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9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65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Arabinans are found in the pectic network of many cell walls, where, along with galactan, they are present as side chains of Rhamnogalacturonan I. Whilst arabinans have been reported to be abundant polymers in the cell walls of seeds from a range of plant species, their proposed role as a storage reserve has not been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In the cell walls of Arabidopsis seeds, arabinose accounts for approximately 40% of the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of non- cellulosic polysaccharides of embryos. Arabinose levels decline to -15% during seedling establishment, indicating that cell wall arabinans may be mobilized during germination. Immunolocalization of arabinan in embryos, seeds, and seedlings reveals that arabinans accumulate in developing and mature embryos, but disappear during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establishment. Experiments using 14C-arabinose show that it is readily incorporated and metabolized in growing seedlings, indicating an active catabolic pathway for this sugar. We found that depleting arabinans in seeds using a fungal arabinanase causes delayed seedling growth, lending support to the hypothesis that these polymers may help fuel early seedling growth.  相似文献   
102.
林下层植物在退化马尾松林恢复初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以鼎湖山退化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林恢复过程中林下层植物凋落物、分解和养分动态为对象 ,研究了林下层植物在退化马尾松林恢复初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林下层年凋落物量除在第 5年有所下降外均随时间逐年上升 ,但其增加速率随年份不同而异 ,总平均年增长速率为 3 8%。第 4年凋落物量为 0 .2 0 t· hm- 2 · a- 1,第 1 1年为 1 .1 7t·hm- 2·a- 1。凋落物养分元素平均浓度为 (% ) :N0 .95 ,P0 .0 4,K0 .5 7,Ca0 .1 3和 Mg0 .0 8,基本上以夏季和秋季最高冬春交替月份最低。第 1 1年凋落物各元素养分归还量为 (kg· hm- 2·a- 1) :N1 1 .1 0 ,P0 .47,K6.65 ,Ca1 .48和 Mg 0 .91。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失重率呈直线模型变化 ,第 1年的分解速率为 3 1 % ,至试验结束时凋落物的残存量占起始量的 66%。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 ,N和 P浓度随时间逐渐上升 ,但 N增加的速度较 P快 ,其余元素浓度均下降 ,但 K下降的速度最快。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 ,N是唯一表现残留量呈先上升然后下降变化的元素。P的残留量变化与凋落物的失重率变化几乎一致。各元素在分解试验结束时残留量占起始量的百分比分别为 :N 90 % ,P 67% ,K 9% ,Ca 3 0 %和Mg 1 4%。可见 ,林下层凋落物在退化马尾松林恢复初期碳及其它营养元素循  相似文献   
103.
记述松盲蝽属Pinalitus Kelton中国种类共7种,其中包括中国2新纪录和4新种,即红褐松盲蝽P.rubeolus Kulik, 黑头松盲蝽P.nigriceps Kerzhner, 长喙松盲蝽P.rubricatus (Fallén)(后两种为中国新纪录种);冷杉松盲蝽P.abietis sp. nov.,高山松盲蝽P.alpinus sp. nov.,华山松松盲蝽P.armandicola sp. nov.,泰山松盲蝽P.taishanensis sp. nov..文章提供了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4.
罗布麻根有不定芽,若生长期刈除地下部后,具有再生新株的能力,但需了解其具再生力的苗龄。如遇病害或其它原因地上部被毁坏,即可预知其能否再生,并在移苗,间苗时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用山东红麻鲁3做试验材料,结果看出一年生实生幼苗在9-10对真叶时,开始有再生能力,再生率为39%-69%,再生苗长势较弱;幼苗真叶达11对以上时,再生力较,再生率为80%-90%,再生苗生长势较强,生长速度也较快。  相似文献   
105.
小麦幼苗根系形态与反复干旱存活率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35个不同栽培类型的小麦品种(系)作为试验材料,根据其6叶幼苗的根系形态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供试材料的根系类型分为3种:大根系、小根系和中间型根系。具有中间型根系的材料反复干旱存活率最高,这些材料的根系特点是单株根数7-8.5条,最大根长20-22cm,根总干重44-48mg,其中10cm以下根干重占36%-45%,根冠比范围在0.22-0.24。一些水地栽培的育成品种苗期抗旱性较强,旱地栽培的育成品种苗期抗旱性差异较大,个别旱地栽培的地方品种在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反而比在正常水分条件下的根系发育更好,可能是长期适用干旱条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6.
莲幼苗的胚根发育及其筛分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矛  孙克莲等 《西北植物学报》2002,22(1):146-149,T001
报道了莲无初生根型幼苗的胚根发育过程,其胚根由分生组织转化成贮藏组织,致使胚根不突破种皮;莲幼苗初生维管系统中的筛分子为筛管分子。莲的子叶和胚根连为一体的特殊结构与其生活环境和系统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7.
刘兴坦 《生物技术》2002,12(2):25-26
初步探讨了磺胺对小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用低浓度(<6.0mg/L)的磺胺溶液浸泡小麦种子,能显著增加幼苗的根重,根长和根冠比,提高根系活力和叶片叶绿素的含量,降低幼苗的苗高,苗重,但对发芽率影响不大。高浓度(>10.0mg/L)和安则强烈抑制小麦幼苗根,芽的生长,并导致幼苗形态的不良变化。  相似文献   
108.
UV-B辐射对几种木本植物幼苗生长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UV-B辐射对广东省南亚热带森林中5种木一植物九节,鸭脚木,猴耳环,半枫荷,山乌桕和绿化树种大叶合欢的幼苗形态和细胞超微结构。特别是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抑制幼苗主根伸长和减少侧根数,抑制茎伸长,减少叶数和叶面积。UV-B辐射破坏叶片细胞膜细胞,特别是叶绿体膜结构,但不同种受影响的程度不同,所表现的症状也不完全相同,鸭脚木的质膜收缩,导致质壁分离;鸭脚木,半枫荷和猴耳环的叶绿体膨胀,前二者的甚至破裂,鸭脚木的质膜收缩,导致质壁分离;鸭脚木,半枫荷和猴耳环的叶绿体膨胀,前二者的甚至破裂;鸭脚木和半枫荷的类囊体膨胀粘连;猴耳环的线粒体出现空泡化,半枫荷和猴耳环的叶绿体内大的淀粉粒增多;鸭脚木和山乌桕的叶绿体内或膜上黑色颗粒增多,鸭脚木的线粒体膜上也出现黑色颗粒。  相似文献   
109.
本参照国内外专家对有害生物的危险性定量分析方法,结合福建省森林资源状况和病虫害发生防治等情况,建立适用于福建省的有害生物潜在危险性的定量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松突圆蚧,红脂大小蠹,萧氏松茎象,湿地松粉蚧,日本松干蚧等5种松树害虫,对福建省的潜在危险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松突圆蚧,萧氏松芪象,日本松干蚧为高度危险的害虫,红脂大小囊,湿地松粉蚧属中度但接近高度危险的害虫,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0.
接种外生菌根对辽东栎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是中国特有的栎林树种,也是中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优势树种之一。铆钉菇(Gomphidius viscidus)和臭红菇(Russula foetens)是在自然环境中与其共生形成外生菌根的真菌。在温室花盆中播种辽东栎种子获得辽东栎幼苗,并对幼苗接种铆钉菇和臭红菇合成外生菌根,比较了有菌根和无菌根辽东栎幼苗生长、光合蒸腾特性、氮磷含量的差异。外生菌根对辽东栎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菌根幼苗的生物量、株高、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无菌根幼苗,蒸腾速率则相反。有菌根幼苗的氮磷含量分别为无菌根幼苗的1.7倍和2.2倍,外生菌根的合成还改变了氮磷在幼苗器官间的分配比例,与无菌根幼苗相比,有菌根幼苗茎中的氮磷减少,而叶片中的磷显著增加。同时接种铆钉菇和臭红菇的生长促进效果优于单独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