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采用扫描电镜和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鳃中氯细胞的分布,及其不同盐度(0、10、20、30)胁迫对氯细胞数目和形态变化的影响.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氯细胞分布在鳃丝的鳃小片基部,根据其表面开口长度,可分为Ⅰ型(>6.5μm)、Ⅱ型(3.2~6.5μm)和Ⅲ型(<3.2 μm)3种亚型;不同盐度下氯细胞总数目变化趋势为盐度10<盐度20<盐度0<盐度30;从盐度0转移到盐度10后,氯细胞总数目减少,主要是由于Ⅰ型氯细胞数目显著下降;盐度20中的氯细胞数量高于盐度10,但不显著;盐度30中的氯细胞数量随Ⅲ型氯细胞数量的提高而显著增加.免疫组织化学进一步证实了不同盐度条件下Na+-K+-ATPase免疫反应性细胞均分布在鳃丝的鳃小片基部.本研究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可通过改变鳃氯细胞数量和形态结构来适应环境中的盐度变化,推测Ⅰ型氯细胞和Ⅲ型氯细胞分别在低盐、高盐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利用RACE技术得到碱地肤KsNHX1的3’cDNA序列.分子系统进化分析显示,KsNHX1为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编码基因.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了该基因在盐碱胁迫下的表达,结果表明: 200 mmol·L-1 NaCl胁迫2~24 h,KsNHX1在叶片中表达量持续增加;200 mmol·L-1 NaCl处理10 h,KsNHX1在根、茎、叶和花中的表达都上调;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叶片中KsNHX1表达上调,160 mmol·L-1时达到最高;低于400 mmol·L-1浓度下,根中该基因的表达也都上调.经不同浓度Na2CO3胁迫,根中KsNHX1的表达变化趋势与相应浓度NaCl胁迫下的变化相同;但叶片中除160 mmol·L-1 Na2CO3处理下KsNHX1表达略有上调外,其他浓度下KsNHX1的表达都低于对照.KsNHX1的表达模式暗示,在不同盐碱胁迫下,碱地肤能够维持体内相对稳定的K+/Na+,其耐盐特性可能与Na+/H+逆向转运蛋白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3.
为建立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高频再生体系,优化了诱导和分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以叶柄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KT2.0 mg/L+ IAA0.5mg/L的激素组合对不定芽分化最有利.在此基础上,针对外植体来源、培养条件和愈伤组织继代时间3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川芎无菌苗叶柄作为外植体,黑暗条件下诱导出愈伤组织,再在光照下继代培养15d后转入分化培养基中对不定芽诱导最为有利,分化率为44.4%.分化后得到的不定芽在含NAA0.5 mg/L和IBA 0.5 mg/L的1/2MS培养基上生根率达90%,移栽存活率为95%.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博尔纳病病毒核蛋白(Borna disease virus p40,BDV p40)对大鼠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增殖、存活、分化及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揭示BDV引起神经精神疾病的部分发病机制。方法(1)分别用pEGFP—N1—p40及pEGFP—N1质粒转染NSCs,观察转染效率并鉴定BDVp40在NSCs中的表达。(2)实验设置3组:未转染组、pEGFP—N1空转对照组及pEGFP—N1—p40转染组,用CCK-8试剂盒、Brdu摄入实验及免疫组化分别检测细胞存活、增殖及分化为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比例的变化,并经Western Blot检测ERK1/2磷酸化的改变。结果(1)成功建立表达BDVp40的NSCs模型;PCR结果显示只有pEGFP—N1-p40转染组细胞有BDVp40基因表达。(2)BDVp40抑制NSCs的存活、增殖,但对于转染后贴壁分化14d时3组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比例未见显著差异。WesternBlot结果显示BDVp40下调了磷酸化ERK1/2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BDVp40抑制NSCs的存活、增殖,但是对NSCs的分化方向没有明显的影响。BDVp40有可能通过下调磷酸化ERK1/2活性对NSCs的存活、增殖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实验兔三个封闭群微卫星DNA多态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日本大耳白兔、青紫蓝兔、新西兰兔三个封闭群体开展群体遗传学分析.方法 利用10个微卫星位点,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HWE)检验,统计三个种群的基因频率、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F值和遗传距离.结果 青紫蓝品种在12L1E11位点,新西兰品种在INRACCDDV0087位点与INRACCDDV0203位点,日本大耳白兔在Sat12位点与INRACCDDV0203,P<0.05,显著偏离HWE,多数表现为杂合子缺陷;三个群体在Sat13、So144、6L1F10、7L1F1、12L4A1、INRACCDDV0016点上均符合HWE;各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5.9,种群整体基因频率差别较大,其范围为0 -0.9060;三个种群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204,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178;群体间分化系数(Fst)平均为0.0750,日本大耳白兔和青紫蓝兔遗传距离最近为0.1223,青紫蓝兔与新西兰兔遗传距离最远为0.1934.结论 三个种群的遗传结构均表现出遗传稳定性和均一性,在10个微卫星位点上呈现高度多态性,种群间遗传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106.
纤维素酶降解小麦秸秆最适条件的研究及其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秸秆为原料,通过正交实验对纤维素酶降解秸秆纤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小麦秸秆降解的因素依次为:酶量>酶解时间>料液比>反应温度,其最适条件是:加酶量为40u/g,酶解时间为10h,反应温度为40℃,料液比为1∶3,总糖含量达到43.24%。以米氏方程为基础,建立起最适酶解条件下总纤维素降解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7.
花坪保护区鸟兽物种的红外相机初步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东北部,地跨临桂、龙胜两县,是南岭支脉越城岭山地南延的主要组成部分,地理位置为109°49′07″–109°58′10″E,25°28′55″–25°39′15″N,总面积151.33km2,海拔600–1,800 m。该区属中亚热带气候,年均降水量2,000–2,200 mm,年平均气温12–14℃,常出现阴湿多雨雾大的天气,林间相对湿度经常保持在85–90%。区内保存有完整的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分布有我国著名的孑遗  相似文献   
108.
目的:通过比较正常与脑出血及脑缺血模型大鼠脾淋巴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初步探讨细胞免疫功能与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脑出血模型组(采用VII型胶原酶诱导脑出血)和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组(采用线栓法造成大脑中动脉阻塞),分离大鼠脾淋巴细胞,提取总蛋白质后进行双向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软件分析,对差异蛋白质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质谱(MALDI-TOF-MS)技术进行鉴定并分析。结果:胶质细胞成熟因子 等9个蛋白在脑出血和脑缺血模型组表达上调,膜联蛋白III在脑出血和脑缺血模型组表达下调。结论:建立了分辨率高重复性较好的脑出血及局灶性脑缺血脾淋巴细胞总蛋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鉴定一些与脑血管病脑损伤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为深入研究脑血管病细胞免疫功能改变与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香禾糯是我国侗族人民数百年来的传统主食,也是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民族植物学调查与现代分子生物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黔东南侗族地区传统分类的香禾糯农家品种进行了评价,以便探讨香禾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变化。通过8对AFLP引物并基于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对从黔东南侗族地区收集的95个香禾糯农家品种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70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619个,占87.55%,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为0.3738,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446,遗传相似系数为0.7121~0.9958。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546时,可划分为Ⅰ、Ⅱ两大类,外加1个特殊品种,其中Ⅰ类群有88个品种,Ⅱ类群有6个品种,来自相同和相邻侗寨或者形态性状相近的品种并没有完全聚在一起。结果表明黔东南地区香禾糯农家品种遗传多样性总体水平较高,特别是传统耕作文化保护较好的侗寨内,其遗传背景差异较大。香禾糯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黔东南地区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有关,还与该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耕作制度和民族传统文化延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