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5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21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8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3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wskii A. Los.)是仅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环境的特有种,其果实为不开裂而周围有椭圆形刺毛的瘦果,以果实为单元进行扩散和萌发。本文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塔里木沙拐枣刺毛在果实扩散、吸水、脱水及萌发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贮藏时间的果实颜色、大小、重量及刺毛长度存在显著差异。完整果实在水面漂浮时间及水媒扩散能力比去除刺毛的果实更强。完整果实在1 m/s和4 m/s风速下的扩散距离比无刺毛果实的扩散距离长。10 mmol/L赤霉素(AG3)及不同干藏时间处理的完整果实与无刺毛果实在20℃/30℃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萌发率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无刺毛果实的萌发率要高于完整果实的萌发率。室外盆栽实验显示,无刺毛果实的萌发率比完整果实高,说明果实刺毛对果实萌发有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刺毛对塔里木沙拐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荒漠环境中的扩散、萌发及种群更新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2.
肿瘤转移是一个多阶段的恶性进展过程,涉及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逃逸,侵入脉管系统并在其中存活,随循环系统到达远处靶器官并穿出脉管系统播散定植,最终克隆性生长形成转移瘤。转移过程的每一阶段与肿瘤细胞本身遗传和表观遗传改变以及微环境中诸多因素的综合调控密切相关。本综述概要介绍了恶性肿瘤转移多步骤过程中所涉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肿瘤转移靶向干预新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就未来肿瘤转移研究相关的新技术和新方向作一简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3.
二倍体栽培甜菜与白花甜菜杂交、进一步回交而获得的单体附加系M14,其染色体组成中除了含有18条栽培甜菜染色体外,还附加有一条野生白花甜菜第9号染色体,该附加染色体通过母本的传递率为96.5%;单体附加系传递率如此高的原因是因为M14中有无融合生殖基因的存在。本实验采用mRNA差异展示技术对甜菜无融合生殖品系M14和正常有性生殖的二倍体栽培甜菜A2Y花蕾减数分裂时期的基因表达进行了差异分析。采用GT15A,GT15G,GT15C 3种锚定引物,共筛选了20个随机引物,通过RT-PCR检测,获得了6个阳性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应用NCBI的BLASTx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同源序列、相似序列检索,为进一步克隆无融合生殖基因提供侯选cDNA片段。  相似文献   
104.
2006年,在新疆阿克苏市进行了利用麦蛾柔茧蜂Harbrobracon hebetor Say防治麦田第一代棉铃虫和棉田第二代棉铃虫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在麦田按500头/亩的量释放麦蛾柔茧蜂,可使麦田棉铃虫幼虫的虫口减退57.7%;化蛹量较对照减少0.56头/m2.在棉田按700头/亩的量释放麦蛾茧蜂,对棉铃虫幼虫的麻痹率是50.73%,对棉铃虫的防效达65.96%.  相似文献   
105.
探究了新疆盐生植物黑果枸杞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为深入研究盐碱、干旱等环境下内生真菌与宿主的互作机制,筛选和开发促生、防病和抗逆等功能的有益内生真菌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利用ITS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黑果枸杞不同组织真菌群落组成及差异,并采用FUNGuild数据库预测真菌群落生态功能。测序共获得高质量内生真菌序列354 058条,涉及291个OTUs,分属于9门、19纲、34目、50科、60属。α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根、果中真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程度较高,叶居中,花的多样性最低,茎的丰富度最低。对黑果枸杞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和优势菌群的分析表明,子囊菌门为优势菌门,花、叶、果、茎和根中相对丰度分别为86.85%、72.36%、75.97%、84.44%和85.02%。链格孢属为黑果枸杞植株中的核心属,不同组织中均有分布,在花、叶、果、茎和根中占比分别为85.41%、69.79%、47.07%、79.94%和36.97%。较优势的菌尚有枝孢属、枝顶孢属、新凸轮孢菌属、茎点霉属和楔孢黑粉菌属等真菌。这些菌多具有促生、抗逆等特性,在宿主对盐碱、干旱等极端环境的适应性方面有着潜在功能。各组织独有属的相对丰度均未超过1%。共有菌和独有菌在不同组织中的组成和相对丰度差异较大。经FUNGuild软件平台解析显示,黑果枸杞中病理-腐生-共生营养型的相对丰度最高,在花、叶、果、茎和根中分别为85.41%、69.84%、47.24%、79.98%和37.09%。果和叶中含多种相对丰度≥1%的条件致病菌,而根中腐生真菌种类较多。黑果枸杞中蕴含着功能丰富的内生真菌菌群,在不同组织中的组成及其生态功能差异较大,同时还含有大量未鉴定出种属和未定义的功能菌群,这些可为黑果枸杞功能菌群发掘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6.
豆科植物是荒漠等干旱生态系统的重要先锋物种,也是生态系统中有效氮的主要来源。为了明确荒漠豆科植物与生境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广泛分布的荒漠豆科植物弯花黄芪(Astragalus flexus)、镰荚黄芪(Astragalus arpilobus)为对象,测定不同土壤深度(0~5、5~10、10~15 cm)的理化性质,比较分析2种荒漠豆科植物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弯花黄芪碳(C)、氮(N)、磷(P)含量分别为373.35、25.66、1.03 mg·g-1,高于镰荚黄芪的331.53、19.59、0.66 mg·g-1,且二者的N、P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弯花黄芪的C∶P、N∶P分别为374.38、25.75,均极显著高于镰荚黄芪的166.09、10.12(P<0.01),而弯花黄芪的C∶N(14.62)低于镰荚黄芪(16.99),两种植物的C和C∶N均无显著差异。(2)豆科植物生境土壤在0~5 cm土层的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最高,且随土层的加深逐渐减少;土壤化学计量比SOC∶TN、SOC∶TP均随土层加深逐渐增大,而TN∶TP值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少;较低的N含量及TN∶TP 显示该区域土壤属于N素缺乏类型。(3)2种荒漠豆科植物与各层次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相关性无一致规律。其中,弯花黄芪立地0~10 cm土层的TN与N∶P间呈负相关关系,TP与P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TP与C∶N间呈正相关关系,SOC∶TN与N∶P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10~15 cm土层中,SOC∶TN与N∶P间呈正相关关系。镰荚黄芪中仅P含量与其立地0~5 cm土层的SOC∶TP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大部分化学计量特征间未显示出相关性。(4)弯花黄芪的植物化学计量指标P含量与5~10 cm土层的电导率(EC)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N含量与10~15 cm土层的速效钾(AK)间呈正相关关系;而镰荚黄芪N、AP与N∶P与0~5 cm土层的速效磷(AP)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其他土层未出现相关关系。研究认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土壤N含量以及TN∶TP较低,土壤N元素贫瘠,且该区豆科植物立地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偏低;该区弯花黄芪生长的主要限制元素为P,而镰荚黄芪生长的主要限制元素为N和P;植物化学计量特征并非全部由土壤养分特征直接决定,其明显的种间差异显示植物自身遗传特性在土壤 植物计量特征耦合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7.
该研究以采自新疆的100余份粉衣科地衣标本为研究材料,通过形态解剖学、地衣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出6个种和1个变种,分别为中央黑瘤衣 (Buellia centralis)、丽黑瘤衣 (B. elegans)、蒙古黑瘤衣 (B. mongolica)、鳞饼衣(Dimelaena oreina)、鳞饼衣白磷变种(D. oreina var. exalbescens)、海登氏多瘤胞 (Diplotomma hedinii)和绿色四孢黑瘤衣(Tetramelas chloroleucus),其中丽黑瘤衣、蒙古黑瘤衣和绿色四孢黑瘤衣为新疆新增粉衣科地衣新记录,至此新疆粉衣科地衣共有6属13种1变种;并提供了新疆粉衣科地衣的分种检索表、物种描述、系统发育分析以及形态解剖结构照片。  相似文献   
108.
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沙垄4个坡位和坡向,设置减少65%和增加65%生长季降水量以模拟极端干旱和极端降水事件,研究极端干旱和极端降水事件对沙垄不同坡位和坡向短命植物层片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极端干旱使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和地下净初级生产力分别显著降低48.8%和13.7%,极端降水使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和地下净初级生产力分别显著增加37.9%和23.2%。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对极端干旱和极端降水的敏感性(0.26和0.21 g·m-2·mm-1)显著强于地下净初级生产力的敏感性(0.02和0.03 g·m-2·mm-1)。沙垄东坡地上净初级生产力(24.22 g·m-2)和地下净初级生产力(5.77 g·m-2)与西坡相比显著增大29.7%和71.7%,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和地下净初级生产力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在不同坡位和坡向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9.
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是中国西北地区极端环境中分布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该物种在新疆南部的自然种群中出现了同型花柱类型(同位花)和柱头探出式雌雄异位类型(异位花)个体, 并且遭遇沙尘暴频繁的种群中异位花个体出现频率减少。该研究对喀什市自然种群中黑果枸杞两种不同花型植株的花部综合征和传粉特性进行比较研究, 以期探讨该物种不同花型植株在南疆早春极端环境中的花部特征的可塑性及其适应性机制。结果表明: 同位花雌雄蕊高度间无显著差异, 而异位花雌蕊高度显著高于雄蕊; 同位花花冠直径、花冠筒长、胚珠数均高于异位花, 而异位花雌雄蕊空间距离、花粉数及花粉胚珠比均比同位花高。黑果枸杞同位花个体比例(68%)高于异位花个体(32%), 种群水平及个体水平同位花花期((117.00 ± 2.25) d, (101.65 ± 1.98) d)比异位花((26.00 ± 1.00) d, (18.75 ± 1.00) d)长, 而单花水平上异位花单花寿命((4.50 ± 0.14) d)比同位花((3.13 ± 0.11) d)长。两种类型花在花早期(紫色)分泌的花蜜量均高于花后期(白色)。在紫色花阶段(花开放早期), 同位花上的主要传粉者意大利蜜蜂、熊蜂和食蚜蝇的访花频率和停留时间均高于异位花; 而白色花阶段(花开放后期)意大利蜜蜂、熊蜂在异位花上的访花频率比同位花高。在不同花色阶段, 同位花柱头花粉落置数、花粉移出率、花粉传递效率均比异位花高, 并且同位花自然坐果率及结籽率均比异位花高。在新疆南部的沙尘暴极端环境下, 同位花通过较高的自交亲和性保障繁殖, 而异交为主的异位花提高了异交率。异位花与同位花在花部综合征和花报酬上的差异, 是影响其繁殖成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0.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S100A8/A9 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70例脓毒症患者为脓毒症组,另选取同期68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IL)-6、IL-10、IL-17、IL-2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PBMC中CHOP、NLRP3、S100A8/A9 mRNA表达水平,比较脓毒症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采用Pearson/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脓毒症患者PBMC中CHOP、NLRP3、S100A8/A9 mRNA表达水平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脓毒症患者根据28d预后差异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脓毒症组PBMC中CHOP、NLRP3、S100A8/A9 mRNA相对表达量和血清IL-6、IL-10、IL-17、IL-23、TGF-β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PBMC中CHOP、NLRP3、S100A8/A9 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IL-6、IL-10、IL-17、IL-23、TGF-β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不同预后脓毒症患者比较,死亡组年龄大于存活组,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ICU住院时间≥10 d、机械通气时间≥3 d患者比例、脓毒症相关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血乳酸、血清IL-6、IL-10、IL-17、IL-23、TGF-β水平以及PBMC中CHOP、NLRP3、S100A8/A9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存活组,而氧合指数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其他因素后,PBMC中CHOP mRNA、NLRP3 mRNA、S100A8/A9 mRNA表达水平升高是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PBMC中CHOP、NLRP3、S100A8/A9 mRNA呈高表达,且表达水平与炎症反应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