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41.
禾谷类作物细胞培养:体细胞胚性潜力的诱导与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体细胞胚胎发生已成为禾谷类作物细胞培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参照近几年来发表的主要文献并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对禾谷类作物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做了综合评述。就培养基,植物激素,氮源,渗透压,外植体来源及发育时期,起始材料的状态,培养时间等各种因素对禾谷类作物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保持,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建立以及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长期继代培养物再生能力丧失(或胚性潜力难以充  相似文献   
142.
江浙蝮蛇毒中性磷脂酶A_2的荧光光谱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江浙蝮蛇毒中性磷脂酶A_2(NPLA_2).研究结果表明NPLA_2分子中确实含有一个色氨酸残基.且位于NPLA_2分子表面;我们还发现荧光探针bis-ANS在NPLA_2分子上有一结合区,其解离平衡常数为11.6μmol/L ;利用结合了的bis-ANS与NPLA_2分子中色氨酸残基之间的能量传递计算出两者之间的距离为17.7(?).  相似文献   
143.
本文就几种纤维素和无机吸附载体对青霉素酰化酶的吸附作用及其固定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EAE-纤维素、EYI-纤维素、微晶纤维素、CM-纤维素、羟基磷灰石、中性氧化铝、硅藻土及粉末状膨润土对青霉素酰化酶都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其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的比活分别在1.47~19.43u/g之间,活力回收率为16.3%至84%,几种固定化酶的最适pH均较游离酶低,且其操作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4.
朱砂叶螨滞育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千红  经佐琴 《昆虫知识》1993,30(6):335-337
朱砂叶螨滞育诱导反应曲线为长日照型,临界光照长度为9小时45分。15℃条件下诱导,0~1小时30分和11~24小时光照时无滞育发生,光照6小时15分至9小时45分则几乎完全滞育。后若螨期和成螨期具光敏感性,最敏感虫态是成螨期。诱导其他虫态,滞育不发生。  相似文献   
145.
胞外青霉素酰化酶的纯化及部分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大芽孢杆菌产胞外青霉素酰化酶发酵液经硫酸铵分级抽提及Sephadex G-100、羟基磷灰石、DEAE-纤维素DE52等层析步,提纯了青霉素酰化酶,得到电泳均一的酶制剂,纯酶比活力约为25U/mg蛋白,纯化49倍,活力回收58%,经PAGE及SDS-PAGE测知该酶不含亚基,其分子量约为140kD。该酶最适pH为9.0,最适温度47℃,用底物NIPAB测活,其Km值为6.2×10^-4mol/L  相似文献   
146.
中草药食品抗氧化剂的筛选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为了寻找质优、价廉、丰富、易得的天然食品抗氧化剂资源,本文采用“扩散板法”和“永停法”从51种中草药中筛选出了二十三种活性较强的,其中大黄、牡丹皮、老鹳草、川续断、芡实,山茱萸核、马齿苋、八角回香、千里光和鹅不食草等10种抗氧活性最强(AI>70%)。  相似文献   
147.
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在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内和各种浓度的碱土族氯化物溶液内,研究了来自江浙蝮蛇(AgkistrodonhalysPallas)毒的酸性与碱性磷脂酶外A2(PLA2)的热变性过程。得到表征这两种酶溶液构象变化的热力学参数。依据这些参数研究了两者的溶液构象及其变化。在pH4.5以下,分子净荷正电的这两种酶在溶液中不形成可热致伸展的有序构象;pH高于4.5时,Asp和Glu的侧链羧基以负离子形式存在有利于有序构象的稳定。His是决定PLA2活力和热稳定性的重要残基。磷酸根离子和这两种酶有结合作用而降低有序构象的热稳定性。碱土族阳离子除和这两种酶结合外,还以依赖于离子强度的方式复杂地影响酶的溶液构象,但其作用不完全是静电性的,是或多或少地随离子的不同而不同的。计算给出酸性PLA2的△Hcd.  相似文献   
148.
摘要 目的:探讨KGF联合HIF-1α对BECN1敲除后的IEC-6细胞在缺氧应激状态下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构建敲除BECN1基因的稳定细胞系IEC-6B-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BC)、阴性对照组(NC)、HIF-1α组、KGF联合HIF-1α组(KH)。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检测细胞存活率、ATP含量、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检测自噬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和凋亡、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低氧处理24 h后,各组细胞可见梭形、星形及其它异常形态变化;NC组细胞胞质内可见大量大小不一的吞噬溶酶体泡;其他各组细胞呈现细胞早期凋亡形态变化,BC组和KH组细胞胞质中可见自噬泡。与BC组相比较,各敲除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KH组细胞存活率高于NC组、KGF组及HIF-1α组(P<0.05)。BC组细胞内ATP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BC组和KH组比较,其他三组细胞G0/G1期百分比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0.05)。与BC组相比较,其余各组细胞自噬基因BECN1、SQSTM1及LC3基因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Beclin 1蛋白及LC3 II/LC3 I的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且p6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KH组的Bax/Bcl-2的比值、Caspase3蛋白表达低于NC组(P<0.05)。结论:KGF联合HIF-1α能促进细胞增殖、增强细胞能量代谢、减少G0/G1期阻滞细胞率、抑制细胞凋亡作用,对低氧应激的IEC-6B-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9.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联合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胸苷激酶1(TK1)、Lemur-酪氨酸激酶3(LMTK3)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诊断价值及与肿瘤侵袭和增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1例PTC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同期9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开展UE检查,对比两组UE参数,同时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TSH、TK1、LMTK3水平以及组织标本中侵袭基因、增殖基因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UE参数、血清TSH、TK1、LMTK3与侵袭基因、增殖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UE联合血清TSH、TK1、LMTK3对PTC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超声弹性评分(ES)、弹性系数(SR)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清TSH、TK1、LMTK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9(ADAM-9)、BCL6共抑制因子样蛋白1(BCORL1)、Xklp2靶蛋白(TPX2)及Twist1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ES、SR及血清TSH、TK1、LMTK3均和ADAM9、BCORL1、TPX2、Twist1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ES、SR及血清TSH、TK1、LMTK3联合检测对PTC诊断的灵敏度为91.52%,特异度为87.34%,曲线下面积(AUC)为0.894,联合诊断的效能均优于上述五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UE联合血清TSH、TK1、LMTK3对PTC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上述指标异常升高与PTC肿瘤侵袭、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50.
目前已知棉铃虫病毒病共有四种类型:核型多角体病毒病,质型多角体病毒病,颗粒体病毒病和虹彩病毒病(Martignoni&lwai 1977;Stadelbacher et al.1978)。棉铃虫的质型多角体病毒(简称CPV)常与核型多角体病毒混合发生,给寄主的正常饲养繁殖和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殖利用带来了重大困难。此外,对这类病毒在防治棉铃虫的作用方面也需要作出正确的评价。我们曾报道过棉铃虫质型病毒的分离、特征和病理学(苏德明等,1978),本文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该病毒在寄主中肠上皮细胞内的形成过程,以进一步阐明其增殖发病机理,并为其利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