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低钾营养条件下水稻源叶碳同化物输出的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黑暗或连续光照处理,使水培水稻体内可溶性糖及ATP造成梯度,再用14CO2饲喂,促使低钾和正常钾营养下,稻叶碳同化物的输出均与蔗糖含量呈两相动力学曲线,但低钾下启动相Ⅱ所需的蔗糖含量上升,Vmax值明显降低;低钾下稻叶叶肉细胞、筛管、伴胞的质膜ATPase分布较少.叶脉韧皮部发育不良。表明低钾营养下同化物输出的障碍与韧皮部装入有关,并非叶内蔗糖和能量不足。  相似文献   
12.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4枚禄丰古猿牙齿(恒齿)的釉质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禄丰古猿牙齿釉质表面有明显的釉面横纹结构;釉面横纹的密度向牙颈方向逐渐增大;观察记数了4枚牙齿的釉面横纹数,进而推算出牙冠的形成时间和年龄。与化石人科成员、现代人及现生大猿比较,禄丰古猿牙冠发育模式及时间,与南方古猿纤细种比较接近或相似,明显长于南方古猿粗壮种,有别于现生大猿。  相似文献   
13.
禄丰西瓦古猿和腊玛古猿的关系及其系统地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对十年来采集的禄丰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化石进行阶段性研究,对这两类古猿的关系及其系统地位提出进一步的看法:禄丰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在形态上表现出同种二形的性质,因此它们是同一个种的雌雄个体,它们的学名被修订为禄丰西瓦古猿(sivapithecuslufengensis);禄丰标本的有些特征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古猿,而相似于南方古猿和非洲猿类,因此它们可能是向南方古猿和非洲猿类方向进化的一个代表类型。  相似文献   
14.
影响水稻光合午休的因素分析与响应曲面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光强达到1700μmolphotonm~-2s~-1,叶温超过35℃的晴天中午,水稻可产生明显的午休.通过光合午休过程中各因素与光合速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R~2(决定系数)决定最佳回归分析所建立的复合回归模式,以此数学模型绘制响应曲面图.本文由数学分析,证实了午休过程中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气孔导度;并分析了光合午休过程中,气孔导度与其它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揭示午休是在干热条件下,气孔导度减小,胞间CO_2浓度明显降低,光合原料短缺导致的光合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5.
人类学测量方法的重大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庆五 《化石》1993,(4):12-15
人类学的困惑人类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200多年前,世界人类学家开始制定了一套人类学测量方法,到19世纪末趋于统一,一直沿用至今。它的基本特点是度量两点间的直线距离或弧线长度,以及各种角度。用这套方法测取不同个体的同一项目时,有时可得到完全相等的数据,但它们测点间体表或骨面的形态变化却千差万别。总之,传统的人类学测量法不能细致反映量程内表面三维结构的状况,不能满足人类学深入的定量研究需要。为此,人类学家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新的三维测量方法。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人曾试用绘制航测地图的方法进行过人体  相似文献   
16.
1978年12月16日,在云南省禄丰县石灰坝古猿化石产地,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云南省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察队,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800万年前的古猿头骨化石。消息一发表,立即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反响。它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它的发现具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呢?大喜日子云南禄丰吉猿化石产地发现于1975年,我们先后于1975年冬和1976年春、冬组织过三期发掘,采集到两个古猿下颌骨和一百多颗牙齿,以及丰富的哺乳动物群化石。对于这两个古猿下颌骨的研究表明,它们是不同的两个属的新种,分别订名为云南西瓦古猿和禄丰腊玛古猿。论文发表以后,引起了国际上学术界很大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云南禄丰发现的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的下颌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在云南禄丰早上新世褐煤层中发现的两个古猿下颌骨化石:即禄丰腊玛古猿(Ramapithecus lufengensis)和云南西瓦古猿新种(Sivapithecus yunnanensis sp.nov.)。鉴于它们在形态上各自显示出接近于人属的早期类型和化石猩猩的性质,作者认为它们可能分别代表人类和猩猩的直系祖先,而我国西南也可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文中还对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的由来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陕西蓝田公王岭猿人地点1965年发掘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的发掘工作是由吴汝康教授指导,在公王岭北坡西段和西坡北段进行的,从4月底开始到7月中旬结束。参加发掘的人除本文作者外,还有本所的王兴珍、马恒山和孙文书以及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魏京武、张瑞苓同志。通过这次发掘,我们有机会比以往详细地观察了猿人地点的地层,得到了一些与猿人化石同时的石器以及以往工作中从未得到过的许多小哺乳动物化石。此外,我们还在公王岭附近作了一些调查,得到一些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制作禄丰古猿雌性复原头像的根据和过程。复原像以宽阔的眶间宽和中面部,以及低平的鼻根和鼻梁硬骨部为其显著的特点。它的“鼻—前颌部”侧面轮廓和软鼻形态与猩猩的较相似。它的鼻属猿型鼻,有类似大猩猩的和人形化的性状。  相似文献   
20.
陆庆五 《人类学学报》1990,9(3):276-281
1947年本州群马县的一个年轻考古学业余爱好者相泽忠洋在岩宿零层的红色垆坶层中发现了旧石器。1949年7月间,他又在岩宿地区发现了旧石器。相泽的发现促使了明治大学杉原庄介率领专业考古队,在当年九、十月间,对岩宿地区进行了发掘。在9月11日傍晚,杉原从暗褐色的垆坶层中挖到了一件人工打制的椭圆形斧状器。这一发现证明了更新世期间日本列岛确实存在着古人类。目睹这一重大发现的还有杉原的学生芹泽长介和相泽忠洋。在此之前日本考古学界对日本人的起源问题一直流行着一种朦胧的说法, 认为距今数千年前,乘着独木舟的新石器时代人群,不知从何处来到了日本列岛,从此他们繁衍成今天的日本民族。这种说法久久流传,无人怀疑。岩宿的发现鼓起人们向古老地层探求的信心,犹如 “开闸之洪水” ,在各地纷纷发现了为数甚多的旧石器文化遗迹。日本的旧石 器文化研究就这样蓬勃开展起来了,在短短四十年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相伴着激烈的学术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