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4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55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报道中国假尾孢属的24个种,其中有2个新种:杨桐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adinandrae Guo&Liu),钟萼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bretschneiderae Liu&Guo),10个新组合,1个新名称:木豆假尾孢(Pseudoeercospora cajani-flavi Guo&Liu)和11个中国新记录。文中对2个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描述及图。所研究的标本全部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102.
庄剑云  魏淑霞 《菌物学报》1992,11(Z1):131-133
裸堆串孢锈菌属以冬孢子单孢串生为主要特征,孢子堆裸露缺包被,外观酷似柄锈属的孢子堆。此属已知7种。寄生于菊科,大戟科和荨麻科植物,6种分布美洲,1种分布东亚.本文报告亚洲仅知的一种,即寄生于宽叶孢麻Urtica laetevirens Maxim.的川息尔堆串孢锈菌Baeodromus tranzschelii Azbukina,标本采自四川九寨沟(岷山).  相似文献   
103.
From ten genera and 146 bacterial strains, 22 strains producing alpha-amino acid ester hydrolase were selected. Among them, AS 1.586 and 41-2 were the best.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synthesis of cephalexin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1.204 were investigated. The optimal pH and temperature for enzymatic synthesis reaction was pH 6.8 and 25 degrees C, respectively. By using 1% 7-ADCA, 3% PGME and 4% biomass, about 70% of 7-ADCA was converted to cephalexin under the mentione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04.
韩志萍  程慧莹  王飞 《菌物学报》2020,39(8):1520-1529
桔黄赛多孢菌Scedosporium aurantiacum是慢性肺病患者的常见呼吸道定植菌,在免疫缺陷人群中可引起侵袭性感染,致死率高,但由于致病机理不明,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我们在前期研究中,通过差异蛋白组学及酶工程技术发现分泌胰蛋白酶是桔黄赛多孢菌的潜在毒力因子,目前对这种蛋白酶的遗传信息、结构及致病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用Superdex S-200分子筛和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两种填料将这种蛋白酶分离纯化出来,通过酶谱验证了纯化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胰蛋白酶对bFSR、bLSTR和bEKK 3种底物的水解性能最佳,对zFR和bzLR的水解性能最差。酶解最快的反应所对应的Km为6.09μmol/L,Vmax为13.01μmol/L/s,Kcat为23.65/s;酶解最慢的反应所对应的Km为29.94μmol/L,Vmax为11.35μmol/L/s,Kcat为20.63/s。研究结果对于填补赛多孢菌毒力因子研究的空白、针对毒力因子开发新型的抗真菌药物和治疗方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蝉花是我国重要药用真菌,但长期以来其名称特别是学名的使用一直混乱。本文从古代医药典籍记载确认,“蝉花”是历史最久、使用最广的中名,对于其他中名具有优先权。其学名Isaria cicadae系Miquel(1838)根据巴西标本命名,但模式标本已失,原描述文字及插图均极其简单,与蝉花形态差异较大。其有性型迄今未发现,曾先后被认为是小蝉草Ophiocordyceps sobolifera和大蝉草Tolypocladium dujiaolongae (=Cordyceps cicadae Shing)。本文根据文献考证澄清了国内外关于小蝉草和大蝉草的误用,分析了长期以来大量日本文献中的命名混乱对我国认知蝉花的影响,并质疑I. cicadae在中国及其他地区的分布,提出它是一复合种,因此蝉花的分类地位及学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6.
本研究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蝉花孢梗束品质的影响和为生产中蝉花孢梗束选择合适的干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热泵干燥和冷冻干燥对蝉花孢梗束粉的外观、粒度、主要营养和功能成分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不同干燥处理得到的样品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热泵干燥能最好地保持样品的亮黄色色泽,蓝黄度b*为36.74,显著高于其他方式干燥样品,其次是微波干燥;但是这两种方式干燥的蝉花孢梗束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较低。自然干燥和冷冻干燥的样品感观较差,蓝黄度b*均小于28且二者差异不显著。热风干燥样品色泽仅次于微波干燥,含有较高蛋白质、总氨基酸和总糖,且其脂肪、麦角甾醇和甘露醇的含量最高,分别为4.15 g/100 g、8.65 mg/g和59.20 mg/g。总体考虑,热风干燥能较好地保持蝉花孢梗束的色泽、营养和功能成分,且技术成熟度高,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07.
木霉是一类具有重要生防价值的丝状真菌。文中首先对分离自浙江省绍兴市和广东省佛山市共12株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进行平板拮抗评价,然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检测拮抗性较好的两株菌的挥发性次级代谢产物。结果表明,棘孢木霉ZJSX5003和GDFS1009菌丝生长迅速,对尖孢镰孢菌Fusariumoxysporum抑制率分别达73%和74%。挥发性次级代谢产物主要是醇类和酮类,其中包含异丁醇、异戊醇、3-甲基-3-丁烯-1-醇、3-羟基-2-丁酮、2,3-丁二醇和6-正戊基-2H-吡喃-2-酮(6-PAP)。进一步通过体外抑菌试验,证实6-PAP具有较好的抑制尖孢镰孢菌的效果,为开发以木霉菌代谢产物如6-PAP为主要成分的生防制剂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8.
为研究冬虫夏草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微循环产孢过程中的分子机理,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循环产孢前后冬虫夏草菌的转录组进行研究。筛选获得差异表达基因6 902个。Gene Ontology(GO)功能聚类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分子功能、胞内运输、核糖核蛋白复合体等生物学通路。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参与了核糖体、嘧啶代谢、蛋白酶体、嘌呤代谢、甘氨酸代谢等过程。Mmc、Mcb、MaH1、MaPP5、MaAGA、Pyk等候选基因不同程度的参与了冬虫夏草菌微循环产孢过程,其中Mcb家族基因可能起到关键作用。通过qRT 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定量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冬虫夏草菌微循环产孢分子机制以及关键基因的调控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9.
木霉菌(Trichoderma spp.)嗜铁素具有吸收、贮存和胞内运输铁的功能,对菌体自身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也是重要的生防促生因子,但嗜铁素的产量会受到环境中多种胁迫因子的影响。真菌的钙调磷酸酶基因能够调控外源离子的胁迫反应,但钙调磷酸酶信号通路与嗜铁素合成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以棘孢木霉菌(Trichoderma asperellum)T6为材料,研究了NaCl、CaCl_2及pH对棘孢木霉菌T6嗜铁素产量以及嗜铁素合成关键基因(SidA)与钙调磷酸酶催化亚基基因(C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NaCl和CaCl_2以及高pH均能抑制嗜铁素的产生。利用半定量PCR分析得知,CnA基因与SidA基因之间存在一定的负调控关系,该结果与钙调磷酸酶专性抑制剂环孢菌素A能够提高嗜铁素产量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0.
随着对云南芒果需求量的增加,其种植面积日趋扩大,并不断引入新品种,这也导致云南省芒果炭疽病害发生日趋加重。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芒果炭疽病的生物防治,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芒果采后炭疽病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并遵循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验证。随后,利用rDNA-ITS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明确病原菌的分类学地位。最后,采用5种生防细菌对病原菌进行拮抗试验。通过对芒果采后炭疽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确定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是引起云南芒果采后炭疽病的病原菌,该菌株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长度为536 bp,登录号为MH744668;5株生防细菌对芒果炭疽病病原菌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具有较好的生防开发潜能,其中抗生素溶杆菌L-44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达53.7%。研究结果为云南省芒果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