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男性高龄高血压患者腔隙性脑梗死(LI)与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以98例男性高龄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均行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血清尿酸水平测定,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其他实验室数据。根据患者尿酸水平分为1、2、3三组(n=32、32、34)。结果:以尿酸水平分组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提示,随着尿酸水平的增高,三组的LI个数、血肌酐、尿素水平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24 h收缩压、舒张压、年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个数与影响因素的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尿酸及尿素水平与腔梗个数相关(P〈0.05);LI个数与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血清尿酸水平是影响LI个数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在高龄高血压患者中,尿酸水平的增高可能是LI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2.
刺五加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鹏 《蛇志》2004,16(2):34-35
刺五加注射液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疗效肯定,其随临床应用与研究领域的逐步进展,显示出良好的前景,本文结合近年的文献,就其在临床多种疾病中的应用与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3.
去纤酶治疗较长时间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欧阳相 《蛇志》2004,16(3):12-13
目的 观察去纤酶治疗较长时间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  3 0 0例发病时间 >6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给予静滴去纤酶 1 0 u,每天 1次 ,连用 3天为 1个疗程。全部病例均用 1~ 2个疗程 ,并与灯盏花素和复方丹参治疗的 2 95例患者进行疗效比较。 结果 治疗组基本治愈、显著进步及患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 P <0 .0 1 )。 结论 脑梗死后超过 6h,经溶栓治疗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Visfatin)7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王囊£块稳定性的关系和血清visfatin和MMP-9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70例,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分为易损性斑块组(n=43)和非易损性斑块组(n=27),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Visfatin和MMP-9水平,并对二者间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伴颈动脉硬化组血清Visfatin、MMP-9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易损性斑块组血清Visfatin和MMP.9水平高于非易损性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外周血中的Visfatin水平与MMP-9呈正相关关系(r=0.643,P=0.000)。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血清Visfatin和MMP-9参与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Visfatin和MMP-9升高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形成相关,Visfatin可通过调控MMP一9的分泌和活性从而改变斑块的易损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后期患者并发脑梗死与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以指导普外科医生在术前和术中有效评估病人发生手术后期脑梗死的风险,并做到积极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014年普外科手术后期发生脑梗死的患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将手术后发生脑梗死的患者36例作为病例组,按手术方式进行1:2配比,从相同手术方式且未发生脑梗死的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2例作为对照,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术中低灌注均可能是普外科手术后期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和性别后,术中低灌注仍最容易发生脑梗死,其次为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结论:普外科术中应注意血压的监测和控制,尽量避免或减少低灌注;术前良好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有助于降低普外科手术后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普外科医生应根据手术患者危险因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尤其对于高龄患者,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可能归避手术后期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6.
郭永华  杨伟珍  纪春旭 《蛇志》2001,13(3):28-28
为了研究路路通与清栓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我们对 2 0例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路路通和清栓酶治疗 ,并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脑梗死患者均为住院患者 ,临床诊断与 CT或 MRI定位诊断相符 ,其中男 1 2例 ,女 8例 ,年龄 35~ 77岁 ,平均 5 3.5岁。路路通用药和清栓酶用药各 1 0例 ,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并发症均无明显差异 ( P >0 .0 5 )。1 .2 治疗方法 路路通组 :应用 0 .9%氯化钠2 5 0 ml加路路通 2 0 ml。清栓酶组 :应用 0 .9%氯化钠 2 5 0 ml加清栓酶 0 .75 u…  相似文献   
107.
葛铭  王劲  王莉 《蛇志》2002,14(1):37-38
我院从 1 997年开始应用降纤酶治疗慢性脑梗死 3 3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1 997年 9月至 1 999年 8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的脑梗死病人 ,共 3 3例 ,男 2 4例 ,女 9例 ,年龄最小 3 5岁 ,最大 80岁 ,平均 5 7.5岁 ;病程最短 6个月 ,最长 2年 ,全部病例均经 CT检查排除脑出血 ,均符合 1 986年全国第三次脑血管会议通过的标准。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高血压、口眼歪斜、语言不清、偏瘫。1 .2 治疗方法  (1 )应用降纤酶首次 1 0 u (皮试阴性 )加生理盐水 2 5 0 ml静脉滴注 ,每天 1次 ,2 h内滴完。以后…  相似文献   
108.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及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性。方法:以2017年9月~2022年9月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5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受试者血清CysC水平,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其hs-CRP水平。分析血清CysC、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及并发医院感染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纳入病例中无不明原因性缺血性卒中(SUE)患者,主要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患者37例、小动脉闭塞型(SAO)患者12例、心源性栓塞型(CE)患者31例、其他病因明确型缺血性卒中(SOE)患者4例。不同TOAST分型患者的血清CysC、hs-CRP水平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E组血清CysC、hs-CRP水平高于LAA组、SAO组、SOE组,LAA组血清CysC、hs-CRP水平高于SAO组、SOE组,SAO组血清CysC、hs-CRP水平高于SOE组(P<0.05)。根据NIHSS评分将脑梗死患者分为重度组18例、中度组29例、轻度组37例,不同严重程度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ysC、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轻度组(P<0.05);中度组的血清CysC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血清CysC、hs-CRP水平与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84例脑梗死患者伴发医院感染28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3例、肺部感染8例、泌尿系统感染5例、其他2例。感染组中合并糖尿病、有侵入性操作、TOAST分型为CE型的人数比例高于未感染组,NIHSS评分及血清CysC、hs-CRP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侵入性操作、NIHSS评分≥16分、TOAST分型为CE型及CysC、hs-CRP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E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ysC、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侵入性操作、NIHSS评分≥16分、TOAST分型为CE型及CysC、hs-CRP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卒中后抑郁(PSD)发病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用Hamilton抑郁量表(HDRS)筛查280例符合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PSD的发病情况,并同时测定血清炎性细胞因子hs-CRP、TNF-α、IL-6的水平,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分析PSD的发生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脑梗死恢复期PSD的发病率高于急性期,但无明显差异。急性期PSD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高于非PSD组,有显著性差异,而急性期、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与非PSD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急性期血清TNF-α、IL-6和Barthel指数,恢复期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与PSD发生的OR值分别1.765、1.646、1.817、1.188、2.015。结论:PSD的发病机制在病程的不同时间可能存在着差异,急性期血清升高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降低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和降低的日常生活能力是不同时间PSD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0.
曾金艳 《蛇志》2017,(2):238-240
<正>脑梗死主要是指患者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而诱发的脑组织缺血缺氧障碍综合征,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70%~([1])。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及脑卒中发病人群的逐渐年轻化,脑梗死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脑梗死具有起病急、恢复慢、至残率高的特点,急性期后存活率为65%~82%,且遗留一定的后遗症,约25%的患者遗留生活不能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