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黄曲条跳甲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对黄曲条跳甲的绿色防控,通过综合各种对黄曲条跳甲有良好防治效果的单项防治措施,科学地组建了一套高效安全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2次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处理21 d时,综合防治试验田的黄曲条跳甲虫口密度与对照田相比分别降低了71.75%和73.64%;综合防治试验田收获期的小白菜单株孔洞数分别为7.22个/株和7.90个/株,显著低于对照田的26.34个/株和30.46个/株,且综合防治试验田小白菜的产量比对照田分别增加了13.36%和19.95%。该研究结果为黄曲条跳甲的绿色防控和蔬菜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2.
SnRK2是ABA通路中至关重要的蛋白激酶,可通过调节下游相关蛋白质的活性来调节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显著改进植物对高盐和干旱等非生物胁迫的抗性。基于SnRK2成员cDNA的UTR保守区域设计兼并引物,利用RT-PCR方法从菘蓝中克隆得到一个SnRK2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ItSnRK2.1。测序显示该基因长度为1 305 bp,包含一个1 071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356个氨基酸,在GenBank数据库的登录号为MF423122。ItSnRK2.1蛋白激酶理论等电点为5.64,理论分子量为40.6 k D,属于亲水性蛋白,存在二个显著跨膜结构域,含有42处磷酸化位点,没有信号肽,最可能定位的位置是在细胞质上。ItSnRK2.1蛋白激酶的二级结构具有151个α-螺旋、109个无规则卷曲、66个延伸链和30个β-转角。ItSnRK2.1蛋白包含一个ATP结合位点和一个丝氨酸/苏氨酸酶活结构域,同At SnRK2.1、At SnRK2.5和St SnRK2.6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处在同一进化分枝。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ItSnRK2.1基因在菘蓝幼苗的根部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叶,茎的表达量最低;ItSnRK2.1基因积极参与高盐和干旱胁迫应答反应,但对ABA胁迫不敏感,表明该基因可能与植物抗逆境胁迫有关,且不依赖ABA调控通路。  相似文献   
103.
秋水仙素对大鼠前脑生长抑素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用地高辛标记生长抑素(SOM)反意。RNA探针原位杂交组织化学研究了秋水仙素对大鼠前脑SOM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对前脑各核区SOMmRNA的表达有明显的影响。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对前脑各核区SDMmRNA的表达有明显的核区特异性:大脑新皮质各区,隔核和脚内核中SOMmRNA阳性神经元数目及含量增加;海马复合体和下丘脑室周核和弓状核中SOMmRNA阳性神经元数目及含量下降;嗅脑,尾壳核和丘脑等核区的则无明显变化、秋水仙素对SOMmRNA表达的核区特异性对正确分析秋水仙素条件下获得的神经肽或神经递质的定位资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4.
木聚麦酶基因克隆,表达及序列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5.
满洲里——大杨树一带表土孢粉的散布规律及数量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现代植被剖面和表土花粉分析 ,阐述了呼伦贝尔高平原 (北部 )到大兴安岭山地 (中段 )一线不同植被类型的孢粉组合特征。在草原带与森林带之间明显地存在森林草原过渡地带 ,其孢粉组合独特 ,木本植物花粉含量略高于草本 ,一般为 30 %~ 70 %。同时 ,还发现花粉含量与母体植物丰度间为非线性关系 ,校正系数 R值在特定状态下才是“常数”。植物 -花粉系统存在三种状态 :优势、混合及劣势状态 ,相应地其 R值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6.
蚜虫性信息素的田间引诱蚜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报道蚜虫的性信息素的主要成分是(+)-(4aS,7S,7aR)-荆芥内醌(1)和(+)-(1R,4aS,7S,7aR)=荆芥醇(Ⅱ)。应用这两种物质进行引诱雄性蚜的田间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初步获得了应用于田间的合适的配比及使用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7.
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采用尼龙网袋法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物进行原位分解试验,模拟N(NH4NO3)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0 g N·m-2·a-1)、低氮沉降(5 g N·m-2·a-1)、中氮沉降(15 g N·m-2·a-1)和高氮沉降(30 g N·m-2·a-1),研究了N沉降对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及其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在夏季分解较快,明显快于其他季节.N沉降显著抑制了阔叶林凋落物的分解,抑制作用随N沉降量的增加而加强.N沉降使凋落物质量损失95%的时间与对照(4.81年)相比增加了0.53~1.88年.经过1 年的分解,中氮沉降和高氮沉降处理木质素和纤维素残留率显著高于对照,表明N沉降显著抑制了凋落物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凋落物质量残留率与木质素和纤维素残留率呈显著正相关.N沉降抑制凋落物分解的原因可能是无机N的添加对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造成了阻碍.  相似文献   
108.
为理解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采用立地控制实验和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低氮沉降(L,50 kg N hm~(-2)a~(-1))、中氮沉降(M,150 kg N hm~(-2)a~(-1))和高氮沉降(H,300 kg N hm~(-2)a~(-1))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基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沉降抑制了凋落叶的分解,并随着N沉降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N沉降遏制了凋落叶的C、N释放和纤维素降解,促进了P释放。N沉降提高了凋落叶的C/P比,中氮和高氮处理提高了凋落叶C/N比。N沉降显著增加了凋落叶N、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含量,分解1年后,各N沉降处理的木质素/N和纤维素/N均显著高于对照。N沉降提高了质量残留率与C/N、木质素/N和纤维素/N的相关性,降低了与C/P的相关性。可见,模拟N沉降显著影响了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基质质量,进而影响了凋落叶的分解过程。  相似文献   
109.
黑蒴(Melasma arvense)为云南省民族民间珍稀药材,现已成为云南天然药物开发的热点药材种类.但目前在云南已濒临灭绝,急需对其进行资源保护和人工繁育.该研究在筛选黑蒴不同器官培养的基础上,以茎枝为外植体,依次考察了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种类细胞分裂素和质量浓度、不同天然有机添加物对定芽(顶芽和侧芽)萌发增殖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黑蒴带节茎枝为外植体,将其剪成2~3 cm带节嫩茎枝,经严格的外植物体消毒程序处理后,接种到1/2MS+6-BA 0.5 mg·L-1+Pt 50 g·L-1+Bn 80 g·L-1+25 g·L-1蔗糖+7 g·L-1琼脂,pH值5.8的培养基上,接种后放置在光照强度1500~2000 lx,光照10 h·d-1,温度22℃下培养,接种后8~10 d开始萌发,40 d单茎平均增殖数达8.1,主茎40 d生长长度74.2 mm,显示出极好的诱发增殖生长效果.该研究结果初步建立了黑蒴嫰茎枝诱发定芽及增殖培养体系,为云南珍稀民族药黑蒴的资源保护、人工栽培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多发性骨髓瘤起源于后生发中心的B细胞,是一种不可治愈的慢性进展性骨髓浆细胞恶性肿瘤,约占血液系统肿瘤的10%。多发性骨髓瘤存在明显的遗传学改变,其早期的遗传学改变是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位点的易位,而这些易位常常导致11q13区域的cyclin D1、4p16.3区域的FGFR3/MMSET、16q23区域的c-maf、6p21区域的cyclin D3等癌基因的失调,同时还存在抑癌基因位点13q14的丢失以及13号染色单体的缺失,这些染色体异常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并且N-RAS、K-RAS的突变,以及c-Myc改变等继发性的改变和癌基因的活化等也与疾病的进展密切关联。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该病的遗传学改变认识进一步加深。本文对多发性骨髓瘤的遗传学改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指导临床有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效评估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