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研究了柠檬酸、草酸和乙酸对污泥中Cd、Pb、Cu和Zn等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变化和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和酸浓度的增加,污泥中重金属(Cu除外)的去除率也相应增加.污泥加入柠檬酸溶液反应7h即可去除污泥中52.0%的Pb和74.2%的Zn,24h后可去除76.0%的Pb和92.5%的Zn,草酸和乙酸对重金属的去除率较低.柠檬酸去除的Pb和Zn主要以稳定态存在,并导致污泥中不稳定态重金属的比例上升,其中可交换态重金属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虽然有机酸对Cd和Cu的去除率较低,但反应后可交换态Cd和Cu的浓度仍有小幅增加.  相似文献   
142.
四氯乙烯和镉对草鱼的单一与联合毒性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四氯乙烯和重金属镉对草鱼的单一与联合毒性,同时采用Marking相加指数法对二者的联合毒性进行了评价.单一毒性试验表明:四氯乙烯对草鱼24、48、72和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9.12、41.68、36.37和34.30 mg·L-1;镉对草鱼24、48、72和96h的LC50分别为45.58、34.81、28.63和24.05mg·L-1;二者对草鱼均有毒性,而且为高毒,镉的毒性大于四氯乙烯.联合毒性试验表明:二者毒性比为1∶1,暴露时间为24、48、72和96 h时四氯乙烯和镉的LC50分别为24.63、12.54、9.88和7.08 mg·L-1以及17.11、8.71、6.87和4.92 mg·L-1,相加指数AI(additive index)分别为0.14、0.81、0.95和1.43,联合作用结果为协同效应,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协同作用增强;二者浓度比为1∶1, 暴露时间为24、48 、72和96 h时四氯乙烯和镉的LC50分别为17.00、11.18、10.61和9.19 mg·L-1,AI分别为0.39、0.70、0.51和0.54,联合作用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3.
大型真菌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作用及生态修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大型真菌是一类重要的环境生物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作用.与绿色植物相比,大型真菌能够积累高浓度的Pb、Cd和Hg等重金属.本文论述了大型真菌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作用以及利用大型真菌进行重金属生态修复的优势,指出大型真菌种类、生态类型、富集重金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潜能、大型真菌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形态、部位、寿命以及结实间隔和环境因子等是影响大型真菌吸收和积累重金属的主要因素.筛选富集重金属功能强大、易于人工栽培、环境适应性强、便于后处理的大型真菌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4.
堆肥对土壤重金属垂直分布的影响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不同畜禽粪便堆肥与土壤重金属垂直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粪堆下土壤pH值和有机质显著增加,其pH和有机质含量的垂直分布表现为从表层到底层逐渐降低.各种畜禽粪便粪堆下土壤Zn、Cd含量明显增高,且从表层到底层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鸡粪和猪粪堆下土壤Cu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牛粪堆下土壤Cu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没有明显的变化.自然条件下Cd和Zn在土壤系统中的迁移能力大于Cu.各粪堆下的部分土层Cu、Zn、Cd含量超过我国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应用地质积累指数法对各土层污染评价的结果表明,只有肉鸡粪堆下0~10cm土壤和蛋鸡粪堆下0~40cm土壤受到轻度Zn污染,其它粪堆下各土层均未受到Cu、Zn、Pb和Cd污染.  相似文献   
145.
污染土壤修复标准建立的方法体系研究   总被引:30,自引:9,他引:21  
近年来,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发展很快,而污染土壤修复标准的建立则相对迟缓.在我国,直至目前甚至还没有开展相应的研究.为了推进我国该领域的工作,对污染土壤修复标准建立的方法体系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建立污染土壤修复标准应同时考虑技术清洁水平、环境背景水平和法规可调控清洁水平等3个基本变量.而从技术清洁水平这一变量来讲,应该包括2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本身所能达到的清洁目标,二是现有分析技术发展所能确认的污染物最低限量目标,即仪器可检出水平.  相似文献   
146.
黑土和棕壤对铜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研究了黑土与棕壤对Cu吸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实验所采用Cu^2+浓度范围内,黑土和棕壤对CU^2+的吸附量均随着加入Cu^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黑土对cu^2+的吸附固定能力明显高于棕壤.在吸附平衡液Cu^2+浓度为95mg·kg^-时,棕壤对cu^2+的吸附量接近3720mg·kg^-1,黑土对Cu^2+的吸附量高达6076mg·kg^-1,最大CuCl2浓度(400mg·kg^-1)时,黑土和棕壤对Cu^2+的吸附量分别达到6159.0和4736.6mg·kg^-1.两种土壤对Cu^2+的吸财等量线与Freundlich和Temkin方程均有较好的拟合性,可以用Freundlich方程对其吸附行为进行描述.Langmuir方程不适宜描述两种土壤对Cu^2+的等温吸附过程.黑土和棕壤对Cu^2+的吸附均较快,最初2min内就可以达到平衡后吸附量的90%以上,在15-20min左右吸附基本达到平衡.描述黑土和棕壤动力学过程的最优模型为双常数速率方程,其次为一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h方程。  相似文献   
147.
镉污染土壤的治理及植物修复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顾继光  周启星 《生态科学》2002,21(4):352-356
由于工业“三废”的排放,使农田遭受不同程度镉的污染,因而对人畜健康构成了威胁。本文对土壤镉的污染现状、治理途径及其原理、优缺点、可行性作了简要的回顾,对土壤镉污染植物修复技术类型、原理、特点以及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镉污染植物修复技术中的应用前景作了进一步的展望,为实现对镉污染土壤进行有效的生态整治与安全高效益的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48.
根-土界面镉的生态化学行为与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土界面是物质交换最频繁的特殊微型生态区域,其pH、Eh和根系分泌物是决定这个微域环境性质变化的三大重要因素,其对镉(Cd)等重金属的吸收、转化和迁移等生态化学行为及毒理效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十几年来有关Cd在根-土界面pH、Eh和根系分泌物变化影响下的生态化学行为、根-土界面Cd的生态毒理效应(包括微生物生态毒理效应和酶的生态毒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就今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科学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9.
多溴二苯醚的环境暴露与生态毒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多溴二苯醚(PBDEs)是一类具有生态风险的新型环境有机污染物.作为阻燃剂,PBDEs已经被愈来愈广泛地添加到工业产品中,并因此对大气、水体、沉积物和土壤等环境介质及相关生态系统产生日益广泛的污染.鉴于这一环境新问题的产生,本文基于有限的资料,初步探讨了PBDEs的人为来源和环境暴露途径,大致给出了PBDEs在不同生物和人体不同组织器官中可能的存在及含量水平;在扼要介绍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从甲状腺、神经系统和生殖发育毒性等三个方面分析了PBDEs对动物和人体可能产生的毒性效应与生态影响,以及PBDEs在生态系统中可能具有的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风险;并对今后研究PBDEs的环境暴露与生态效应以及人体健康影响等方面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0.
于颖  周启星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9):1761-1764
利用塑料根际盒研究了甲胺磷在黑土和棕壤大豆根际和非根际环境中的降解脱毒行为.结果表明,甲胺磷虽是急性毒性较高的农药,但在土壤环境中能很快降解,并且同等条件下,甲胺磷在黑土中的残留量普遍低于棕壤.在无大豆种植情况下(对照处理),培养试验第2天,棕壤甲胺磷残留量约为33%,黑土只有26%.在大豆根际圈中,甲胺磷的降解明显加快,尤其是在黑土中.第9天,根际盒中层黑土和棕壤的农药残留分别比无植物对照低87.5%和76.0%.甲胺磷的土壤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为2 d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