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2篇
  免费   556篇
  国内免费   1298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以捕食线虫真菌少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oligospora YMF 1.03170为研究材料,通过优化sgRNA 表达驱动体系 tRNAGly,构建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成功获得基因定点编辑菌株。将该CRISPR/Cas9系统与同源重组相结合,可精确地对两个目的氨基酸编码基因同时进行定点置换。结合代谢图谱及前体化合物饲喂实验,发现6-甲基水杨酸合酶编码蛋白新的活性位点Arg17、Arg18、His33和His34。本研究将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应用在少孢节丛孢中,并成功建立基因编辑精细体系,为快速构建少孢节丛孢的遗传转化体系和研究该菌的基因功能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2.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肝纤维化、肝功能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分析恩替卡韦干预对慢性HBV感染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HB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乙肝轻度50例、中度24例、重度21例、肝硬化者25例,并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不同病情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的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肽(PC III)]、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及Th1/Th2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的变化,慢性HBV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复方甘草酸苷等常规护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水平。结果: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及Th1/Th2细胞因子IL-4、IL-6等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呈逐渐上升趋势;而IFN-γ和IL-2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ⅣC、LN、PC III)、肝功能指标(ALT、AST)以及IL-4、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FN-γ、IL-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存在肝纤维化水平上升、肝功能受损及Th1/Th2细胞失衡,恩替卡韦联合常规护肝治疗可有效纠正患者的Th1/Th2细胞失衡,减轻患者的肝纤维化,改善其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3.
摘要 目的:观察扶正方对Lewis肺癌小鼠免疫功能、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和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2、IL-6、γ干扰素(INF-γ)的影响。方法:将40只Lewis肺癌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扶正方低剂量组(A组)、扶正方高剂量组(B组)、顺铂组(S组),每组10只,A组、B组分别给予扶正方0.4 mL/20 g、0.8 mL/20 g灌胃,M组给予生理盐水0.4 mL/20 g灌胃,S组给予顺铂1 mg/mL,0.4 mL灌胃,连续14d,比较各组小鼠一般情况、肿瘤重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脾脏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比例细胞百分比,鼠肿瘤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及外周血IL-2、IL-6、INF-γ水平。结果:A组、B组、S组小鼠肿瘤重量低于M组,S组小鼠肿瘤重量低于A组、B组(P<0.05),治疗前各组小鼠体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组、B组小鼠体重高于S组、M组(P<0.05)。A组、B组小鼠胸腺指数显著高于M组、S组(P<0.05)。A组、B组CD3+、CD4+、CD4+/CD8+显著高于M组、S组,CD8+显著低于M组、S组(P<0.05),B组CD3+、CD4+、CD4+/CD8+显著高于A组,CD8+低于A组(P<0.05)。A组、B组、S组小鼠肿瘤组织PI3K蛋白、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组(P<0.05)。A组、B组、S组小鼠外周血IL-2、INF-γ水平显著高于M组,IL-6水平显著低于M组(P<0.05)。结论:扶正方可以提升Lewis肺癌小鼠免疫功能,调节IL-2、IL-6、INF-γ细胞因子水平,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起到抗肺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摘要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激光烧伤大兔皮肤愈合的影响分析。方法:通过热辐射仪激光灼烧对大兔耳朵进行烧伤处理,根据实验需求,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bFGF组,bFGF + DAPT组。通过ImageJ软件测量伤口面积和疤痕组织的厚度,并定期计算残余伤口面积率和疤痕指数。通过组织学分析大兔伤口愈合的新血管生成量。通过蛋白印迹分析Notch1、Jagged1和Hes1的蛋白表达。通过免疫荧光分析愈合后的皮肤中α-SMA,Col I和Col III的相对蛋白水平。结果:bFGF组较对照组的疤痕指数降低(P<0.05),bFGF+DAPT组较bFGF组疤痕指数升高(P<0.05)。bFGF组较对照组的愈合面积增加(P<0.05),bFGF + DAPT组较bFGF组愈合面积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bFGF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较低的残余伤口面积和较低的疤痕指数(P<0.05),而bFGF + DAPT组表现出明显的愈合延迟和较高的疤痕指数(P<0.05)。bFGF组较对照组的新血管生成量增加(P<0.05),bFGF + DAPT组较bFGF组心血管生成量减少(P<0.05)。bFGF组较对照组的肉芽组织平均厚度增加,表皮间隙的闭合百分比升高(P<0.05),bFGF + DAPT组较bFGF组肉芽组织平均厚度增加、表皮间隙的闭合百分比减少(P<0.05)。H&E染色进行组织学分析发现,与对照组和bFGF + DAPT组相比,bFGF组出现明显的再上皮化和新血管形成,愈合效率较高(P<0.05)。bFGF组较对照组Notch1、Jagged1和Hes1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bFGF + DAPT组较bFGF组Notch1、Jagged1和Hes1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bFGF组较对照组?琢-SMA,Col I和Col III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bFGF + DAPT组较bFGF组表达升高(P<0.05)。结论:bFGF可以通过促进ESC的增殖并通过激活Notch1 / Jagged1途径抑制其向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s,MFB)的分化加快伤口愈合,减少疤痕形成。  相似文献   
105.
106.
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油菜素内酯受体BRI1为目的基因,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定向编辑拟南芥BRI1,以期获得更多BRI1的突变体,为后续BRI1功能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通过筛选转基因植株,对编辑后的BRI1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突变体中BRI1基因序列由于新碱基的插入导致提前终止。同BRI1强突变体bri1-710一样,相比于野生型对照均对BL处理不敏感,但相比于bri1-710,该突变体植株较大,暗示BRI1 N端可能在BR信号途径中有重要作用。因此该研究可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拟南芥及其他同源物种的BRI1功能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7.
炎症损伤是众多临床疾病的病理学基础,常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然而传统临床治疗不仅方法有限,且效果不佳。近年研究报道,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诱导蛋白-6(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stimulated gene/inducible protein 6, TSG-6)可通过与体内相应的配体结合参与炎症反应的多个过程,并发挥抗炎和促进细胞外基质重塑等重要作用。本文就TSG-6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及其在病理性瘢痕、神经炎症、动脉粥样硬化和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中发挥的抗炎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研究连翘酯苷A(Forsythiaside A,FA)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PC12细胞缺氧再复氧模型(OGD/R),细胞分组为正常组,模型组,FA处理组(1.25, 2.5和5μmol/L),测定细胞存活率、凋亡率、ROS、MDA以及抗氧化酶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对Akt和Nrf2蛋白的影响,采用Akt抑制LY294002验证FA的调节作用。结果:FA能够有效抑制OGD/R引起的存活率下降和凋亡率增加,同时可以抑制细胞内ROS和MDA水平,升高细胞内抗氧化酶(SOD、GSH、GSH-Px和CAT)水平。FA处理能够增加Akt磷酸化水平以及Nrf2和其下游蛋白HO-1蛋白表达。进一步采用LY294002验证发现FA通过Akt调控Nrf2发挥抗氧化作用从而抑制脑细胞损伤。结论:FA能够抑制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Akt磷酸化,调控Nrf2下游抗氧蛋白酶表达,抑制氧化应激,从而保护脑细胞。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阿霉素对口腔鳞癌干细胞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口腔鳞癌细胞系SCC25,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CD44-和CD44+细胞,RT-PCR检测CD44-和CD44+细胞的Oct4、CD133、CD44和GAPDH的m RNA表达;检测和比较CD44-和CD44+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CD44+细胞用阿霉素或β-catenin抑制剂LF3进行处理,分别使用Transwell和细胞划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一步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B检测β-catenin和TCF-4的蛋白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成功分离CD44-和CD44+细胞,RT-PCR检测CD44+细胞高表达Oct4、CD133和CD44 m RNA,CD44-细胞弱表达Oct4m RNA,不表达CD133和CD44 m RNA;CD44+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显示显著强于CD44-细胞(P<0.05)。阿霉素显著降低了CD44+细胞的侵袭能力和迁移能力(P<0.05),显著提高了CD44+细胞的凋亡率(P<0.05);阿霉素显著降低了CD44+细胞β-catenin和TCF-4的蛋白表达(P<0.05),LF3对β-catenin和TCF-4蛋白表达的影响与阿霉素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霉素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降低口腔鳞癌干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