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41.
Pre‐m RNA(precursor m RNA)的剪接是真核基因表达中的重要一环,由剪接体复合物(spliceosome)催化完成。小核RNA(small nuclear RNAs,sn RNAs)是剪接体的重要结构和功能组分。本工作首次鉴定了粗糙脉孢菌的U1、U2、U4、U5和U6等sn RNA基因,这些基因除U5为单一拷贝外,其余为多拷贝基因且表达量存在差异。对各基因的近端序列元件(proximal sequence elements,PSEs)的分析显示在大部分基因都存在一段回文的保守序列GTGCA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该序列具有调控部分sn RNA基因转录的功能。我们还通过温度梯度实验检测了stk‐16第三内含子的剪接情况变化,结果提示可变剪接对调节生物可能对不同温度环境的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2.
自发性颅内出血是卒中中最严重但却最缺乏治疗方案的类型,其预测及预后均取决于血肿的体积及血肿扩张的范围,降压治疗对于限制血肿增长及改善临床结果是可信的。影响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因素有诸多方面,因此对于继续出血的预测很重要,临床通过观察各个临床指征及相关检查结果帮助诊断。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像检查的诊断作用日益提高,CT三维重建技术已显示其诊断的优越性。及早预防脑出血、控制继续出血极为必要,目前的治疗方案致力于解决继续出血以改善预后,而在治疗脑出血后应长期、规律地抗高血压治疗,防止再出血,提高生存率,降低致残率、病死率。本文从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发生机制、相关分子信号、CT三维重建在颅内血肿的应用及预后治疗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43.
菲油果LEAFY基因的表达模式及启动子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EAFY(简称LFY)是植物花分生组织特征基因,在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启动开花的枢纽。菲油果是一种新兴的果树资源,为研究菲油果LFY基因(FsLFY)的表达调控规律,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FsLFY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并通过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了该基因的启动子序列。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FsLFY基因在菲油果花蕾不同发育阶段以及其他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在花蕾中,小蕾期最高,中蕾期最低;组织器官中,营养枝茎段最高,花瓣最低。FsLFY基因启动子序列长度为2436 bp(GenBank登录号:KF766536),运用PLACE、PlantCARE等在线软件对其序列进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显示该序列不仅含有CAAT-box、TATA-box等核心启动子元件,而且还具有响应水分、光、赤霉素(GA)以及其他功能未知的顺式调控元件,表明FsLFY基因的表达受多种外界环境条件的调控。本研究为阐明菲油果的开花机理,以及通过分子育种手段使菲油果早花早果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4.
大针茅(Stipa grandis)是内蒙古草原的优势物种, 研究其幼苗在不同降雨格局下的响应特征, 可以为进一步研究降雨格局变化下内蒙古典型草原的响应特征提供科学依据。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利用开顶式生长室进行控制试验模拟降雨格局变化, 研究了大针茅幼苗对总降雨量和降雨间隔时间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1)总降雨量增加50%使大针茅幼苗生长季末的地上生物量平均增加23% (p < 0.05), 而降雨间隔时间由5天增长为15天使地上生物量平均增加48.8% (p < 0.001)。2)总降雨量对大针茅幼苗的地下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 而在低降雨量条件下, 降雨间隔时间增长使地下生物量增加56.2% (p < 0.001), 在高降雨量条件下作用不显著。3)总降雨量和降雨间隔时间对根冠比的效应都依赖于对方水平的高低, 总降雨量增大只在较长降雨间隔条件下使根冠比发生改变(-28.4%, p < 0.05), 降雨间隔时间增长只在高降雨量条件下使根冠比发生改变(-28.8%, p < 0.05)。4)处理期间, 在处理时间分别为30天和45天时, 大针茅幼苗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差异都主要取决于总降雨量; 而在处理时间为75天时, 其差异则都主要取决于降雨间隔时间。该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降雨间隔时间与总降雨量一样, 是影响大针茅幼苗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2)总降雨量对大针茅幼苗生长的效应与降雨间隔时间的长短紧密相关。3)降雨格局对大针茅幼苗生长的影响机制随着幼苗的生长期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145.
为了探讨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生长、无机碳利用的复合效应, 丰富绿藻中无机碳浓缩机制的资料, 该文设置两种光照强度(40和120 µmol photons•m-2•s-1)和两种CO2浓度(0.04%和0.16%)组合成4种条件, 比较了蛋白核小球藻生长、无机碳浓度、pH补偿点、光合放氧速率、碳酸酐酶(CA)活性和α-CA基因转录表达对这4种培养条件的响应。结果发现: 蛋白核小球藻在高光强高CO2浓度组生长最快; 低光强高CO2浓度组培养体系中总无机碳浓度为1163.3 µmol•L-1, 显著高于其他3组; 高光强低CO2浓度组藻的pH补偿点最高(9.8), 而低光强高CO2浓度组藻的pH补偿点最低(8.6); 低光强高CO2浓度组藻的最大光合速率(Vmax)和最大光合速率一半时的无机碳浓度(K0.5)最高, 分别是其他3组的1.28-1.91倍和1.61-2.00倍; 高光强低CO2浓度组藻的胞外CA活性最高; 而低光强低CO2浓度组藻的胞外α-CA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以上结果表明低CO2浓度可促进蛋白核小球藻的pH补偿点和无机碳亲和力的提高, 诱导胞外CA活性及α-CA基因的表达; 该藻主要以HCO3-为无机碳源, 其对无机碳的利用受光照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6.
木文对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遗传因素与遗传方式作了研究。分析了索引病例的家族遗传史、 家族成员的精神疾患分类、各级亲族的患病率及各种环境因素的作用。认为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IyIJ 病因中具有重要意义,而环境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通过统计分析, 指出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其加权平均遗传率为60.46%.  相似文献   
147.
研究白及中的化学成分及对金葡菌的抑制机理。对白及成分进行色谱分离纯化,通过NMR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试化学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通过考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胞外碱性磷酸酶含量、DNA泄漏程度、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完整性的变化探究白及中活性成分的抑菌机制。本研究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shancidin(1)、coelonin(2)、lusianthridin(3)、orchinol(4)、isoshancidin(5)、blestriarene A(6)、(E)-3-(4-hydroxyphenyl) acrylic acid(7)、3-phenylpropanoicacid(8)、ethyl 2-(4-hydroxyphenyl) acetate(9)、ethyl 2-(4-ethylphenyl) acetate(10)。其中,化合物7~10为首次从该植物种中分离得到。此外,化合物6有着显著的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在10μg/mL(阳性药物阿莫西林0.8μg/mL),它通过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膜结构,导致碱性磷酸酶和DNA泄漏,从而导...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密花香薷粗提物体外对酶抑制的作用,初步阐明其对代谢综合征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体外测定密花香薷粗提物及其不同萃取部位对多种酶活性的抑制率,与阳性对照比较IC50值,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密花香薷中主成分含量。分子对接计算主成分与酶抑制作用相关目标基因的结合能。结果:密花香薷粗提物对α-淀粉酶、黄嘌呤氧化酶、胰脂肪酶、乙酰胆碱酯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0.199 mg/mL、0.254 mg/mL、0.258mg/mL、0.057 mg/mL。密花香薷乙酸乙酯部分对酶抑制作用最强,其中含量最高为绿原酸57.40 mg/g和槲皮素37.51 mg/g。分子对接发现绿原酸、槲皮素与以上代谢综合征酶抑制作用相关目标基因结合作用良好。结论:密花香薷粗提物对代谢综合征相关多种酶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初步认为密花香薷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药效物质基础可能为绿原酸与槲皮素。  相似文献   
149.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保障生态质量的基础,也是基于自然的生态系统增汇、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利器。植被是生态质量评价的核心要素,但目前的生态质量评价研究中所用到的植被指标多是通过遥感反演或者气象指数模型计算得到的,而基于典型生态系统尺度地面调查的植被观测数据更直接、更准确,数据也很丰富,却很少用于生态质量评价,也缺乏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文献研究、专家研讨和问卷调查,并借鉴群落退化演替和生态系统长期监测研究的理论基础,构建基于地面调查的植被生态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整体分为三级,一级综合指数由群落结构指数、物质生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群落发展或者演替趋势4个二级分项指标构成,二级分项指标由12—14个三级指标组成,不同植被类型各有其特征指标。该体系将完善我国多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新时期国家生态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建议,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0.
目前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只能依靠肾脏替代疗法(即肾移植和人工透析)来维持正常的生命需要。由于受肾脏供体及费用的限制,仅有极少数患者可接受肾移植,因而人工透析作为最主要的肾脏替代疗法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血液透析疗法、腹膜透析、透析耗材及设备制造3个层面,阐述了人工透析的发展现状,重点回顾了透析器结构设计、透析膜材料及治疗模式的发展史,分析了腹膜透析的临床使用及市场情况,并详述了国内透析耗材制造的机理、工艺流程及实际应用问题。最后展望人工透析的发展趋势,指出随着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的发展,便携式人工肾、生物人工肾及肾脏再生等新型透析理念和技术必将有革命性突破,其临床应用必将成为人工透析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