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以中国特有种沙芥[Pugionium cornutum(L.)Gaertn.]和濒危种斧形沙芥(Pugionium dolabratum Max-im.)的种子为研究材料,利用自然生境的沙土在室内进行种子萌发人工模拟试验,研究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萌发、幼苗出土和幼苗生长对土壤含水量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沙芥和斧形沙芥果实适宜萌发的土壤含水量范围均为6%~12%,适宜出苗的土壤含水量范围均为6%~16%。当土壤含水量低于2%时,果实不能萌发;当土壤含水量低于3%时,幼苗不能出土定居;当土壤含水量为6%~12%时,最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当土壤含水量分别为3%~8%和4%~8%时,沙芥和斧形沙芥植株根冠比最大。因此,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萌发机制对沙生环境有着极强的适应性;植株将更多的同化物用于根系生长,以吸收更深层次的水分,从而适应含水量低的土壤。  相似文献   
122.
骨髓源神经千细胞(bonemarrow—derived neural stem cells,BM—NSCs)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潜能,可用于修复治疗多种神经系统退变与损伤性疾病。但由于其表面缺乏趋化因子受体,移植后向中枢病变部位迁移的速度较慢,疗效欠佳。该研究构建了趋化因子受体CCR5基因,并转染BM—NSCs,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流式细胞胞仪法及Boyden小室细胞趋化实验,体外研究了CCR5高表达对BM-NSCs增殖、分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CR5高表达能显著增强BM.NSCs~O趋化能力,而不影响其自我更新和分化为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能力,说明其植入体内后可保持细胞替代与神经修复作用,并能快速大量迁移到病灶部位,显著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构建表达重组胸腺素α1(Tα1)的pMAL-C2x-Tα1/TB1工程菌。方法将人工合成的Tα1序列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的片段和pMAL-C2x质粒载体分别经BamHI和EcoR I双酶切后,用T4 DNA快速连接酶连接构建pMAL-C2x-Tα1融合表达质粒,再经测序正确后,将重组体转化至大肠埃希菌TB1菌中,pMAL-C2x-Tα1/TB1菌在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经IPTG诱导表达麦芽糖结合蛋白与Tα1的融合蛋白(MBP-Tα1),采用Westernblot对MBP-Tα1进行鉴定。结果 pMAL-C2x-Tα1/TB1工程菌能有效表达MBP-Tα1,融合蛋白占菌体蛋白的33.6%,分子量约为45×103。结论工程菌的成功构建和表达为重组Tα1的纯化、生物学活性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4.
两温度梯度多重PCR鉴别牛早期胚胎性别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稳定、可靠和快速的牛胚胎性别鉴定方法在生产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两温度梯度PCR方法对牛基因组、克隆胚胎、胚胎样品进行性别鉴别实验研究,建立了稳定、简便、快速的牛早期胚胎性别鉴别两温度梯度PCR方法,鉴定时间仅为57分钟。采用两温度梯度PCR方法对30枚奶牛胚胎进行了早期性别鉴别,并将鉴别的15枚胚胎(11枚为雌性,4枚为雄性)移植到同期处理的15头受体母牛体内。60天后妊娠检查,有7个受体成功受孕,5头受体怀孕晚期流产,流产犊牛全部为母犊。结果产下1公1母两头犊牛,流产个体与出生个体的性别与PCR鉴别结果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125.
半枝莲的一个新的克罗烷二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ra)植物地上部分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克罗烷二萜。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为15β-甲氧基-6α-O-乙酰基-19-O-丙酰基-4α,18;11,16;15,16-环氧-新克罗烷二萜。  相似文献   
126.
复方木鸡冲剂诱导人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木鸡冲剂诱导人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和机制,为相关中药开发提供实验资料.方法:用MTT法检测复方木鸡冲剂对HL-60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并分析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caspase-3、p21WAF1的表达.结果:MTT法显示复方木鸡冲剂能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细胞呈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为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出现GO/G1期阻滞.Bcl-2表达降低,caspase-3表达增高,p21WAF1表达强阳性.结论:复方木鸡冲剂明显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其抗肿瘤的机制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7.
沙芥属(Pugionium Gaertn.)植物子叶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十字花科沙芥属二年生草本植物沙芥、斧翅沙芥、距果沙芥和宽翅沙芥的子叶表皮形态特征。其结果表明:沙芥属植物子叶上下表皮均有凸起的大的条形泡状细胞分布,呈平行排列,且每个种的上表皮的泡状细胞的密度均大于下表皮的泡状细胞密度,其中上下表皮的密度以沙芥的为最小,以宽翅沙芥为最大,且沙芥、距果沙芥和宽翅沙芥的下表皮的泡状细胞长度大于上表皮,而斧翅沙芥则相反;沙芥、斧翅沙芥与宽翅沙芥的叶片上下表皮细胞胞隆起,气孔下陷,而距果沙芥子叶上表皮的气孔生于表皮细胞下,表皮细胞未隆起,气孔下陷。该研究说明沙芥属植物子叶表皮微形态既有种间相似的特征,又存在一定的特异性,可为本属种间的分类及其抗逆机理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8.
脉叶虎皮楠的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脉叶虎皮楠(Daphniphyllum paxianum)的枝干中分离并鉴定了四个生物碱,分别为daphnilactone A(1)、daphnicyclidin D(2)、daphniphylline(3)、daphnicyclidin H(4).其中首次对化合物1的碳谱数据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改进重叠延伸PCR法,实现一种引入DNA定点突变的准确简便方法。方法:通过应用不同的扩增酶和反应体系,以重叠延伸PCR的方法产生引入突变位点的DNA片断,然后再亚克隆到载体中。该文以人cyclin D1启动子的NF-κB位点(-39/-30)为例。结果:通过DNA测序证明定点突变成功引入。一次引入4个突变碱基。突变引入率为100%。  相似文献   
130.
川西亚高山带森林生态系统外生菌根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样方法于2003年8月对四川西部亚高山带分布的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云杉(Picea asperata)、红桦(Betulaalbo-sinensis)、山杨(Populus davidiana)、铁杉(Tsuga chinensis)、华山松(Pinus armandi)、落叶松(Larix japonica)和冷杉(Abiesfaxoniana)8个主要森林类型的外生菌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所有调查的森林类型均被外生菌根真菌所侵染,不同森林类型的宿主植物外生菌根的侵染强度不同,同种森林类型由于受海拔高度、坡度、林龄等条件的影响,植物的菌根侵染率、侵染强度指数以及细根生物量都发生相应的改变。高山栎林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土壤上层(0~20cm)菌根侵染率增高、下层(20~40cm)菌根侵染强度指数增大,土壤上下层有效磷浓度都明显减少;坡度小的云杉林型内上下两层细根生物量、菌根侵染率都高于坡度大的云杉林,但是菌根侵染强度指数却较低;相同立地条件下,云杉林型在种群建立(幼林龄)和衰退(成过熟林)时菌根侵染率和侵染强度指数都显著高于种群相对稳定(中林龄)时期,在养分较为肥沃的土壤环境中,菌根侵染率、侵染强度指数与营养因子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山杨、落叶松、冷杉和红桦林型土壤上层菌根侵染率都超过了65%;华山松林型由于坡度最大(50°),其土壤上层菌根侵染强度指数也最大(55.78%);铁杉林型菌根形成状况最差,但细根生物量最大。亚高山带森林类型中的上层植物细根生物量都显著高于下层,表明植物的营养主要由上层根系所输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