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香港石鼓洲生物多样性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岛的324种植物的果实类型和种子的传播方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该岛植物的果实类型可划分为13类,主要是核果、浆果、蒴果和荚果四类,分别占总数的19.75%、18.83%、16.98%和11.11%。岛上植物种子传播的类型主要有4种,即动物传播(含鸟类传播和其它动物传播)、风传播、人力传播和水流传播,分别有植物233种、74种、39种及22种,动物传播中鸟类传播的有139种,其它动物传播的有156种。有86种植物有2种以上的自然传播方式(不包括人力传播)。此外,还对石鼓洲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与植被次生形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石鼓洲火烧之后岛上残存植物物种是目前植被的基础,鸟类和其它动物的传播作用对岛上的植被的次生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2.
林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森林的时空分布格局和碳汇/源功能。明确并量化林业活动对区域森林碳汇功能的影响与空间分布,对于区域森林碳汇提升和实现区域"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福建省南平市为例,以多期森林资源规划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IPCC材积源-生物量法,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和林业活动类型划分,分类分析了南平市森林碳源和碳汇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量化了不同林业活动(一直保持为森林、人工造林、自然恢复、毁林和森林退化)对森林碳汇和碳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南平市森林碳储量总量为80.84Tg C,2020年森林碳储量总量增加至89.87Tg C,年均变化量为1.29Tg C/a (或4.73Tg CO2/a)。平均胸径、公顷蓄积等林分因子是当前主要影响森林碳储量的因素。在其他影响因素中,暗红壤分布区的森林生物质碳密度较高而在水稻土分布区则较低;此外,高海拔、中等立地质量土地上的森林碳密度较高。对于不同林业活动,2013-2020年南平市一直保持为森林(森林经营)、自然恢复增加的天然林和人工造林分别使森林生物质碳储量增加了0.34Tg C/a、0.85Tg C/a和1.05Tg C/a,同期因毁林和森林退化导致森林生物质碳储量分别减少0.75Tg C/a和0.42Tg C/a,森林生物质碳储量净增加1.09Tg C/a (或3.98Tg CO2/a),明显低于2013-2020森林碳储量净增量。对于土地利用变化较剧烈的区域,本文基于土地利用变化且区分林业活动路径的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映森林的碳汇和碳源及时空格局。2013-2020年间南平市一直保持为森林的生物质碳密度仅增长0.22Mg C hm-2 a-1,成熟林、过熟林面积占比增加使森林平均生长速率下降可能是主要原因。而同期通过自然恢复和人工造林使森林生物质碳密度分别增长4.00Mg C hm-2 a-1和4.10Mg C hm-2 a-1。优化龄组结构提升森林生长量、减少毁林和防止森林退化可以作为该区域未来森林增汇减排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13.
黄孢原毛平革菌基因启动子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启动子探针型载体pSUPV8直接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分离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基因启动子片段,获得6个潮霉素抗性(Hyg-r)重组子。对重组子CH2、CH6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它们都存在真核生物基因启动子的保守序列;用原生质体转化法将其转化黄孢原毛平革菌,仅pCH6获得了潮霉素抗性转化子;PCR和斑点杂交分析表明,pCH6已成功导入黄孢原毛平革菌,并启动潮霉素抗性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4.
除草剂精禾草克对黄鳝细胞遗传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的方法,研究了除草剂精禾草克对黄鳝细胞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精禾草克作用30小时,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没有明显变化,核异常细胞率和总核异常细胞率均有所上升,部分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染色体数目畸变率均有所上升,有的组甚至与对照组差异级显著,染色体结构畸变率也显著上升,各组与对照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精禾草克作用一定时间对黄鳝在明显的遗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构建PES1基因的慢病毒干扰载体,研究其对乳腺癌细胞ZR75-30生长的影响。方法:设计针对PES1基因的siRNA引物,克隆到pSIH1-H1-Puro载体,包装成慢病毒,测定病毒的滴度,感染人乳腺癌细胞ZR75-30,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干扰效果,并通过生长曲线研究敲低PES1对ZR75-30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和结论:构建了具有明显干扰效果的PES1基因的siRNA慢病毒载体,能够有效抑制ZR75-30细胞内源的PES1 mRNA和蛋白水平,敲低PES1能够抑制ZR75-30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6.
以荔枝新品种‘贵妃红’和‘草莓荔’与10种砧木为试材,对各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及嫁接苗田间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及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砧穗组合间嫁接成活率以及嫁接苗田间生长势存在明显差别,‘贵妃红’以钦州红荔、黑叶、禾荔为砧木的嫁接成活率分别达80.0%、78.0%和74.0%,‘草莓荔’以禾荔为砧木的嫁接成活率最高,达82.0%。综合其成活率及嫁接苗生长状况等指标,‘贵妃红’宜以黑叶、禾荔、钦州红荔、白腊为砧木进行嫁接,而‘草莓荔’宜以黑叶、禾荔、钦州红荔、镇奉为砧木进行嫁接。  相似文献   
117.
为了掌握广东省农业生态系统中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分布状况,本文通过定点调查和线路调查的方法对广东省21市农业生态系统中205个样点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分析,共发现外来入侵植物28科90种。其中,菊科植物种类最多,有27种,草本植物有71种,它们分别占入侵植物总数的30.00%和78.89%。处于重度危害的入侵植物有22种;处于中度危害的植物有15种;处于轻度危害的植物有53种。在90种外来入侵植物中,71种来自美洲,占总数的78.89%;其他各洲相对较少。广域分布种最多,为40种,占总数的44.44%;全域分布种则最少,仅有7种,占总数的7.78%。由此可见,广东省农业生态系统入侵植物种类多,分布广,危害严重,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8.
对中国凤尾蕨属44个分类群进行孢粉学与叶表皮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属的水平,该属的孢子形态稳定。根据赤道环的有无和脊类纹饰的情况,该属可划分成6种类型。但这与该属的孢子体形态不相关。在属和种的水平,该属的气孔器类型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大部分种类以极细胞型和腋下细胞型为主。气孔器密度、面积、长宽比这3个定量特征在属和种的水平上稳定性都较差,因此不具有分类学价值。基本气孔器类型在种间重复性较高,可作为该属稳定的形态特征之一,在属的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但不宜作为该属属下的分类学依据。综合两方面的数据,对部分疑似种进行初步的分类学处理,并探讨了易混淆种的分类学关系。  相似文献   
119.
南京方山国家地质公园朴树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南京方山国家地质公园朴树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群落中朴树的优势地位突出,其重要值为44.481%,是该群落的第1优势种;主要伴生树种有构树、茅栗、榉树、麻栎、榔榆、刺槐等;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含下木层)和草本层,但地被层不发达;(2)群落垂直结构较为简单,乔木层共有木本植物15种。乔木层丰富度指数(S)、Shannon 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种间相遇机率(PIE)、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7.429、1.406、0.696、0.054、0.723,物种多样性总体偏低;(3)朴树种群年龄结构表现为Ⅰ、Ⅱ级幼苗普遍较少,幼苗贮备严重不足,种群自身更新不良,整体处于衰退之中;(4)采用扩散系数(C)、负二项参数(K)、扩散型指数(Iδ)、Cassie指标(Ca)、丛生指标(I)、平均拥挤度指数(m*)和聚块性指标(m*/m)进行分析,朴树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为集群分布,但不同样地中的种群集聚程度因生境的变化而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0.
黑果枸杞的花部结构及繁育系统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宁夏、青海野生分布的黑果枸杞硬枝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对其开花动态与花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运用TTC法、联苯胺 过氧化氢法、P/O、OCI和套袋试验等方法针对黑果枸杞花部结构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果枸杞5~9月开花,单花持续期2~3 d;黑果枸杞花粉活力在花药开裂时处于最强的状态,达到93.02%,15d后,为2.97%;开花当日黑果枸杞柱头都具有可授性,在散粉后0~36 h内,为传粉受精的最佳时间;杂交指数OCI为3或4,P/O(花粉量与胚珠比)为8 750~10 652,结合坐果率判断黑果枸杞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部分自交亲和,繁育系统属于异交,需要传粉者。黑果枸杞的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但其仍保留着一定的自交花部综合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