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21.
12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烯醇化酶-α(enolase-α,ENO1)、肿瘤型丙酮酸激酶(tumor M2 pyruvate kinase,M2-PK)的表达、相互系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方法分别对55例胃癌组织和23例胃良性病变组织切片染色,观察胃癌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ENO1、M2-PK的表达情况及分析两者临床病理系。结果:胃癌组织中ENO1阳性表达率为67.3%(37/55),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30.4%(7/23)(P<0.01),其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显著相(均P<0.05)。M2-PK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2%(43/55),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织39.1%(9/23)(P<0.01),其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显著相(均P<0.05)。胃癌组织中ENO1与M2-PK的表达呈正相(r=0.5729,P<0.05)。结论:ENO1和M2-PK的表达上调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联合检测两种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对临床判断胃癌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3.
目的:克隆斑马鱼Gfi1.1基因的全长cDNA,运用T7 RNA聚合酶对含有Gfi1.1基因的ORF区进行体外转录,在体外合成5端带有帽子结构的Gfi1.1 mRNA分子,为后续研究斑马鱼Gfi1.1基因的功能打下基础。方法:应用RT-PCR从斑马鱼组织中扩增出Gfi1.1 cDNA片段,经回收纯化与pGM-T载体连接并转化感受态细菌DH-5α,通过蓝白筛选酶切鉴定阳性菌落,小量提取质粒,Nde I限制性内切酶线性化pGM-T-Gfi1.1质粒,运用T7 RNA聚合酶对Gfi1.1基因进行体外转录及加帽。经凝胶电泳对目的片段进行鉴定。结果:RT-PCR扩增获得约1.2 kb的DNA片段,DNA序列分析的结果与GenBank上的序列(NM_001020776)一致,酶切线性化及体外转录加帽pGM-T-Gfi1.1,凝胶电泳鉴定RNA分子大小与预期完全一致。结论:成功克隆斑马鱼Gfi1.1基因并体外转录及加帽pGM-T-Gfi1.1。  相似文献   
124.
抑癌基因P16与细胞周期调控密切相,其主要作用是参与细胞周期过程,它通过细胞周期与其它癌基因及肿瘤抑制基因相互作用成为正常细胞增殖的调控因子。P16基因主要通过基因缺失、点突变及甲基化而失活,已证实该基因的失活与多种肿瘤的形成与转移密切相。通过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出它在肿瘤中的表达,将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浸润深度及预后,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P16是已知的抑癌基因中唯一通过直接抑制细胞周期而抑制细胞生长的基因,在肿瘤治疗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P16基因突变在人类恶性肿瘤中普遍存在,因此,有p16基因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p16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它与肺癌的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究Ras蛋白在地塞米松体外诱导大鼠胚胎垂体生长激素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本课题利用大鼠胚胎垂体细胞的无血清原代细胞培养技术,在地塞米松诱导生长激素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加入蛋白Ras的抑制剂Manumycin,利用免疫荧光、western-blot、放射免疫分析和MTT等技术对Ras蛋白在糖皮质激素体外诱导生长激素细胞分化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地塞米松能够显著提高生长激素阳性细胞百分比和生长激素的含量(P0.01)。加入不同浓度的Manumycin后,地塞米松诱导的生长激素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生长激素的含量亦出现降低(P0.05)。结论:Ras蛋白在地塞米松诱导垂体生长激素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6.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开颅手术和脑室镜治疗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到2013年10月,我科急诊收治的硬膜下血肿病例共63例。其中脑室镜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33.2±9.4)岁;常规开颅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30.2±9.4岁。常规开颅组采用传统的大骨瓣开颅术清除颅内血肿,另一组采用脑室镜微创技术清除颅内血肿。结果:脑室镜组和常规开颅组的术前GCS评分分别为4.2±0.7、4.6±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脑室镜GCS评分明显升高,和常规开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7天,脑室镜组的血糖水平明显比常规开颅组下降的速度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室镜组头皮切口长度、骨窗大小明显比常规开颅组要小,血肿清除率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镜治疗硬膜下血肿,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石蜡组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中键实验步骤的最佳条件,以期提高石蜡切片FISH阳性细胞检出率和实验成功率。方法:在前期标本处理方面,进行双蒸水、0.5×SSC溶液、0.1%硫代亚硫酸钠溶液煮沸对比;在蛋白酶消化方面,设置胃蛋白酶和蛋白酶K两种消化方法,并在37℃条件下设置时间的梯度变化,比较其消化效果;对石蜡切片的变性设置温度梯度,比较杂交检出率;比较DAPI复染时不同浓度对单色、双色FISH结果的影响;应用抗淬灭剂后不同保存时间的对比。结果:采用0.5×SSC溶液煮沸15min,用200μg/mL蛋白酶K在37℃、6~10min条件下消化,可以取得较好的FISH效果;变性温度为81℃时检出率更高,DAPI复染浓度为1000ng/mL时针对单色FISH较合适,而浓度为500、150ng/mL时针对双色/多色FISH有较好的效果。结论:FISH条件经过对比得到优化,对石蜡组织FISH实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8.
基于样方调查, 对深圳七娘山高岭古村风水林群落进行1500 m2的样地调查, 分析其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 旨在为该群落的保护、利用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如下: (1)群落种类丰富, 共有维管植物117种, 其中蕨类植物5科7属8种, 裸子植物1科1属1种, 被子植物49科78属108种。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分布占优, 高达91.13%; (2)群落外貌终年常绿, 无明显季相变化和林冠起伏, 层间结构丰富。其中乔木层以黄桐(Endospermum chinense)、肉实树(Sarcosperma laurinum)和银柴(Aporusa dioica)为主要优势种, 次之有乌檀(Nauclea officinalis)、胭脂(Artocarpus tonkinensis)等; 灌木层以九节(Psychotria rubra)、大沙叶(Pavetta arenosa)为主要优势种, 而草本层以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为优势种; (3)群落Raunkiaer 频度规律为A>B>C>D>E, C级和D级仅占3.65%, 无E级分布, 可见群落偶见种多, 多优势种相互制约; (4)物种多样性方面, Simpson 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和Pielou 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与邻近保存较好的大鹏半岛香蒲桃风水林群落和钝叶假蚊母树群落, 以及东莞的臀果木-黄桐风水林群落相比有着更高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 (5)优势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表明, 乌檀种群为衰退状态, 黄桐和肉实树种群处于增长阶段, 群落在未来的发展中可能会演化成以黄桐和肉实树等中生性树种为主的中生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29.
Taq DNA聚合酶是PCR反应中的重要试剂,它具有结构性稳定和耐高温的特性,有能在90℃以上合成DNA的能力,因此被广泛使用于DNA扩增技术当中,但是国内尚未报道有Taq DNA聚合酶基因用于转基因的研究.若将此耐热基因转入某些经济作物中培育耐热新品种,将会有很好的前景和实用价值.本试验将初步构建Taq DNA聚合酶的基因表达双元载体.通过引物设计,用PCR法从含有Thermus aquaticus DNA polymerase克隆基因的散装Taq DNA 聚合酶中扩增耐热DNA 聚合酶基因,得到约2.5 kb的DNA片段.扩增片段连接到质粒pUC19中测序证实是Taq DNA聚合酶基因,再将该片段重组到双元载体pBin19中,通过蓝白筛选选择重组子,构建耐热DNA聚合酶的基因双元载体pBin19-Taq.对其作进一步的加工,即插入植物启动子和增强子等后,可通过土壤农癌杆菌的介导作用,用作植物转基因之用.  相似文献   
130.
中国和国际豌豆核心种质群体结构与遗传多样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中国和国际栽培豌豆(Pisum sativum L.)核心种质群间SSR等位变异数(NA)、有效等位变异数(NE)、有效等位变异所占比重(NE/NA)、等位基因丰度(AR)、基因多样性指数(GD)、Shannon′s信息指数(I)的比较,发现中国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标均高于国际核心种质.中国和国际核心种质群在11个位点间存在等位变异种类的差异,属于两个明显不同的基因库,其遗传多样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群体结构分析将核心种质划分成3个组群,组群1代表典型的中国核心种质,组群2与组群3代表不同类型的国际核心种质;组群1内种质间的平均遗传距离远高于组群2和组群3,表明中国核心种质基因型间亲缘系明显远于国际核心种质间的亲缘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