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1.
以中国药典中的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模拟人体胃肠环境,对过辣根氧化物酶的稳定性进行了一系列单独及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辣根过氧化物酶在人工胃液中受到很强的破坏,20min后,其活性仅存1.1%,主要由胃酸破坏,而在人工肠液中则较为稳定,1.5h后,其活性仍存在89%,同时还发现,天然结构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对胰蛋白酶具有较强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大型围隔研究自然水体的某些生态过程具有真实准确、易于控制等优点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国内陆续开展了一些研究[1~ 4 ] 。水体富营养化是目前我国湖泊存在的普遍问题 ,恢复水生植被可有效改善水质 ,减轻富营养化程度。武汉东湖(E114°2 3’ ,N30°33’)是一个典型的浅水城郊湖泊 ,已严重富营养化 ,为重建其水生植被 ,恢复其良性生态系统 ,在东湖建立了两个大型围隔和一个围栏 ,对其中的水生植被恢复及水质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定位研究 ,旨在为重建和优化东湖水生植被 ,改善其水质提供借鉴。1 研究方法实验区位于东湖的汤林湖区。设…  相似文献   
13.
一种修饰HRP的方法。用硬脂酸修饰的HRP对温度、pH、蛋白质变性剂及蛋白酶水解的稳定性比天然的HRP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相似文献   
14.
以经过二次过滤的富营养化鱼塘养殖污水为培养液,添加外源的碳、氮、磷元索,研究了污水中不同的外源无机碳、总氮和总磷浓度对布朗葡萄藻(Botryococcus braunii)生物量、总脂和总烃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以NaHCO3作为碳源,布朗葡萄藻的生物量和总脂含量在外源无机碳浓度为5~10 mg/L时最高,总烃含量在外源无机碳浓度为15mg/L时最高.(2)以KNO3作为氮源,布朗葡萄藻的生物量在总氮浓度为15mg/L时最高,总脂含量在总氮浓度为2mg/L时最高,总烃含量在总氮浓度为20mg/L时最高.(3)以KH2 PO4作为磷源,布朗葡萄藻生物量在总磷浓度为2mg/L时最高,总脂含量和总烃含量在总磷浓度为1.5 mng/L时最高.  相似文献   
15.
伊乐藻和黑藻断枝根和芽的发生及生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外来种伊乐藻的无性繁殖力、评价其生态安全性,采用插植方式比较研究了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本土种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两种沉水植物不同节数(1至4节)和不同节位断枝的不定根和新芽的发生及生长情况。通过室内4周的3次平行实验,结果表明:两者顶芽段均有形成不定根继而形成新植株的能力,而顶芽以下茎段只有本身具有腋芽的断枝才有形成新芽和不定根的能力。两者具相同节数的断枝形成不定根的百分率及根、芽长度,以具顶芽断枝的均明显高于不具顶芽断枝的,具顶芽四节断枝的不定根生成率最高达到90%以上。不具顶芽断枝形成新芽和不定根的百分率及长度随着断枝节数的增加均呈显著递增趋势,每类断枝的发芽率显著大于其生根率;伊乐藻和黑藻枝条一般分别每7节和5节具有一个腋芽,只有具腋芽断枝才能存活,因此,对不具顶芽断枝,7节和5节分别是其形成新苗所需的最短断枝长度。根和芽的长度随节位的下降大致呈递增的趋势。但是节数对形成根、芽的影响显著大于节位的影响。具顶芽断枝的顶芽的增长量和具顶芽4节断枝的生物量增量伊乐藻的高于黑藻,其余指标伊乐藻均显著低于黑藻。伊乐藻断枝的繁殖力总体上低于黑藻。    相似文献   
16.
束丝藻(Aphanizomenon Morr. ex Born. et Flah.)是我国淡水水体常见的水华蓝藻之一, 由其引发的水华已产生了严重的环境及生态安全问题。然而, 目前对束丝藻的研究仍相对较少。为了揭示环境因子对束丝藻的影响, 研究从淡水水体限制因子?磷入手, 探讨其对束丝藻的生理生态效应, 研究了不同磷浓度(0.00、0.02、0.05、0.50、1.00 mg/L)对水华束丝藻的生长、光合作用及碱性磷酸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华束丝藻在磷浓度低于0.50 mg/L 条件下, 其比生长速率()、最大光合反应(Pm)、饱和光强(Ik)、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均下降, 而暗呼吸(Rd)显著增加, 这表明培养基磷浓度低于0.50 mg/L 时,水华束丝藻产生磷营养胁迫, 导致其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呼吸作用增强, 进而抑制其生长。为了应对这种胁迫, 束丝藻显著增加了其碱性磷酸酶活性(APA), APA 的增加, 使得水华束丝藻能够分解有机形态磷物质转化为其可利用无机磷来缓解磷胁迫。当磷浓度高于0.50 mg/L 时, 水华束丝藻各种参数并没显著性差异, 表明磷浓度高于0.50 mg/L 能够保证水华束丝藻的正常生理特征。这些结果揭示了在低磷条件下, 水华束丝藻能通过调节光合作用和APA 等生理响应, 使其保持生存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东湖围隔(栏)中水生植被恢复及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重建湖泊水生植被 ,在武汉东湖无鱼的 2个大型围隔和 1个围栏中进行了水生植被自然恢复和人工结构优化试验 ,两年内 ,围隔 (栏 )中的植被均得以恢复 ,植物月生物量均值均高出对照区约 1倍 ,自然增加的维管束植物比对照区多 3~ 6种 ,漂浮植物易定殖 ,水绵和刚毛藻较易生长 ;自然恢复的植被常以穗花狐尾藻、野菱等为优势种 ,缺乏挺水层 ,群落结构不理想 ,通过合理选种植物 ,可较快地改善其结构 ,加快植被恢复进程 ,经初步实验 ,莲、芦苇、苦草、金鱼藻和穗花狐尾藻适应性较强 ,可作为重建东湖水生植被的先锋种 ,以沉水植物为主体的植被结构较优良 ,控制养鱼是恢复水生植被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磷浓度对水生植被恢复和生物操纵效果的影响, 分别用小环藻(Cyclotella sp.)、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代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沉水植物建立水生微宇宙模型, 在25℃、2600 lx光强和11 mg/L氮浓度条件下, 分别研究小环藻与大型溞、小环藻与金鱼藻、小环藻-大型溞-金鱼藻共培养时4种磷浓度(0.05、0.1、0.5和2 mg/L)下小环藻、大型溞、金鱼藻的增长率以及培养液中氮磷去除率的变化。结果表明: 小环藻与大型溞、小环藻与金鱼藻两两共培养时, 磷浓度为0.05-2 mg/L时, 金鱼藻和大型溞均生长良好, 小环藻受到明显抑制, 其密度保持较小幅度的正增长。在小环藻-大型溞-金鱼藻三者共培养时, 在0.05-2 mg/L的磷浓度范围内大型溞和金鱼藻生长良好, 与两两共培养相比, 小环藻则受到了更大程度的抑制, 在磷浓度为0.05-0.1 mg/L时藻密度呈现负增长. 这说明在水生态系统中, 大型浮游动物和沉水植物对浮游藻类的联合控制效果远好于各自单独的控制效果, 该控制效果随磷浓度的提高而减弱, 以0.1 mg/L的磷浓度为最佳。在实验结束后测定氮磷去除率发现, 在最低磷浓度(0.05 mg/L),即磷限制时, 水中磷去除率最高, 在最高磷浓度(2 mg/L), 即氮限制时, 水中氮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1、5、10、15、20 mg·L-1的离子液体溴化1-己基-3-甲基咪唑([C6mim]Br)在处理斜生栅藻24、48、96 h时对其抗氧化酶系统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6 mim]Br处理24 h时,在各浓度水平均引起藻细胞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显著增高.48、96 h时,SOD 活性在各浓度水平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最大值出现在较低处理浓度下;其他指标有随着处理浓度增加而升高的趋势,且显著高于对照,但其数值多数比24 h时的有所下降.CAT活性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很相似,两者与MDA含量的变化趋势也较相似.[C6mim]Br造成了藻细胞的明显脂质过氧化反应,具有一定的环境毒性;抗氧化酶SOD和CAT可以作为[C6mim]Br胁迫分子水平上的敏感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东湖大型围隔及围栏内植物群落和水质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恢复湖泊水生植被,初步研究了建在武汉东湖的大型围隔、围栏中的植物群落和水质的季节动态以及两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围隔、围栏中,植物生物量明显增加,漂浮植物易定植,水绵和刚毛藻易发生,植物群落结构难以自然地得到优化;养鱼对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生长和恢复不利;水中总氮与总磷的变化具一致性,它们与水生植物的生物量间关系密切,围隔中水生植物的良好生长使水的总氮、总磷浓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