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解人工养殖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亲虾的生长和形态性状,为人工放养亲本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测定了342尾体重大于20 g的克氏原螯虾的体重(W)、全长(TL)、头胸甲长(CL)、头胸甲宽(CW)、螯足长(ChL)和螯足宽(ChW),比较了雌性和雄性生长和形态参数的差异性,模拟了各参数间的回归方程,并探讨了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雌性个体体重、螯足长和螯足宽的均值显著低于雄性,而头胸甲长和头胸甲宽的均值则显著高于雄性,全长和丰满度在雌雄之间差异不显著。雌性和雄性个体的优势全长范围均为90~119. 99 mm,优势体重范围分别为20. 0~39. 9 g和30. 0~44. 9 g。克氏原螯虾全长-体重的关系为W_♀=0. 000 01×TL~(3. 381 3)、W_♂=0. 000 01×TL~(3. 230 9),雌性和雄性均为正异速生长;头胸甲长-体重的关系为W_♀=0. 000 1×CL~(3. 215 5)、W_♂=0. 000 2×CL~(3. 179 8);头胸甲长-全长的关系为TL_♀=2. 928 6+2. 027×CL、TL_♂=-5. 036 9+2. 370 1×CL;头胸甲宽-头胸甲长的关系为CL_♀=5. 479 2+1. 942 3×CW、CL_♂=9. 646 8+1. 765 6×CW;螯足宽-螯足长的关系为ChL_♀=-13. 721+6. 679×ChW、ChL_♂=-4. 828+6. 148 7×CW。相关性分析表明,总体上6个参数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与体重相关性较高的为全长和头胸甲长与宽。  相似文献   
102.
1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在涉及COPD发病机制的许多分子和途径中,miRNAs已成为重要的参与者。miRNAs是一类长度为18~24 nt的非编码小分子RNA,作为基因表达转录后调控因子涉及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包括COPD的发生、发展。此外,吸烟被认为是诱导COPD的关键因素。故本综述总结了COPD的发病机制,围绕烟雾暴露来描述miR-146a的低剂量表达致肺成纤维细胞的修复功能,miR-135b可试图阻止炎症反应,以及miR-15b、miR-101和miR-144参与炎症反应的异常表达。结果为烟雾暴露中miRNAs作为COPD潜在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指明方向,也为该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培养基、培养条件及蛋白质提取方案的优化,建立了酿酒酵母胞外和胞内蛋白双向电泳图谱制作方法。在YNB培养基中培养20 h,经过离心取上清-超滤-冻干可得到酿酒酵母胞外蛋白质样品;用SDS缓冲液悬浮酵母细胞-煮沸-超声-增溶,得到了酿酒酵母胞内蛋白质样品。经过双向电泳分离、硝酸银染色和PDQuest图像分析可以检测到了200多种酿酒酵母胞外蛋白和500多种酿酒酵母胞内蛋白。  相似文献   
105.
稻飞虱: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保平 《昆虫知识》2011,48(5):1184-1193
稻飞虱对日本水稻的危害已有数百年历史,日本人对稻飞虱的研究也超过了一个世纪,而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在热带稻区为治理稻飞虱也已努力了近40年。本文综述了日本、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对稻飞虱的研究与治理,提出了我国稻飞虱研究的发展方向。作者认为,稻飞虱的问题首先是个国际问题,我们的虫源在境外,因此必须走出国门掌握一手虫情;同时需要逐步扩大国际合作,尽早转变思路,以国际眼光研究和解决中国的飞虱问题。  相似文献   
106.
安徽江淮地区灰飞虱的春季迁飞与扩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2009,2010年春季对江淮地区安徽凤台麦田及灯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种群的系统调查和雌虫卵巢的系统解剖,明确了本地越冬后灰飞虱的种群性质,作为灰飞虱能否迁飞的判据;运用美国NOAA网站的HYSPLIT平台对本地的迁入高峰做了数值模拟和虫源分析。结果表明:(1)江淮稻区灰飞虱麦田种群的迁移动态为远距离迁飞与本地扩散相结合;(2)在本地范围内,灰飞虱的本地繁殖型长翅成虫于麦收前可从麦田向秧田迁移扩散,在不利于长翅成虫起飞进行远距离迁飞的天气条件,如降雨、大风等的影响下,麦田迁飞型种群可向附近的秧田扩散;(3)灯诱与田间长翅雌虫卵巢解剖表明本地2010年6月5日和12日出现迁入虫群;虫源轨迹分析显示2010年6月5日迁入虫峰来自苏中的扬州地区,6月12日迁入虫源来自鲁南济宁地区。  相似文献   
107.
2008年广西北部湾稻区稻飞虱初迁入过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8年2月,我国南方和越南北方普遍遭遇了罕见的低温冻害,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与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越冬虫量大大减少,而广西北部湾稻区在3—4月却出现了大规模的稻飞虱迁入峰。结合2008年越冬考察、灯下监测以及田间系统调查结果,通过HYSPLIT模型与GrADS软件对此阶段出现的稻飞虱大规模迁入过程进行轨迹模拟与天气学背景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2008年广西早期迁入稻飞虱虫源与越南北部虫源关系不大,主要来自越南中部及老挝南部;(2)850hPa高空温度较高,低空急流频繁,以及过早出现的台风是造成钦州4月份稻飞虱大规模远距离迁入的最主要原因。因此,除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地区外,为我国华南稻区提供早期迁入虫源的越南中部稻区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8.
分析了全国6个不同褐飞虱发生区内16个监测点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前期迁入量与从前两年1月至当年6月各月ENSO 指标(包括4个Nino区海温和南方涛动指数(SOI)的月平均距平值)遥相关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与褐飞虱前期迁入量显著遥相关的ENSO指标主要为N3区、N4区和N3.4区的海温,三者共占显著相关指标总数的71.8%.在时间分布上,显著遥相关的ENSO指标主要分布在前两年和前一年(约占84%),当年仅占16.7%.从相关性质来看,褐飞虱前期迁入量与各Nino区海温在前两年至前一年春季之前呈负相关,而与前一年冬季至当年春季呈正相关;与前一年夏秋季ENSO指标的相关性质则无明显规律.褐飞虱前期迁入量与各Nino区海温和与SOI遥相关的相关性质相反.以前期显著相关的ENSO指标为预测因子,用逐步回归法建立褐飞虱前期迁入量的中长期预测方程.筛选出历史回检率和预测准确性较高的方程,经集成后共获得12个预报模型,可提前3~27个月作出预测,预测的准确率为88.9%.  相似文献   
109.
HIV的实验室检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实验室常用的艾滋病毒检测技术的前沿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本实验室一种新的结合胶体金的H IV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0.
东北迁飞场对粘虫的Pied piper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我国2代粘虫的回迁过程和3代粘虫的种群构成还少有研究,东北与华北3代粘虫的虫源问题也不清楚。为此,需厘清2代粘虫发生区的风场动态和迁出种群的去向,明确东北粘虫夏季迁出种群与华北3代粘虫的虫源关系。【方法】根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高空气象记录,统计东北和华北地区夏季各方位风向的频次和平均出现频率,利用HYSPLIT平台模拟东北粘虫夏季迁出种群的迁飞轨迹和落点分布。【结果】东北和华北地区7、8月的风向均以西南、南风为主且因气旋频繁过境而风向多变,不利于东北粘虫夏季种群回迁进入华北农作区;而对其迁出种群的轨迹模拟结果也表明,东北粘虫夏季种群能够进入华北的可能性极低:它们或迁入更北的无法生存的山区,或未能成功跨海而死亡,抑或迁入朝鲜半岛成为当地的虫源(同样无法越冬),还有一部分滞留东北地区继续为害一代后因气候原因死亡,而只有在极少数风向风速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进入河北。【结论】东北地区的夏季风场不利于东北粘虫的回迁,华北3代粘虫的种群构成与东北夏季种群几无关系,东北迁飞场表现出显著的Pied piper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