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禺毛茛多倍体复合体及其近缘种核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了禺毛茛Ranunculus cantoniensis DC.多倍体复合体及近缘种中6种植物的核型。棱喙毛茛Ranunculus trigonus Hand-Mazz.有两种核型(首次报道):矮株型2n=2x=16=4m+6sm+6st(2SAT);高株型2n=2x=16=4m十2sm十lOst(2SAT)。茴茴蒜Ranunculus chinensis Bunge.2n=2x=16=6m+2sm+8st。卷喙毛茛Ranunculus silerifolius lévl.2n=2x=16=6m+2sm+6st+2t。禺毛茛2n=4x=32=4m(a)+2m(b)+2sm(b)十4t(SAT)(c)十4st(d)+2m(e)+2sm(e)十2sm(f)+2st(f)+4st(g) +2st(h)十2m(h)。褐鞘毛茛Ranunculus vaginatus Hand.-Mazz.2n=5x=40=3m(a)十2sm(a)+2st(b)+3sm(b)十2t(c)+3t(SAT)(c)+5st(d)+5m(e)+5sm(f)+5st(g)+5m(h),(首次报道).扬子毛茛 Ranunculus sieboldii Miq.2n=6x=48=6m(a)十2st(b)十4sm(b)+2st(SAT)(c)十4t(SAT)(c)+6st(d)十6m(e)十6sm(f)+6st(g)+6m(h)。禺毛茛(4x)由2个类似本文中的卷喙毛茛或茴茴蒜的染色体组和两个“短m-型”染色体组组成。褐鞘毛茛(5x)和扬子毛茛(6x,8x)则由不同的“短m-型”染色体组组成。复合体成员及近缘种可能是通过“短m-型”染色体组产生关系,构成一个柱架式多倍体复合体。根据染色体及形态特征,建议恢复卷喙毛茛的种级地位。  相似文献   
102.
本文报道采自云南大理和广西龙州的竹节虫目科和枝科各一新种,即滇喙尾Rhamphophasmadianicumsp.nov.和邻皮phraortessimil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林业大学林业资源学院.文中采用长度单位为mm.  相似文献   
103.
应用豫南罗索线虫防制峨眉稻田内三带喙库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群力  彭玉芳 《四川动物》1994,13(2):79-79,82
应用豫南罗索线虫防制峨眉稻田内三带喙库蚊的研究薛群力,宋锦章,彭玉芳,唐登明,王绪勇成都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成都610061华西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豫南罗索线虫(Romanomermisyunanensis)已被证实对多种库蚊、伊蚊、脉毛蚊和少数按蚊...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探究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Blaps rynchopetera肠道具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为抗菌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放线菌资源。【方法】结合稀释涂布法和选择培养法从喙尾琵琶甲成虫肠道分离放线菌。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e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us 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 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6株致病细菌以及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青霉菌Penicillium expansum和白色念珠菌Canidia albicans 3株致病真菌为指示菌,通过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测试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随后,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活性显著的18株放线菌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从喙尾琵琶甲成虫肠道中分离到176株共生放线菌,初步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其中46株放线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多株放线菌对致病菌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且抑菌圈直径超过阳性对照药。选择抑菌圈直径大于15 mm的18株放线菌进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均为链霉属Streptomyces。【结论】喙尾琵琶甲肠道含有丰富的抗菌活性放线菌资源。  相似文献   
106.
北京无喙兰(Holopogon pekinensis X. Y. Mu & Bing Liu)为华北地区特有珍稀腐生型兰科植物,分布在海拔约1100 m的杂木林内,生境与本区域内其他腐生型兰科植物(常在1600 m以上桦木林中生长)显著不同。本研究针对北京玉渡山和百花山两个北京无喙兰种群的根际土壤样品开展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解析北京无喙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4973个细菌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发现北京无喙兰根际土壤的优势细菌类群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等7个门,优势属有MND1、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和Haliangium等。1914个真菌OTU的分析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优势真菌类群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结合菌门等;优势属有Archaeorhizomyces、蜡壳耳属(Sebacina)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等;优势真菌多为外生菌根真菌,可能是北京无喙兰潜在的菌根真菌。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北京无喙兰玉渡山种群根际土壤中的真菌和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均高于百花山种群,各种群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北京无喙兰所在种群的乔木种类多样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7.
摘要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组方对前交叉韧带损伤(ACL)损伤患者 ACL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 -2(BMP-2)基因表达及 ACL重建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年 1月 -2021年 9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骨一科住院的拟行膝关节镜下 ACL重建术治疗的 ACL损伤患者 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0例。观察组术前2周开始口服六味地黄丸组方,且术后继续服用六味地黄丸组方至少 1月,对照组不予服用药物。术中采集患者损伤之前交叉韧带组织,实时荧光定量 PCR(RT-qPCR)检测韧带组织的 TGF-β1和 BMP-2基因表达,并对患者进行 IKDC评分、Lysholm评分以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 TGF-β1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 IKDC评分和 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 IKDC评分和 Lysholm评分与治疗时间之间有显著性交互效应(均P<0.01),两组IKDC评分和 Lysholm评分总体均值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两组术后 1周 -术后 1月,术后 1月 -术后 3月 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均P=0.000);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 1月、术后 3月 IKDC评分和 Lysholm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均P=0.000)。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六味地黄丸组方可提高 ACL损伤患者腱骨界面处 ACL组织 TGF-β1基因表达,促进 ACL重建术后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使用双侧自体腘绳肌腱一期修复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内窥镜微创双侧自体腘绳肌腱修复膝关节内韧带,术后用IKDC分级、影像学IKDC分级、Lysholm功能评分和KT2000TM测量进行关节机能打分。结果:11例患者获得3—5年随访,平均随访3.8年。术前Lysholm功能评分平均(46.8±5.7)分,终末随访时平均(81.3±10.5)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关节稳定性测量,在20磅时、30磅和最大拉力时健膝和患膝分别是:6.1±0.3和6.8±0.8;6.3±0.5和7.7±1。3;7.5±0.6和9.6±2.4,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主观IKDC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1例;影像学IKDC分级:A级8例,B级2例,C级1例。结论:关节镜辅助下使用双侧自体腘绳肌腱一期修复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是重建膝关节稳定性的良好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9.
黄枫  曾志奎  黄学员  曾展鹏 《生物磁学》2011,(23):4478-4480
目的:探讨膝关节不稳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3例患者因早期未能准确诊治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而导致同侧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临床资料。我们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交叉韧带对膝关节生理性制导及稳定作用,反之损伤后膝关节的生理运动一定程度的丧失,以及随之而来的载荷传导紊乱,从而导致膝关节不稳。膝关节不稳所引起骨折端应力改变,其对骨折愈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结果:如未能及时修复交叉韧带在患者股骨干骨折术后行CPM锻炼及部分负重行走时将传导以骨折断端以一种剪切、旋转的应力,同时下肢垂直的纵向压应力将难以传导至骨折端,可能导致股骨干骨折术后的延缓愈合甚至不愈合。结论:膝关节不稳定可引起同侧肢体骨折端的应力改变,可能导致骨折的延缓愈合甚至不愈合。  相似文献   
110.
翟德逞  王幼芳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2):2568-2570
杜氏长喙藓(Rhynchostegium duthiei Müll.Hal.ex Dixon)以往仅在印度的东北部及不丹有分布记载.本文首次报道了该种在中国的新分布.提供了该种详细的形态特征图和特征描述,并对其与相近种斜枝长喙藓[Rh.in-clinatum(Mitt.)A.Jaeger]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