%之间,也表现为在发情高潮期增加并达到最大值,此值介于75%~90%被认为是最佳配种时期。  相似文献   
24.
和竹子相比,动物性来源食物可以为大熊猫提供更全面的氨基酸,更高的能量。如何把作为野外食谱中的正常部分(动物性来源食物)应用在大熊猫饲养上,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主要利用4种常见的动物性来源食物喂食大熊猫,观察结果表明大熊猫可以进食含有动物性蛋白质的食物,能够依靠其嗅觉及味觉器官辨别含有不同动物性蛋白的食物;大熊猫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相比,对相似事物具有较高的警惕性。通过观察大熊猫实验前后的反应,初步判断短时间内使用含有动物性蛋白的食物来对其饲养是安全的。本研究可以为大熊猫饲养繁殖中的食物结构优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采用双因子交叉分组 (2× 2 )试验设计方案 ,选用 2只亚成体大熊猫进行 5期 (第 5期用常规日粮 )消化试验 ,考察精料的蛋白质水平与能量浓度对亚成体大熊猫日粮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精料蛋白质水平对粗蛋白、半纤维素、能量的消化率均产生显著影响 (P <0 0 5 ) ,对粗脂肪消化率产生极显著影响 (P <0 0 1)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7830、 0 76 18、 0 5 5 0 4、 0 6 72 3) ;精料能量浓度对无氮浸出物、中性洗涤纤维、能量的消化率产生显著影响 (P <0 0 5 ) ,对粗脂肪消化率产生极显著影响 (P <0 0 1)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5 6 9、0 6 0 4 7、0 5 0 5 2、 0 74 11)。对无氮浸出物、中性洗涤纤维、能量的消化率而言 ,该 2个因素互作效应显著 (P <0 0 5 )。1~ 4试验期 ,粗脂肪、半纤维素 ,1~ 5试验期 ,粗脂肪、半纤维素、中性洗涤纤维、纤维素、总能量等项消化率与 2个因素线性回归达到显著性水平 (α =0 0 5 ) (其中粗脂肪及 1~ 5期半纤维素达到极显著 ,α =0 0 1)。从多重比较结果看 ,除木质素外 ,各项消化率均以第 1期为最高 ,因此 ,日粮配方 1(CP2×GE2即CP 2 0 6 1%×GE 19 5 3MJ/kg)是优选配方  相似文献   
26.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的一只雌性大熊猫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采取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利用抗菌素药物防止感染的原则对母兽进行治疗,4d后恢复正常。治疗期间取出两只初生幼仔,利用自制人工保温箱将幼仔成功地从雅安长途运回卧龙进行人工育幼;并对母兽进行育幼行为培训以保持母性行为,母兽康复后主动接受幼仔成功哺育成活。  相似文献   
27.
传统圈养和半自然散放环境亚成年大熊猫的行为差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1年7月20日至8月20日,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采用连续观察法记录和分析了传统圈养和半自然散放环境下亚成年大熊猫(分别为3和9只)的几种行为的持续时间和发生次数。传统圈养环境亚成年大熊猫探究行为的持续时间、标记行为的频次显著多于半自然散放环境下的个体;刻板行为的持续时间有增加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刻板行为的持续时间与标记行为的频次和探究行为的持续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圈养环境的改善有助于亚成年大熊猫探究和标记行为的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8.
圈养大熊猫的繁殖特性和生命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最大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圈养种群——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圈养种群的研究,总结了圈养大熊猫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编制了大熊猫的生命表。大熊猫是季节性繁殖的动物,每年春季3~4月发情交配,8月(30.49%)和9月(48.88%)产仔,每胎平均产仔1.5只,圈养繁殖大熊猫的雌雄比为1.11。大熊猫的妊娠期和幼兽的初生体重变化很大,分别平均为139.8天和142.6g。性成熟的年龄,雌性是5.7±1.1岁,雄性是5.8±0.58岁。根据圈养大熊猫的生命表计算出圈养种群的净增长率R0为0.209,世代周期T为9.187年,内禀增长率r为-0.170,周期增长率λ为0.844。  相似文献   
29.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的一只大熊猫患皮肤病,从皮屑中分离到一株拟盘多毛孢菌GYMXP201108。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该菌株顶端附属丝短,1–3根,多数不具柄,与海南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hainanensis模式菌株形态一致,ITS区序列分析也表明与海南拟盘多毛孢的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6%,因此鉴定为海南拟盘多毛孢,GenBank ID为KF551573。首次报道了海南拟盘多毛孢能在动物体表生存。  相似文献   
30.
收集了雄性大熊猫尿样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雄性激素代谢物年周期变化基础数据。二月份雄性激素水平最高,与繁殖季节的开始相关。繁殖成功与雄性激素水平无相关,与不同的笼养环境也无相关。与其他熊类物种相比,大熊猫交配和雄性激素水平峰值在一年中的较早时候出现。在大熊猫这样一个多配制物种,这个峰值可以看作与挑战假说相关联。在冬季,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逐月升高,12月份出现峰值。在繁殖季节来临前,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扮演了一个预备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