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硼替佐米1-500nmol/L处理结肠癌SW480细胞24-48小时,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药物IC50值.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aspase-3,p-Akt和PTEN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硼替佐米以时间-剂量依赖方式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48小时IC50值:87.36 nmol/L.细胞凋亡实验显示药物作用24小时细胞开始出现凋亡,48小时凋亡明显.硼替佐米作用24小时后细胞周期明显阻滞在G0/G1期.Westemblot实验显示,80 nmol/L硼替佐米处理结肠癌SW480细胞后PTEN蛋白表达水平随时间明显增加,而p-Akt蛋白随时间表达下降.结论:硼替佐米可以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TEN蛋白降解,抑制p-Akt途径有关.为结肠癌治疗药物的发展和更新提供了新的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142.
该研究以米槁的带腋芽茎段为实验材料,建立米槁不定芽诱导及增殖培养体系,探究不同消毒时间、取材时间及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配比条件对米槁带芽茎段不定芽诱导及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植体最适消毒方式为75%酒精30 s + 0.1% HgCl2 6.5 min,11月为外植体取材进行消毒的最佳时期。(2)最适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 + 3.0 mg/L 6 BA + 0.3 mg/L IBA + 6.5 g/L琼脂+ 30 g/L蔗糖,不定芽诱导率可达到81.24%;6 BA和NAA均能促进米槁不定芽的增殖,且NAA是不定芽增殖的主要影响因素。(3)最适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 + 0.1 mg/L 6 BA + 1.0 mg/L NAA + 0.3 g/L AC + 6.5 g/L琼脂 + 30 g/L蔗糖,不定芽平均增殖系数达到2.79。该研究基本建立了米槁不定芽诱导及增殖培养体系,为其深层次的资源开发、利用及快速繁殖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3.
摘要 目的:探讨精氨酸缺乏对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CCK8筛选BTZ对骨髓瘤细胞株(H929和RPMI 8226)治疗的最适药物浓度,比较在缺乏和富含精氨酸的两种培养基中的细胞增殖情况;通过使用PI染料标记细胞检测不同试验组细胞周期的分布,以及使用Annexin V/7AAD凋亡试剂盒检测BTZ对不同试验组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BTZ降低了骨髓瘤细胞的存活率,并通过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2/M、S期,抑制骨髓瘤细胞的增殖。缺乏精氨酸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也抑制了骨髓瘤细胞的增殖。BTZ作用于缺乏精氨酸组的骨髓瘤细胞后,细胞凋亡百分比明显低于富含精氨酸组(H929细胞由约40%降至13.6%,RPMI8226凋亡百分比分别7.13%和19.27%)。结论:缺乏精氨酸和给予BTZ均阻滞细胞周期,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同时缺乏精氨酸降低了BTZ诱导骨髓瘤细胞的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44.
[目的]研究米曲霉木糖醇脱氢酶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方法]克隆测序来源于米曲霉的木糖醇脱氢酶(XDH)基因,利用Swiss-MODEL和Modeller对XDH进行三级结构模建,通过PROCHECK和Prosa2003对得到的4个目标模型进行评价,从中得到一个最佳模型.在同源建模的基础上,通过分子对接软件MolsoftICM-Pro,对辅因子进行对接,预测了XDH与NAD+、Zn2+作用的相关残基.寻找底物木糖醇与XDH结合的可能活性口袋,用Molsoft模拟XDH与木糖醇的对接,预测了酶与底物作用的关键氨基酸残基.[结果]结构分析显示,米曲霉XDH含有醇脱氢酶家族锌指纹结构和典型醇脱氢酶Rossmann折叠的辅酶结合域,属于Medium-chain脱氢酶(MDR)家族.通过对接研究,预测了XDH与NAD+之间形成氢键的氨基酸有Asp206、Arg211、Ser255、Ser301和Arg303,这些氨基酸位于结合域,与Zn2+形成氢键的氨基酸有His72和Glu73,位于催化域,与天然底物木糖醇形成氢键的氨基酸有Ile46、Ile349、Lys350和Thr351,位于催化域.[结论]所得信息对XDH分子定向改造、拓展米曲霉工业应用范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5.
王英姿 《生态学报》2013,33(10):3129-3137
对灵石山海拔157-842 m(分9个海拔梯度,分别记为A1-A9)的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值的特征及其与属性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灵石山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的分布范围为(-28.806‰—-34.399‰),平均值为(-30.885±1.205)‰,叶片δ13C值与比叶面积(SLA)、叶片N含量、2年生K含量、Na含量、Mg含量、Ash(灰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2年生叶片Chl(叶绿素)含量、叶片P含量、叶片Ca含量、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不同叶龄Fe、Zn含量相关性不显著,与1年生和2年生叶片Mn含量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不同优势种植物叶片δ13C丰度差异可以反映植物生理状况的变化.不同海拔梯度上叶片属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影响了以米槠为建群种和优势种的灵石山常绿阔叶林叶片δ13C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对多发性骨髓瘤(MM)T细胞亚群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β_2-微球蛋白(β_2-MG)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9年8月期间皖南医学院附属马鞍山中心医院收治的52例MM患者以及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泰州医院收治的28例MM患者,共计纳入患者例数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0,给予1.3 mg/m~2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和B组(n=40,给予1.6 mg/m2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T细胞亚群、血清CRP、β_2-MG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5个疗程后CD3~+CD4~+、CD3~+CD4~+/CD3~+CD8~+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CD3~+CD8~+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5个疗程后β_2-MG、CRP均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结论:MM患者采用1.6 mg/m2硼替佐米或者1.3 mg/m2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可获得相当的疗效及安全性,但1.6 mg/m2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T细胞亚群及血清CRP、β_2-MG水平。  相似文献   
147.
一株甲基对硫磷降解菌——米曲霉JMUPMD-2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株新分离的、能以甲基对硫磷为唯一磷源生长的菌株——JMUPMD-2利用形态观察和rDNA ITS序列分析对JMUPMD-2进行鉴定; 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培养过程中甲基对硫磷浓度的变化, 确定甲基对硫磷降解速率。该菌株的rDNA ITS序列与米曲霉 (Aspergillus oryzae)的同源性为99%, 菌落形态和显微形态都与米曲霉特征相符, 因此鉴定为米曲霉; 以350 μg/L甲基对硫磷为唯一磷源和350 μg/L甲基对硫磷及1 g/L K2HPO4组成的混合磷源分别培养该菌株, 200 h后的分解量分别为189 μg/L及28 μg/L。该菌株的胞内提取液具有明显的甲基对硫磷降解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8.
对苏铁科和泽米铁科8种苏铁植物,即台湾苏铁(Cycas taiwaniana)、海南苏铁(C·hainanensis)、元江苏铁(C·parvulus)、单羽苏铁(C·simplicipinna)、滇南苏铁(C·diannanensis)、越南篦齿苏铁(C·elon-gata)、长刺大泽米铁(Macrozamia longispina)、双子铁(Dioon edule)的叶轴横切面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为苏铁植物的系统演化和分类进一步提供解剖学依据,并探讨其解剖结构与生态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较原始的苏铁科和较进化的泽米铁科叶轴的横切面结构无论在表皮、机械组织、基本组织和维管组织,还是在后含物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泽米铁科的大泽米铁属与双子铁属差异也较大;苏铁科科内的6个种则相似性稍大,表明它们是亲缘关系较密切的类群,但每个种都有各自的结构特点。越南篦齿苏铁的维管束排列方式和数目的增加方式与泽米铁科两个种的相似,因此推断它处于较进化的地位。研究还发现苏铁科种类的叶轴的近轴面均像叶片那样具有栅栏组织状同化组织存在。苏铁类植物叶轴具有旱生植物的解剖结构特征:角质层较厚、表皮细胞壁厚、机械组织发达、晶体较多、分泌道和维管束数目较多等结构特征。这些对研究苏铁纲各科及种类之间的进化与亲缘关系提供了佐证,同时揭示了苏铁纲这类古老的植物类群其多个属的种类能够经历如此漫长的地质年代而幸存下来,是由于其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均形成了这些独特的结构特征,因而具备了相对应的生理功能,能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具备耐干旱、贫瘠、高温及耐盐碱等逆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9.
李莲芳  刘永刚  孟梦  冯弦  陈宏伟   《广西植物》2007,27(3):414-419
通过调查统计,在11年生和8年生山桂花和西南桦纯林、11年生山桂花与西南桦混交林、山地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内,分别发现种子植物113、106、75、74种和58种,分别隶属于52、52、43、40和28科。这些科中,有15科为5种林分的共有科,分别占各林分类型总科的28.8%、28.8%、34.9%、37.5%和53.6%,其中热带成分共10科,占共有科的66.7%。属的分布区类型和变型共19类,除中国特有在山桂花纯林中缺失外,天然林中的所有分布区类型在3种人工林内均有发现;热带成分分别占山桂花、西南桦纯林、山桂花与西南桦混交林、山地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总分布区类型(世界广布型不参与计算)的85.72%、83.11%、80.01%、86.90%和84.77%。说明山桂花、西南桦人工林具有良好的物种和区系多样性恢复的功能。可初步推断乡土树种山桂花、西南桦人工林在热带可实现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50.
为探究荞麦新品种的营养保健价值,该文对自交可育甜荞、金苦荞、米苦荞共56个不同品系荞麦种子的粗蛋白、总黄酮、蛋白组分含量及其果实性状的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甜荞、金苦荞、米苦荞种子中粗蛋白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3.19%、15.44%、11.75%,总黄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14%、2.50%、2.09%,清蛋白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22%、6.13%、4.56%,球蛋白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29%、1.15%、0.91%,醇溶蛋白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42%、0.58%、0.55%,谷蛋白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66%、3.36%、2.80%,三种荞麦的蛋白组分均符合清蛋白>谷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2)果实性状中,甜荞果实千粒重、果实面积、果实直径的变异系数最大,米苦荞果实周长、果实长宽比、果实长、果实宽和50 mL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大。(3)相关分析表明甜荞种子粗蛋白含量与果实长宽比、果实长,金苦荞种子粗蛋白含量与果实周长、果实长,米苦荞种子粗蛋白含量与果实宽、总黄酮含量与果实面积、果实宽、果实直径、50 mL容重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4)该研究筛选出甜荞(1808-166贵甜2号优系)、金苦荞(多苦74、多苦78)、米苦荞(1906-136黑米荞麦、43-2)等高蛋白含量或高黄酮含量的荞麦品系。该研究结果对荞麦优良品种的选育和荞麦新产品的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