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作恶多端的环境类素——塑化剂在日常及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塑化剂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相似文献   
12.
DBP降解菌株XJ1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湘江底泥筛选分离出能够高效降解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和降解特性研究。方法:采用DBP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盐培养基,通过富集培养、平板划线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编号为XJ1。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G+C)mol%和16S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菌株XJ1在摇瓶中对DBP的降解能力,并进行DBP代谢产物的分析和底物广谱性测试。结果:鉴定该菌株为Sphingomonsasp.。摇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35℃,初始pH为7.0,转速150r/min;在最佳的降解条件下,40h之内DBP可完全降解。HPLC-UV检测出的中间代谢产物为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BP)和邻苯二甲酸(PA)。底物广谱性实验表明菌株XJ1能够利用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等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结论:菌株XJ1对DBP具有高效的降解能力,在处理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污染的生物修复方面具有独特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田斐  何宁  段舜山 《生态科学》2013,32(4):401-407
近年来,海洋环境激素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考察环境激素对海洋微藻的生物毒性效应,进而评估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该实验研究了三氯卡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三丁基氯化锡三种环境激素对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sp.)、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tala)、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4种海洋微藻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三种环境激素均可显著抑制该4种微藻的生长。三氯卡班对4种微藻的96 h-EC50分别为108.19 μg·L-1、63.21 μg·L-1、60.73 μg·L-1和57.58 μg·L-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4种微藻的96 h-EC50分别为1.42 mg·L-1、1.02 mg·L-1、1.47 mg·L-1 和1.21 mg·L-1;三丁基氯化锡对4种微藻的96 h-EC50分别为3.5 μg·L-1、4.36 μg·L-1、0.6 μg·L-1和0.6 μg·L-1。三种环境激素对四种海洋微藻的毒性强弱顺序为三丁基氯化锡>三氯卡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相似文献   
14.
采用批次培养的方法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的生长毒性和干扰效应。实验设置了0 mg·L-1、2.5 mg·L-1、3.0 mg·L-1、3.5 mg·L-1、4.0 mg·L-1、5.0 mg·L-1和7.5 mg·L-1 共7个质量浓度梯度的DBP暴露处理组,测定了绿色巴夫藻的细胞密度、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试图揭示DBP对绿色巴夫藻的生态毒性影响规律及机制。结果表明:DBP暴露对绿色巴夫藻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高质量浓度(5.0 mg·L-1和7.5 mg·L-1)DBP暴露下绿色巴夫藻细胞10 d内全部死亡;随着DBP暴露质量浓度增加,藻细胞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降低;DBP暴露使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实际光能转化效率(Yield)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等指标也显著降低;DBP暴露还能够使绿色巴夫藻的细胞MDA含量显著增加。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DBP污染物对微藻光系统和酶类生理生化过程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内生拮抗放线菌FRo2的鉴定及抑菌活性物质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鉴定从东乡野生稻根部分离得到的对多种农作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放线菌株FRo2,并对其抑菌活性物质进行分离。【方法】根据FRo2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组分和16S rRNA基因序列对其进行鉴定。采用管碟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菌株的抗菌活性,活性追踪法结合正相硅胶柱层析及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等技术对抑菌组分进行分离,并通过NMR对抑菌活性物质进行解析。【结果】菌株FRo2属于链霉菌属,与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极为相似。该菌株发酵液对小麦赤霉菌、立枯丝核菌等7种主要农作物致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从菌株FRo2发酵液中分离得到抑菌活性化合物AW2,结构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结论】研究阐明了内生放线菌FRo2抑菌活性物质,也为该菌今后的农业生防应用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验证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是通过降低血清雄激素水平导致自噬异常激活,同时探讨DBP致子代大鼠尿道下裂发生的具体机制。方法:将孕鼠随机分为DBP染毒组与对照组,并于妊娠期14-18天通过灌胃的方式,分别用DBP(750 mg/kg/天)饲养DBP染毒,用等量花生油饲养对照组。依照此方法成功构建了子代新生大鼠尿道下裂模型。采集子鼠生殖结节(GT)用福尔马林保存,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观察生殖结节组织中自噬水平,即LC3B及Beclin1表达水平;在子鼠麻醉后采集血液标本,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观测子鼠血清睾酮水平。在原代大鼠尿路上皮细胞(PUECs)基础上,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有无双氢睾酮(DHT)对PUECs中LC3I、LC3II及Beclin1表达水平影响。结果:DBP染毒组尿道下裂发生率为42.3%,对照组子代无尿道下裂。DBP染毒组子代GT组织中自噬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DBP染毒组(n=10)较对照组中血清睾酮水平有明显差异(n=10)(P<0.05)。体外研究表明DHT缺乏组Beclin1及LC3蛋白转化率水平较对照组升高。结论:孕期暴露于DBP可以诱发子代尿道下裂发生,这可能是由于DBP降低子鼠雄激素水平促使自噬发生导致的,然而该疾病的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明确根癌拮抗放线菌G-19的抑菌活性物质.[方法]采用SephadexLH-20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及中压制备色谱等技术,对桃根癌拮抗放线菌G-19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LC-MS、NMR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化合物G-19-Ⅰ的结构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化合物G-19-Ⅱ的结构为2-(4-羟基苯基)-3,4-二氢-2H-苯并吡喃-3,4,5,7-四醇,俗称无色天竺葵素.[结论]阐明了放线菌G-19抑菌活性成分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环境激素DBP对拟南芥体外培养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报道了酞酸酯类化合物DBP对拟南芥离体培养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在DBP(1.0mg·L-1)处理第3天即观察到拟南芥叶片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受到破坏。不同浓度的DBP长期处理植株(40d)出现叶片白化、节间短缩等异常现象。在0.01mg·L-1DBP处理40d植株的叶细胞中,叶绿体出现解体,破碎部分呈颗粒状,散落其间,但细胞结构完整;0.1mg·L-1DBP处理后引起叶绿体的进一步解体,叶绿体中类囊体基粒和片层结构解体,细胞出现空洞现象,其它细胞器很少观察到;1.0mg·L-1DBP和2.0mg·L-1DBP处理植株叶片叶绿体中类囊体基粒和片层结构破碎,叶绿体结构也解体,细胞中其它细胞器数目极少。  相似文献   
19.
红树林细菌Rhodococcus ruber 1K降解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引言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PAEs)是世界上生产量大、应用面广的人工合成化合物.1933年Waldo Semon首先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用于PVC生产,得到了大幅度改性后的商品化树脂.从此,邻苯二甲酸酯作为增塑剂得到广泛应用.由于作为增塑剂的邻苯二甲酸酯与PVC聚合物及其他材料并非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及处置后很容易被释放到环境中[2,16].塑料制品的全球性大量应用导致邻苯二甲酸酯在环境中普遍存在[6,7].城市污泥中可以普遍检测到PAEs[6,9,13~15,17,20],由于城市污泥的农用导致在农作物或者农产品中也可以检测到PAEs的存在[3~…  相似文献   
20.
正植物内生菌是一种潜在的重要微生物资源,它能促进宿主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逆性及增强其抗病虫害能力等,具有开发成植物生长促进剂和生物农药的巨大潜力[1-2]。相对于植物内生真菌和其他内生细菌的广泛深入研究,有关植物内生放线菌生物学作用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相对滞后,仍然有许多领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随着各生物学领域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国内相关研究较活跃[3-6],植物内生放线菌更多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将会被发现,也将作为新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