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沙棘绕实蝇Rhagoletis batava obseuriosa是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果实的主要害虫,通过研究其对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物体选择的差异,可为利用其视觉信息控制沙棘绕实蝇的行为奠定基础。本研究在内蒙古磴口县沙棘林样地,分别悬挂不同颜色、形状、表面积的实验材料,测试沙棘绕实蝇成虫的选择性;采用野外采集的沙棘绕实蝇蛹,室内待其羽化后,引入有不同颜色产卵器的饲养箱内,观察记录成虫在不同颜色产卵器上的产卵量。结果显示沙棘绕实蝇成虫在野外对不同颜色、相同形状相同表面积球体的趋向性为:橙色黄色绿色红色蓝色紫色。不同表面积、相同颜色和相同形状的野外引诱实验中,大球的引诱量显著高于中球和小球,正方体的表面积越大引诱能力越强,且不同正方体之间差异显著;不同形状、相同表面积和相同颜色物体对沙棘绕实蝇的引诱实验中,4种形状的引诱能力为:正方体正三角体长方体球体,但形状之间的诱捕效果差异未达显著性。沙棘绕实蝇雌成虫在产卵期对颜色的偏好性依次为橙色绿色黄色红色浅绿色蓝色。沙棘绕实蝇成虫对不同颜色和表面积具明显的趋向选择性,对不同形状没有明显趋向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生命表评价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魏建荣  杨忠岐  苏智 《昆虫学报》2003,46(3):318-324
为了研究白蛾周氏啮小蜂对侵入性害虫-美国白蛾的控制作用,在山东省烟台市美国白蛾发生区,选择美国白蛾发生程度中等的两块样地,一块样地作为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防治区,另一块样地作为对照区。应用生命表技术,连续2年共4代对美国白蛾种群数量进行定点观察。防治区每代美国白蛾在化蛹初期和化蛹盛期各放蜂1次,即每代美国白蛾共放蜂2次。将2年的第1代和第2代观测数据分别综合平均,制成4个生命表。结果表明,在放蜂防治区,第1代和第2代美国白蛾的种群趋势指数(I)分别为0.29和0.14,说明下代美国白蛾种群数量将急剧下降;放蜂区的I值显著小于对照区的8.74和4.48。生命表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通过人工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能够达到良好的控制美国白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寄生于美国白蛾的啮小蜂一新种(膜翅目:姬小蜂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从美国白蛾蛹中养出的一种啮小蜂新种-白蛾黑棒啮小蜂 Tetrastichus septentrionalis sp. nov., 属啮小蜂属Tetrastichus黑棒啮小蜂种团(howardi-group)。该新种在我国北方美国白蛾发生区分布普遍,也分布韩国。在美国白蛾越冬蛹中及夏季蛹中的寄生率一般为12%~24%,每头寄主蛹出蜂数为78~182 头,雌雄性比为10∶1。在生物防治上具有很好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TCP家族是植物特有的响应高盐、干旱等非生物胁迫的重要转录因子。该研究基于沙棘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与qRT-PCR对HrTCP转录因子家族进行鉴定,预测其家族成员的结构和功能,为解析TCP转录因子调控沙棘抵御干旱胁迫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获得了11个HrTCP转录因子成员,并命名为HrTCP2/4/7/8/11/13/15/17/18/19/20,编码氨基酸序列长度在218~590之间,蛋白质相对分子量为23.44~61.78 kD;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除HrTCP13/17/18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其余8个蛋白均定位于细胞核。(2)在干旱(15%PEG-6000)和高盐(200 mmol/L NaCl)胁迫后HrTCP4/7/19/20基因表达量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其中HrTCP20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是对照的24倍与23倍。(3)外源激素脱落酸(0.1 mmol/L ABA)和茉莉酸甲酯(0.1 mmol/L MeJA)处理后,HrTCP7/19/20基因表达量也均呈上升趋势,其中,ABA诱导下HrTCP19基因表达量达到最高,是对照的16倍,而MeJA诱导下HrTCP20基因表达量上升最高,是对照的5倍。研究发现,HrTCPs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可受干旱、高盐和激素诱导表达,进而调控沙棘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相似文献   
15.
印楝素制剂对锈色粒肩天牛成虫和卵的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ivainsoni(Hope)成虫期利用高效低毒的生物药剂防治技术,使用梯度浓度的印楝素制剂处理国槐当年生嫩枝,供锈色粒肩天牛成虫补充营养时取食,以研究其对锈色粒肩天牛成虫胃毒、拒食、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印楝素药液对锈色粒肩天牛均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0.3%印楝素乳油300倍、400倍、500倍、600倍及700倍液处理后第6 d时,成虫的死亡率分别达97.6%,86.0%.73.8%.50.0%和36.1%;拒食作用也比较明显,300倍、400倍液处理的拒食率达到了94.87%和90.22%,取食量显著低于对照,500倍、600倍及700倍液处理的拒食率分别为61.28%、41.54%和37.00%;不同浓度药液均使成虫产卵量、卵的孵化率显著低于对照.表明在锈色粒肩天牛成虫期,在其寄主国槐枝条上喷洒300倍或400倍印楝素乳油能有效防治该天牛成虫.  相似文献   
16.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是国际性检疫害虫。大蛾卵跳小蜂Ooencyrtus kuwanae (Howard)是舞毒蛾卵的重要寄生蜂, 对舞毒蛾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了在规模化繁育大蛾卵跳小蜂时控制小蜂的发育进度, 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研究了该蜂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同时, 为了对替代寄主繁育出的天敌质量进行评价, 对利用其自然寄主舞毒蛾卵和替代寄主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繁育出的子代成蜂的寿命、 胸宽、 雌雄性比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大蛾卵跳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0.50±1.41℃和260.74±25.09日·度, 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为T=10.50+260.74V。当采用30%的蜂蜜水饲喂成蜂时, 柞蚕卵繁育出的大蛾卵跳小蜂雌、 雄蜂的平均寿命分别为15.01和10.38 d, 采用原寄主舞毒蛾卵繁育出的雌、 雄蜂平均寿命分别为20.94和15.95 d, 两者差异显著; 采用柞蚕卵繁育出的雌蜂个体显著大于用舞毒蛾卵繁育出的雌蜂个体; 柞蚕卵和舞毒蛾卵繁育出的大蛾卵跳小蜂雌雄性比没有显著差异, 分别为2.42∶1和2.57∶1。结果表明, 在野外开展舞毒蛾的生物防治时, 释放利用柞蚕卵繁育出的大蛾卵跳小蜂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光肩星天牛幼虫虫粪挥发物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牛幼虫排出的虫粪所释放的挥发性物质成为天敌搜寻天牛所在微栖境的重要化学信息物质.本试验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取食垂柳和金丝柳后产生虫粪的挥发性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虫粪挥发性物质主要为萜烯类物质.两种虫粪挥发物中含共有物质19种,其中à-蒎烯的含量最高,该物质在垂柳虫粪挥发物中相对含量为51.60%,在金丝柳虫粪中的相对含量为28.84%.在金丝柳虫粪中检测到的挥发物种类稍多于垂柳虫粪中检测到的种类.  相似文献   
18.
魏建荣  牛艳玲 《昆虫学报》2011,54(12):1399-1399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是我国西北及华北地区危害杨树、柳树等树种的主要蛀干害虫,较难防治.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是光肩星天牛等林木蛀干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我国近儿年来已开始广泛利用花绒寄甲对光肩星天牛进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9.
萧氏松茎象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宏  尚娜  魏建荣 《昆虫学报》2012,55(11):1306-1314
象甲是鞘翅目中物种最丰富的类群, 目前关于其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长距PCR和引物步移法对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g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 萧氏松茎象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6 123 bp(GenBank登录号为JX847496), 共编码37个基因和1个非编码的控制区, 基因次序与典型的六足动物线粒体基因排列一致, 未发现基因重排现象。在基因组中两个值得注意的发现分别是: 1)N链上存在1个额外的trnV-like序列, 反密码子为GAC, 长度为69 bp, 其中65 bp与J链上的trnD重叠; 2)trnSUCN和nad1之间存在1个长度为232 bp的基因间隔区。全部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均为ATN, 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终止密码子为TAA, 其余4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 nad1和cox2的终止密码子为TAG, nad4和nad5则以不完整的终止密码子T作为终止信号。除trnSAGN外, 其余的tRNAs均可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而trnSAGN的反密码子由TCT替代GCT, 反密码子臂延长形成9 bp(中间含1个碱基突起), TΨC臂由正常的5 bp变为6 bp, DHU臂缩短仅1 bp, 各个臂之间没有连接碱基。线粒体控制区中包括10处长度不少于5 bp的poly-T(最长poly-T长度为14 bp)和2处微卫星样重复序列 (TA)6和(TA)9。本研究结果为探讨象甲总科在鞘翅目中的系统学地位及其与其他总科间的系统发生关系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