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茉莉酸及其甲酯与植物诱导抗病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介绍了茉莉酸 (JA)及其甲酯 (MeJA)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及其诱导植物抗病的机制 ,并概述了目前这一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62.
瘦素的信号转导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瘦素是由肥胖基因编码的一种多肽激素,具有调节能量代谢和抑制食欲的作用,其调节作用由瘦素受体所介导。瘦素受体属于I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JAK-STAT途径是瘦素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瘦素与胰岛素的信号转导通路之间存在“cross talk”。  相似文献   
163.
为筛选夜香树(Cestrum nocturnum L.)香气释放、生物钟等相关基因表达研究适用的内参基因,本研究采用夜香树盛花期叶片和花为实验材料,利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获得了夜香树6种经典的内参基因序列,分别为:Actb7、EF-1A、GAPDH、TUA、TUB2、UBQ;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18s rRNA和这6个内参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并通过Bestkeeper、geNorm、NormFinder 3种程序分析了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花中,Actb7表达最稳定;在叶片中,EF-1A和UBQ的表达比较稳定;在2种组织中,EF-1A的表达相对稳定。3组稳定性分析中,geNorm程序确定的最佳内参基因数目均为2,最佳内参基因组合均为Actb7/EF-1A。本研究通过对稳定内参基因的筛选,以期为准确检测夜香树盛花期花瓣节律运动、香气释放、生物钟变化等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4.
以木奈(Prunus salicina Lindli.var cordata J.Y.Zhang et al.)为试验材料,采用稀释池PCR法,筛选木奈叶片全长均一化cDNA文库,获得了木奈WRKY同源基因的12个全长cDNA分别命名为PsWRKY7、PsWRKY14、PsWRKY20、PsWRKY21、PsWRKY22、PsWRKY29、PsWRKY31、PsWRKY32、PsWRKY33、PsWRKY40、PsWRKY46和PsWRKY75,长度分别为1 517、1 798、2 098、1 177、1 242、1 396、2 135、1 760、2 113、1 047、1 258和700 bp,ORF长度分别为1 095、1 572、1 764、1 068、1 071、1 002、1 944、1 602、1 770、963、1 077和672 bp,分别编码364、523、587、355、357、333、647、533、589、320、358、223个氨基酸。荧光定量结果显示,12个WRKY同源基因在1.0 mmol/L水杨酸处理后,所获得的PsWRKY表达量均显著上调,表明木奈WRKY基因可能是水杨酸诱导防御反应的重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165.
比较加入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Oseltamivir)对我国A(H3N2)亚型流感病毒红细胞凝集(Hemagglutination,HA)和凝集抑制(Hemagglutinin inhibition,HI)试验结果的影响,以期获得病毒更真实的HA和抗原性变异分析结果。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5月在中国大陆分离的395株A(H3N2)亚型流感病毒,在HA及HI试验中加入神经氨酸酶抑制剂Oseltamivir,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根据HA试验,挑选其中部分毒株进行基因组测序,比较NA氨基酸位点变异情况。在HA试验中加入神经氨酸酶抑制剂Oseltamivir后,44.8%的毒株HA滴度未改变;43.8%的毒株HA滴度下降,仅有11.4%的毒株HA滴度升高。加入Oseltamivir后,与A/TX/50/2012鸡胚株抗原性类似的毒株的比例高于未加入Oseltamivir时,与A/SZ/9715293/13细胞株抗原性类似的毒株的比例低于未加入Oseltamivir时类似株的比例,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以A/TX/50/2012细胞分离株和A/SZ/9715293/133鸡胚分离株作为参考病毒,Oseltamivir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挑选19株A(H3N2)亚型流感毒株进行基因组测序,进行NA蛋白氨基酸位点分析,与A/TX/50/2012鸡胚分离株相比加入20nM Oseltamivir后,滴度降低超过4倍的5株毒株,没有共同氨基酸位点变异,但A/山东莱城/119/2015流感毒株有D151G氨基酸位点突变;A/吉林铁西/1194/2015流感毒株有V412I和T434A氨基酸位点变异。加入20nM Oseltamivir后,滴度降低为2~4倍的毒株,具有I26T、G93S、V149I、N234D、T267K、S416G等位点突变。在对我国近年流行的A(H3N2)亚型流感病毒进行血凝滴度和抗原性分析中,加入Oseltamivir可获得更为真实的HA和HI结果,分析病毒的变异情况,评价疫苗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166.
有孔虫是海洋环境中一种重要的原生动物,对环境变化响应敏感。潟湖作为海陆交互连接带,生境梯度明显,但目前学术界对此类水体中有孔虫种群的研究报道有限。本文以中国典型潟湖广东省汕尾市品清湖为例,于2021年至2022年间系统调查了该湖不同区域20个采样点的水环境参数(水深、盐度和pH值等)、沉积物的环境特征(粒度和污染物含量等)及有孔虫的群落组成。结果显示品清湖现今水质大部分均为四类或劣四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超标严重;重金属Cu、Zn和Hg浓度相对较高,部分区域浓度达到二类标准。该湖表层沉积物中共鉴定出底栖有孔虫15属35种,以玻璃质壳(Hyaline)为主,瓷质壳(Porcelaneous)次之,胶结质(Agglutinated)含量最低,优势属种为Ammonia aomoriensis, Elphidium advenum, Elphidium hispidulum和Spiroloculina laevigata,丰度及分异度呈现西部入海口高,东部低。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品清湖有孔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深和水体Cu浓度,分别解释了34.2%和14.9%的有孔虫群落信息。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67.
流感病毒一直以来是免疫学领域研究的重点目标。不仅仅是因为流感病毒在全球造成的危害,而且因为流感病毒感染机体后逃逸免疫系统的抗病毒反应的花样层出不穷。当流感病毒侵染宿主后,虽然免疫系统会通过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进行全方位抗病毒反应,但是这些抗病毒反应同时也会使宿主自身受损。这需要研究人员除了不断探索机体免疫系统抵抗流感病毒侵染的免疫机制,从中搜寻治疗流感病毒感染的新靶点。同时,也要基于新的研究进展来兼顾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过程中,减小免疫系统对机体造成的免疫病理伤害。  相似文献   
168.
随着信息化手段的不断丰富,新型教育理念结合线上学习平台的新信息化教学模式成为高校课堂的改革新趋势。本次教学改革利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和数学(Mathematics)多学科融合的超学科教育理念(简称STEAM教育)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了整体设计,同时借助“线上+线下”教学平台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了全面优化。将原本分散的验证型、操作型实验重新整合串联成以多角度“项目式”任务为主线、以Blackboard线上平台为辅线的自主研究型实验项目。新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展示和讨论互动的平台。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知识测验、课后反馈、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4个方面对新型模式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此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在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学习质量,增强了其学习主观能动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问题探究及实践创新能力。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对其他生物学科实验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9.
170.
肖建华  丁鑫  蔡超男  张灿瑜  张晓妍  李朗  李捷 《生态学报》2021,41(14):5703-5712
掌握气候变化对珍稀濒危物种的分布和适应性变化趋势的影响,是开展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基础。闽楠(Phoebe bournei)是我国东部亚热带森林的优势树种,也是金丝楠木的主要来源树种。它具有重要的经济、园林与生态价值,目前已被列为国家II级保护植物。预测不同气候背景下该物种的地理分布格局可为这一珍贵树种的资源保护、合理利用与开发提供指导依据,同时也为闽楠的起源与地理分化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基于闽楠的123个分布点信息与19个气候因子,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与ArcGIS空间分析,构建闽楠于末次冰期(距今22000年)、当前(1950-2000年)以及未来(2050年与2070年)相应地潜在分布区格局,并确定未来受威胁的适生区、面积与影响分布的气候因子。结果表明:闽楠的适生区覆盖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及重庆,制约闽楠地理分布的气候因子主要是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Bio4)、最暖月最高温(Bio5)与最干季降水量(Bio17);在末次盛冰期闽楠退缩到我国东部的许多山区,诸如武夷山、浙闽丘陵、武陵山、雪峰山、湘黔桂毗邻的山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到2050年与2070年闽楠的适生区有着破碎化甚至丧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