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6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49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浙江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珍稀濒危植物51种,占全国珍稀濒危总数419种的12.2%,本文报道了浙江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基本概况和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并对其保护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2.
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境内北部,西部与哈巴河县毗连,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国,北部与俄罗斯、东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地理位置是:4834N-4911 N, 86 54 E,-8754 E。面积约为250000ha。气候寒冷湿润,冬季漫长而冷,气温在0℃以下的时间长达  相似文献   
103.
南四湖自然保护区具有较高的生态保护地位和经济价值。研究以南四湖自然保护区1975—2015年8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为基础, 借助SPSS、ArcGIS等软件, 分析南四湖自然保护区近4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1975—2015年水体始终是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的优势土地利用类型。40年间未利用地面积减少88.90% (8807.68 hm2), 而水田、草地、旱地、建成区、林地和水体面积分别增加4626.45 hm2、405.06 hm2、1660.67 hm2、401.54 hm2、76.76 hm2和1621.60 hm2。40年间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了0.03% (1.13×106 US$), 其中支持服务功能价值减少1.14×107 US$, 文化服务功能价值减少5.61×106 US$, 供给服务功能价值减少2.15×106 US$, 仅调节服务功能价值增加2.02×107 US$。表现在空间上则是自然保护区西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较东侧更为明显。导致1975—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水体和未利用地面积的改变,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水体面积呈现显著正相关, 与未利用地呈现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能为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4.
盐城滨海滩涂湿地存在较大范围的围垦, 围垦后农田的利用方式与鸟类群落的关系研究对土地的科学管理和鸟类保护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 在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中路港区域面积为600 hm2的典型农田生境设置了4条鸟类调查样带, 总面积26.3 hm2, 逐月对不同作物期的鸟类群落及生境利用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农田栖息的鸟类种数共70种, 隶属11目33科, 优势种有豆雁(Anser fabalis)、灰鹤(Grus grus)等。中路港农田在一年中的两种不同作物时期吸引到的鸟类种数基本相同, 但组成存在显著差异, 两种时期吸引的水鸟的数量均大于林鸟数量。采用MOSAIC PLOT模型分析鸟类对农田的利用方式, 鸟类在油菜期对农田的利用方式主要为觅食, 主要种类为豆雁、灰鹤等, 在水稻期, 则为觅食、栖息, 主要种类为鸻鹬类。从栖息地管理的角度看, 农田土地的利用类型和食物的丰富程度对鸟类的选择有重要影响作用, 在农田不同作物期保留一定的谷物或降低人类干扰程度, 有利于提高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5.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水分保持及其有效性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如何基于常规测定因子评估森林在土壤水分保持方面的生态效益, 并建立森林固碳效益与水文效益的联系等科学问题, 在综合评估森林生态效益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该文以南亚热带地区的3种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生态系统(人工恢复的马尾松针叶林(Pinus massoniana coniferous forest, PF)、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mixed Pinus massoniana-broad-leaved forest, PBF)和季风常绿阔叶林(monsoo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MBF))为研究对象, 通过分析其土壤有机质及土壤水分状况在林内及林型间的分布格局差异, 探讨土壤有机质对土壤水分保持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 由PF至地带性顶级群落MBF的3种林分虽然相距很近且有关环境因子一致, 但0-3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 MBF的最高, PBF其次; 3种林型林内土壤水分分布格局迥异, MBF的土壤水分随土层加深而递减的趋势明显, PBF土壤各层水分较为均一, PF则土壤表层水分含量较低, 与土壤有机质的状况一致。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显示, 0-40 cm土层在相同基质吸力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含量: MBF > PBF > PF, MBF的保水性最好。进一步分析发现, 土壤孔隙度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最大, 饱和含水量、土壤有机质次之, 同时, 考虑到土壤孔隙度和土壤饱和含水量对土壤有机质的高度依赖性, 我们认为土壤有机质控制着土壤含水量及其有效性( p= 0.014)。作为常规测定指标的土壤有机质, 不仅是森林固碳效益的关键指标, 而且可用来量度土壤水分保持及其有效性, 可以作为评价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一个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106.
宋子炜 《生态科学》2011,30(4):411-417
从生态环境特征、资源影响力、社会经济影响3个方面,选择地形、气候、生态脆弱性、典型性、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16个指标,构建评价模型,运用三角模糊数方法,进行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评价。结果显示: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整体发展良好,发展生态旅游将会对保护区的文化、经济、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将三角模糊数应用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模型,克服了定性指标难以量化、可比较性差的缺点,可以为生态旅游评价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对生态旅游评价具有新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大型底栖动物对河口沉积物的扰动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微宇宙示踪技术,定量研究了天津北塘河口地区的天津厚蟹、沙蚕、泥螺和青蛤4种底栖动物对沉积物的扰动作用.结果表明:生物扰动对沉积物的分布具有明显影响.不同底栖动物扰动能力不同,对表层沉积物的扰动强度(扩散系数,10-3 cm2·d-1)大小依次为:沙蚕(2.95)> 天津厚蟹(1.00)> 青蛤(0.78)> 泥螺(0.35)> 对照(0.05);对深层沉积物则是天津厚蟹(3.10)>沙蚕(2.33)>青蛤(0.28)>泥螺(0.15)> 对照(0.05).这种差异主要与不同底栖动物所属的功能群不同有关.底栖动物体积与表层沉积物扩散系数显著相关(P<0.05),可采用底栖动物体积预测其对沉积物的扰动强度.  相似文献   
108.
郑哲民  欧晓红 《昆虫学报》2010,53(7):802-808
记述中国狭顶蚱属11种, 包括采自云南的1新种, 即短背狭顶蚱Systolederus brachynotus sp. nov. 附有中国种类的检索表、分布和文献引证。 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及西南林学院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9.
福建茫荡山黄枝润楠群落植物区系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典型调查与线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茫荡山自然保护区黄枝润楠群落的植物区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植物种类丰富,区域性单种科和少种科、单种属和少种属、少属科和寡属科占优势;以樟科、山茶科、茜草科、蔷薇科、紫金牛科、桑科等为优势科;以润楠属、山茶属、冬青属、榕属等为优势属,以樟科、山茶科、桑科、紫金牛科、五加科、冬青科等为表征科。体现了该区系组成分散,优势科属明显,区系起源古老,具有华南植物区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0.
2014年4月至11月,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的22个水源地安放66台红外相机,其中在8个野放普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利用的水源地放置了16台红外相机,对野放普氏野马在水源地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16台相机累计工作1 068 d,获得野放普氏野马有效照片2 051张。研究发现,野放普氏野马在水源地不同时段的有效照片数量符合正态分布,且季节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野放普氏野马在水源地不同时段的有效照片数量,春季远低于夏季和秋季(P0.05),而夏季与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野放普氏野马饮水频次春季极显著低于夏季和秋季(P0.01),夏季与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普氏野马在水源地具有稳定的日活动节律,时间分配上呈典型的钟形,13:00~17:00时达到高峰,20:00~次日5:00时快速下降,3:00~6:00时是一天中的低谷,在5:00~13:00时快速上升。不同月份野放普氏野马的日活动差异指数α(t=8.364,df=7,P0.01)和昼行性指数β(t=19.519,df=7,P0.01)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β值为0.660.54,表明野放普氏野马活动以昼间为主。季节间活动差异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单样本K-S检验,t=7.851,df=23,P0.01)。独立多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季节性活动强度指数γ值差异不显著(χ~2=0.162,df=2,P0.05)。通过在卡山保护区固定水源地的实时监测,初步明晰了野放普氏野马在水源地附近的活动节律及其季节性水源地利用,从而为野放普氏野马的生态学研究及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